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以畫入戲 大學生演活“漢宮春曉圖”收穫千萬流量

發佈時間:2023-03-31 10:51:30 |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張知依等 | 責任編輯:蘇向東

女子踏著輕盈步伐,躍出靜止的畫幅;男子執扇捧鳥,參差于楊柳春煙中……這是湖南藝術職業學院設計藝術學院2023屆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畢業設計作品展上的一幕——這一主題為“以畫入戲”的沉浸式人物造型藝術展,靈感正是來自於中國古代傳世名畫《漢宮春曉圖》

60多名畢業生“復活”106位古代畫中人,從服裝到粧容,讓古風一一復現。師生們從古書、古畫中尋找素材,完成了一場穿越千年的“對話”。

“以畫入戲”收穫千萬流量

作品在網上發佈後,引發關注,“復活版《漢宮春曉圖》”收穫了千萬流量,“能獲得這麼多關注也是意外之喜”。湖南藝術職業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院長周朝暉老師是此次“以畫入戲”的總策劃。

“這一次的畢業設計實際上是把同學們這幾年所學的看家本領都拿了出來。”周老師説,該院的同學們大學期間學習的基本功便是人物形象設計,包括服裝設計、服裝結構、服裝工藝,以及各式舞臺化粧、戲曲化粧、生活美容化粧。

“最近幾年,《唐宮夜宴》《只此青綠》這樣的文化作品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喜愛,創作者找到了咱們的傳統文化中最亮的元素,帶來文化內涵上很深的征服力。”周朝暉説這幾年他們一直在做一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關的探索,積累了大量“復活”古畫經驗,“我們曾經在長沙梅溪湖藝術中心做過《華夏霓裳》——把中國先秦時期到現代的每一個歷史階段的典型服飾進行復原,其中就復原了唐代張萱的《搗練圖》。”

同學們從服裝和造型上認知中國傳統服飾之美,也是一種沉浸式學習的過程。在摸索過程中,周老師和同學們對“復原古畫”産生了濃厚興趣。此後周老師決定帶著同學們開展一次大的創作,“我們想找到一幅很美的古畫,後來經過篩選,決定‘復原’《漢宮春曉圖》。”

《漢宮春曉圖》,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畫家仇英用手卷的形式徐徐展開,描述初春時節宮闈之中的日常瑣事,人物皆穿著唐代以來的衣飾。取名漢宮,是當時對宮室的泛指。整個畫幅上的人物和角色也十分豐富,畫中后妃、宮娥、皇子、太監、畫師共115人,個個衣著鮮麗,姿態各異。

“想要‘復原’人物如此豐富的傳世畫作是很大的挑戰,60個同學花了一整個學期來‘復原’這個作品。”周朝暉老師介紹説,“此次,每個同學‘認領’兩個人物的造型,仔細研究服裝配色和粧容造型。三位服裝老師、三位粧造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工作,過程很艱苦,但大家收穫更多。”

“復活”畫中人服裝和粧容精益求精

“還原古代服飾,要做到色彩、文化屬性和歷史性相對真實。”周朝暉老師説,“同學們盡可能用類似的材料來復原。我本人負責布料、色彩的統籌,另有兩位老師指導同學們打樣、完成製作。”

服裝的呈現和復原並非易事,人物數量較多、風格多樣化的《漢宮春曉圖》更是加大了還原難度,“我們的前期準備就做了有三周左右的時間。”

在提到前期準備時,畢業生王芝鳳説,“為了保證效率,我們先分成小組,逐步分析時代背景、作者生平、主要的場景等,在基本了解調研後,再把具體的人物分給每個同學,進一步研究每個角色,包括髮型、粧容、服飾等。最後我們再匯總,一起製作。”

王芝鳳和小組成員對自身有著很高的要求。在服裝的還原上,為了保證完美的還原效果,除了要求服飾的顏色,還對材質、紋樣有著較高的要求。

“比較困難的一點是紋樣的復原。”在服裝準備的過程中,王芝鳳和小組成員發現,市面上的服裝,很多紋樣都是原創的或現代的,不符合畫中呈現的復古紋樣的要求。為了精益求精,大家一致決定參考資料自己繪製紋樣。“我們首先參考了古畫上的花紋,也參考了同時期衣服上的紋樣。”王芝鳳説,團隊中很多同學都是自己買來紡織染料,把布料鋪開,畫完再裁板。

能讓古畫中的人物靈動地出現在舞臺上,粧容和造型也格外關鍵。“同學們完成了服裝設計後,就進入了粧容、飾品的研究和設計。”周朝暉老師説,粧容和飾品裏也很有門道,“當時的人是什麼樣子的,怎麼來做,所有細節都需要仔細研究才能完成。”

古畫上的粧容雖然清淡典雅,但並不適合直接搬上舞臺。為了保證整體的協調性,需要導演和師生根據舞臺的實際情況做各種調整,這對大家來説也是一大考驗。

參與設計的同學,通過比對幾十種粧面,最終選擇了宋代女子的三百珍珠粧。李翠蘭同學介紹了粧容設計時的巧思,“先在額頭、下巴、鼻梁這三處著重塗白,使得額頭看上去更為寬廣明亮,下巴更為飽滿,鼻梁也更加高挺。然後加上珍珠點綴,在兩鬢、眉間還有面頰上貼上珍珠。”

