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白玉蘭獎入圍名單釋放國産劇哪些品質新信號

發佈時間:2023-06-20 08:54:28 | 來源:文匯報 | 作者:王彥 | 責任編輯:秦金月

  ■本報記者 王彥

每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公佈入圍名單時,“風向標”的評價總是如期而至。而當本屆徵片時間跨越兩年,近400部國産劇報名,最終22部佳作入圍“最佳中國電視劇”評選時,此次評選更是被寄予了“時代性的標桿”厚望。

電視節“白玉蘭對話”板塊上,今年的電視劇評委會主席胡智鋒評價,近年來國産劇創作有著關注時代、溫暖現實、融合創新的突出亮點,反映出中國電視劇的高品質發展已成常態。要從這些更具時代銳度、更有精神厚度、更顯生活廣度的佳作中優中選優,在他看來“難度空前”。網友們則乾脆用“神仙打架”來形容這份入圍名單。

“神仙打架”“難度空前”的名單裏,當然蘊藏著中國電視劇顛撲不破的品質公約數。比如,作為大眾文藝,新時代的國産劇需要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故事,讓老百姓成為中國故事的真正主角,讓充溢著溫暖現實主義的精神力作成為國産劇的最強音。比如,逢重大節點,電視劇工作者需要以“努力回答時代之問”的創作擔當,積極尋求更契合當下傳播語境和審美迭代的優秀作品,開創“新主流”敘事的廣闊天地。《功勳》《縣委大院》《理想照耀中國》《大決戰》《大考》《超越》《我們這十年》等多部主題創作便是在建黨百年、北京冬奧會、黨的二十大、“十四五”等重大事件和時代熱點中與觀眾見面,反映著時代,回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劇本“回家”,影視劇本重歸文學懷抱

沒人會忽視入圍名單裏《人世間》的反覆出現。從最佳中國電視劇,到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改編)、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攝影、最佳美術,這部中國百姓的心靈史在九大獎項提名中無一落空。

《人世間》九項十提,背後的電視劇藝術特性彰顯得淋漓盡致。都説國産劇面對的觀眾是世界級的,世界級的觀眾有著不斷提升的審美品位與觀劇需求。他們不僅關心故事的內容,也在意邏輯是否真實、表演是否細膩、製作是否精良、細節是否準確。這其中,“一劇之本”可謂居功至偉。《人世間》改編自梁曉聲的同名小説、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編劇在小説基礎上發揮了劇作家的長處,以周家為中心向外輻射,用溫暖感與藝術感寫出了人物成長、家庭變遷、中國百姓生活的歷史感。正是有了王海鸰、王大鷗對劇本近四年的精心打磨,有了導演李路從選角、置景、拍攝、後期的傾心把控,有了雷佳音、殷桃、丁勇岱、薩日娜、黃小蕾與宋佳、辛柏青、宋春麗、張凱麗等在或不在提名中的演員的誠心塑造,有了從服化道攝錄美到音樂剪輯環環相扣的匠心製作,一部精品才會在當下的傳播語境裏打開老少咸宜、新舊媒體通吃的可能性。數據顯示,該劇首輪播出創下央視一套黃金檔近八年新高,網路平臺正片有效播放量達34.86億。

《人世間》之外,提名名單中的《人生之路》從路遙小説《人生》煥新而來。不僅茅獎作品、名家經典成為國産劇本的豐厚土壤,《幸福到萬家》通過女性勵志成長打開鄉村文明建設畫卷,《喬家的兒女》以30年社會發展變遷為背景描寫平凡真諦,《理想之城》著眼建築行業、特寫理想與現實的磨合,這些入圍好劇的煉成,也離不開文學的滋養。影視劇本回歸文學的“家”,代表了繼網路文學後嚴肅文學日益受到青睞的行業新風,這亦被視作行業從流量經濟向品質追求轉型的重要標識。

古裝劇“脫虛向實”,為優秀傳統文化架起時空橋

22部“最佳中國電視劇”的候選作品裏,能同時入圍最佳導演與最佳編劇重磅獎項的,總共三部電視劇——《人世間》《縣委大院》《夢華錄》。前兩部分別被譽為“中國百姓生活史”“新時代基層幹部工作圖鑒”,古裝劇《夢華錄》做對了什麼?

