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沉浸式演出走紅:觀眾融入舞臺 演藝新形態漸成

發佈時間:2023-03-29 10:35:56 |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王潤 | 責任編輯:蘇向東

北京東城美術館後街的77劇場中,全景沉浸劇場《大真探趙趕鵝》讓觀眾置身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北京衚同;隆福寺大麥演藝新空間裏,沉浸式互動戲劇《現在開市》則讓觀眾瞬間變身“銀行家”;前門顏料會館古香古色的小劇場裏,京韻十足的沉浸式話劇《城南舊事之評書傳奇》,讓人同時感受古建空間和地域文化;望京“開心麻花·花花世界”戲劇樂園中上演的沉浸互動戲劇《偷心晚宴》,則讓觀眾可以一邊看魔術歌舞,一邊享受熱乎餐食……

近期的北京演出市場,各種沉浸式演出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創新涌現。走進劇場,不再是正襟危坐的“看戲”,而是可以全感官“沉浸”,這種無論故事創意、現場呈現,還是觀演模式、觀眾體驗,都與傳統演出有著本質不同的演出形式,引起了越來越多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興趣,成為令人矚目的行業現象和文化景觀。

觀眾走進演出空間那一刻

全方位沉浸在劇情場景中

記者觀察發現,國內沉浸式戲劇熱潮,與全世界戲劇演出從強調“演出文本”轉向強調“演出空間”的大趨勢密不可分。在後疫情時代,與文旅産業深度融合的沉浸式演藝,更是迎來爆髮式增長。

由於沉浸式演出徹底打破了傳統觀演模式中的“第四堵墻”,因此演出環境往往不再是傳統的演齣劇場和鏡框式舞臺。各種形式的沉浸式戲劇,都非常重視空間氣氛的營造。

觀眾從走進演出空間的那一刻,就已經全方位沉浸在劇情當中,甚至被賦予了劇中角色,成為演出中的一部分。例如《大真探趙趕鵝》的每個觀眾座椅上都有精心製作的“身份證”,觀眾都成了“南槐樹衚同”的居民;而走進《現在開市》空間當中的每位觀眾,則都會領到一筆“投資金”,成為影響全球經濟的“銀行家”。

沉浸式的演出空間也不再區分“舞臺”和“觀眾席”。《大真探趙趕鵝》的觀眾被安插在精心打造的西餐廳、歌舞廳、羊湯店、派出所、審訊廳、修車鋪等不同環境當中,每個區域都能看到不同視角的近距離表演,還能參與其中進行各種互動。《現在開市》的觀眾則坐在16張特製桌子旁的144個座位上,周圍都是陌生的面孔,新奇感和投入感也會因此更加增強。

《北平1948》的觀眾,可以跟隨場景變換和演員表演,在報國寺裏的不同空間自由遊走,邊逛邊看。《偷心晚宴》的觀眾,則坐在了上海灘豪門盛宴的餐桌邊,邊吃邊看……這種全方位的沉浸感,以及可以主動選擇獲取資訊和積極互動的參與感,提供了傳統演出難以擁有的全新體驗,因此能夠成功吸引熱衷於“劇本殺”“密室逃脫”“電子遊戲”的當代年輕觀眾。

作品注重創意和視聽享受

根據觀眾體驗不斷調整完善

沉浸式演出雖然以打破傳統觀演模式的形式著稱,但成功的作品離不開精彩的創意和紮實的內容。尤其是原創題材作品,極為注重和當代觀眾的審美與心理契合,往往會先進行預演再公演,並且不斷進行打磨和完善。

一經推出就成為爆款演出的全景沉浸尋兇劇《大真探趙趕鵝》,取材自從警12年的重案刑警趙趕鵝撰寫的真實罪案故事。該劇製作人周丹告訴記者,職業敏感讓她覺得這些故事可以做成沉浸式懸疑戲劇。“因為原著其實強調的並不是偵破過程,而是人性。所以我們的演出也不是完全以懸疑、推理作為重點,而是希望觀眾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同時感受和思考複雜的人性。”周丹透露,極為講究的舞美道具也為創作提供了很好的創作靈感與呈現形式,“導演進到劇場合成時,看到沉浸感這麼強的舞美置景,特別興奮,所以又加入了很多藝術手段,最終呈現給觀眾一個懸疑和幽默兼有、刺激和精彩同在的沉浸式演出。”

剛剛進行完預演的《北平1948》,以1948年北平真實發生的文化國寶保衛戰為故事藍本,講述了愛國人士在千鈞一髮的時刻,為守護歷史文物,做出抉擇與犧牲的故事。在充滿懸念與反轉的演出中,演員帶領觀眾解鎖了各色各樣的故事場景與劇情線索,借助報國寺獨有的文物藝術張力,融合戲劇表演、舞美聲效、多媒體動畫、裝置藝術、即興互動等多種元素,賦予了這段故事全新的歷史生命力。

北京演藝集團副總經理董寧表示,如今的觀眾,對觀劇的視聽享受與欣賞體驗提出了更多需求,而一個好的沉浸式作品需要長時間的孵化過程,也需要根據觀眾的體驗不斷調整。所以我們會通過不同時段、面向不同觀眾群體的多場試演,不斷調整磨合,最終達到真正能與觀眾進行心靈對話。

契合戲劇新形態走向

快速成為市場主流演出

由於沉浸式演出更注重遊戲性、體驗性、互動性、參與性的多元化屬性,不僅能夠吸引更多觀眾,同時也有助於激發經典名著、文物古建、歷史文化等方面的藝術價值和市場潛力,從而實現文化産品的多維度價值輸出。

記者了解到,國家對於發展沉浸式産業的政策也是鮮明的。2019年8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中,有三條與沉浸産業發展息息相關。2021年3月25日,國家發改委等28部門印發的《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也提到“加快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數字化轉型,積極發展演播、數字藝術、沉浸式體驗等新業態”。技術的加持、政策的推動,都促進了沉浸式演出在中國的飛速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佈的《旅遊綠皮書:2020—2021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中指出:“沉浸式演藝將在未來快速普及並日益成為主流演出。”

然而並非所有沉浸式演出都能成為市場爆款,有的項目耗資不菲,卻曇花一現;有的演出只注重表面形式,卻因為缺乏文化內涵而口碑平平。只有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才能成為票房和口碑雙贏的長期駐場演出,為創新融合生態發展帶來更多新奇有趣的戲劇供給和文化體驗。

對此,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副主席、演藝工作委員會會長宋官林表示:“近年來隨著沉浸式演出形態的風起雲湧,戲劇藝術在當下的審美走向、審美定式、審美特徵的界定都有了全新的視角。從接受美學的角度切入,好聽好看是審美主體的被動接受,好玩是審美主體的主動參與。沉浸式演出形態對審美主客體提供了參與進來的平臺,在沉浸中感受好玩的藝術魅力。沉浸式演出形態成氣候,既是新時代演出領域拓寬、戲劇形態變遷、藝術思維活躍的嶄新氣象,也是戲劇藝術審美特徵的歷史回歸。如能在當下沉浸式演出的發展態勢中探索出表演體系和美學特徵,將成為沉浸式演出形態的曼妙時刻。”

(本報記者 王潤)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