李翠蘭説,為了在舞臺上既體現《漢宮春曉圖》的古典之美,也能結合燈光舞美呈現出最好的演出效果,她們特別選用珍珠讓人物形象更為立體。

“粧容的部分,同學們都是拿著高清放大的圖片。”周朝暉老師講道,同學們仿佛化身“古畫大偵探”,仔細研究古畫中的服飾和粧容裏的秘密,“古畫中的粧容設計和當代的粧造思路並不一樣,需要一點一點仔細研究。”

除了粧容考究,設計學院的同學們也著重設計了舞者們的發飾。藝術展中呈現的髮型精巧,每個角色的頭飾各不相同,百花齊放,十分靈動。“飾品主要用到了簪和釵。”李翠蘭介紹道,簪是中國古代髮型中最基礎的固定和裝飾工具,釵是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

畢業展演上熱搜“最後一課”特別有成就感

“因為時間緊張,從選舞蹈演員到排練設計,到最終的舞臺呈現,《漢宮春曉圖》的舞蹈團隊只花了短短七天時間。”參與舞蹈呈現的梁茂林同學講到籌備時的情況還歷歷在目,“畫中能提取到的內容不算太多,儘管能夠感受到畫面的靈動,但具體怎麼演繹還需要設計。在前期我們找了很多資料,我們學習了明朝時期的宮女、仕女怎樣逗孩子和哄孩子,那種靈動的狀態是我們需要在舞臺上再現出來的。”梁茂林説,根據古畫中的不同篇章,舞臺的呈現將畫幅分為六個章節,除了《戲嬰》篇,梁茂林還參加了《撲蝶》的演出。

在後一幕中跳躍的動作較多,多次跳躍的動作表達能傳遞給觀眾一種快樂靈動的情緒,這形成了舞臺上的演員與舞台下觀眾的聯結。而為了呈現這一細節,準備過程也頗費了一番工夫。“排練時,演員跳舞會踩到過長的裙擺。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的同學們就要不斷地修改尺寸。”王芝鳳説,跳舞過程中披帛會掉落,所以我們會採用別針固定,發飾和釵也都要用U形夾固定。

整個排練集中在五天完成,時間緊任務重,這成了舞蹈係同學們籌備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困難。“每天晚上都要刻苦訓練,基本上每天結束都已經晚上11點了。最後的聯排過程更是緊張,要連續排練一整天,以確保舞臺不出錯。”回憶起那段排練的時光,儘管很苦很累,但梁茂林依舊珍惜這種感覺,“一方面要把自己扮演的角色演活,另一方面又要保證每個動作連接順暢,還要讓觀眾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導演要求很高,一個動作不到位,就讓我們反覆跳,眼神、手位、情緒都一點馬虎不得。”

2023年初春,“以畫入戲”為主題的中國古代傳世名畫《漢宮春曉圖》沉浸式人物造型藝術展正式登臺,106人個個衣著鮮麗、姿態各異。舞臺不僅呈現了服裝和造型,導演和同學們還將古畫中的非遺項目一一呈現在舞臺上,同學們裝扮、澆灌、折枝、插花、飼養、歌舞、彈唱、圍爐、下棋、讀書、鬥草、對鏡、觀畫、戲嬰、送食、揮扇,生動地呈現了初春時節宮闈之中的日常瑣事。

40分鐘的藝術展,同學們“復活”眾多的古人形象,細膩入微、神采飛動、精麗艷逸、栩栩如生的姿態,宛如一幅穿越千年生動的歷史宮廷生活紀實畫。

藝術展演結束後,同學們的大學畢業設計展也畫上了圓滿句號。“特別開心,特別有成就感。覺得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王芝鳳同學感嘆説。

幾天后,這場展演意外衝上了熱搜。網友們普遍認為,這樣的畢業作品,很好地展現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是很好的畢業作品展示形式。從傳承傳統文化的角度而言,這種將傳統文化可視化的表演和展現方式,不僅是對中華文化有較高文化自信的表現,也是對以表演傳承傳統文化的形式的創新,是具有創新和實踐意義的課程。

對同學們來説,成長也是在實踐中發生的。“剛開始同學們拿到這個‘復原’項目時,會覺得復原好像並不需要創造,照著做就行了。但在執行階段大家才發現,一切都沒有想像得容易,完美都要滲透汗水。”

在周朝暉老師看來,正是在這個“復原”的過程中,同學們和中國服飾史産生了親密聯結。“設計本身應該是建立在思想內涵基礎上的創造,如果同學們對中國的歷史文化不了解,空談創造和設計會成為無根之源。當青年學生挖掘歷史的時候,會發現古代的粧容發飾、服飾用品都很精美。學生在挖掘的過程中,力圖完善,精益求精,對自我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周朝暉説,這次藝術展可以説是給畢業班同學們珍貴的最後一課。供圖/受訪者

本版文/本報記者 張知依 實習生 張煜佳 田璐瑤

統籌/林艷 張彬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