胡智鋒尤為推崇《夢華錄》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提煉運用。歷史上的宋代洋洋大觀,有其思想道德領域刻板、保守的一面,也有詩詞歌賦戲劇發展極為鮮活的一面,還有能稱之為“市場經濟雛形”的古代商業繁榮。多維的歷史現場中,編劇張巍做對了取捨,她從宋人的生活意趣、家國情懷和中華文化深層次的優質精神價值入手,展開了胡智鋒口中“中華文化所應有的樣貌”。故事裏趙盼兒、宋引章等人的愛與困,一反過往古裝劇裏困于封建枷鎖的悲劇女性形象,更多地提煉出智慧、勇敢、為自己擔當的氣質,這顯然也是當代中國覺醒了的女性狀態。導演楊陽進一步兌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性,在宛如《清明上河圖》的古典雅韻與煙火氣息裏,《夢華錄》為優秀傳統文化架起時空橋。

再看其他入圍古裝劇,《風起隴西》借三國時期波譎雲詭的時代氣息為敘事背景,個人命運在時序更替裏徒留一襟晚照,引人唏噓;《天下長河》取材自康熙年間的治水故事,劇中有帝王,主角卻繞開帝王將相,著眼于胸懷家國天下的治河名臣。區別於古偶、玄幻,這些入圍古裝劇不僅以真實歷史背景為依託,更積極嘗試用現代人的視角來觀察歷史和表達歷史,“脫虛向實”。

強類型劇的創新突圍,以主流價值觀照當下

《狂飆》《風吹半夏》《對手》三部劇作的入圍,既在情理中,又在創作上極具樣本價值。通俗地話説,這三部作品都面對了一部分社會不良現象,劇中也都有直戳觀眾心窩的所謂反派角色。如果説《警察榮譽》突破了國産劇對“警察形象”的規範塑造,用鮮活筆觸刻畫出了基層民警直面的社會百態;那麼《狂飆》等有著強類型風格的作品,因其積極地以主流價值觀照當下社會,不僅在播出時兼收口碑與市場,此番更得到白玉蘭獎入圍的權威肯定。

《狂飆》聚焦掃黑除惡。于觀眾,涉案劇的重心常在求真相、探人心。故事裏,誰是內鬼、“保護傘”到了哪層,凡此種種都是故事的魅力。但對創作者,涉案涉黑題材可謂難中之難,過於離奇、過於感官刺激的講述方式都已被證實此路不通。導演徐紀周曾這樣闡述劇名:“‘狂飆’二字是個很有力量的詞,就像這些年來國家對犯罪分子及其保護傘的打擊力度那樣,如疾風驟雨狂飆前行。”異曲同工地,《風吹半夏》弱化商界爾虞我詐,更講究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小企業主們在鋼鐵行業的拼搏奮鬥;《對手》裏的反派角色固然有情義流露之時,但國家安全工作者的偉岸形象更深入人心。

2022年初,《開端》帶著“時間迴圈”無限流概念引發了觀劇熱,“鍋姨”“卡門”都成了延續至今的電視劇“名梗”。劇作借想像力登場,用高概念、強邏輯贏得第一波關注。但它最終借時間迴圈的類型之刃切開現實主義血管,用貼地的現實主義之筆觸及了人心深處對正義的不變追求。《三體》在一年後用想像力為國産劇漂亮開年,中國式硬科幻影像得到了工業化發展的鼎力支援,宇宙閃爍、脫水與浸泡、人列電腦、古箏行動……劉慈欣在小説裏編織的各種科幻名場面均在劇版一一呈現。而劇作的成功又不單單是工業的勝利。創作者把小説裏推動劇情的“工具人”做了適當加法,讓部分角色在貼合原著的基礎上,更富有人的七情六欲,更能與觀眾通達心意。

6月23日,“白玉蘭”將鄭重給出屬於這個時代的國産劇創作標桿。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