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春節檔票房創影史同期第二 中國電影市場生機勃勃

發佈時間:2023-01-31 09:00:39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劉陽等 | 責任編輯:謝榮宇

7天票房67.58億元,同比增長11.89%;觀影人次1.29億,同比增長13.16%。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檔,成為中國影史總票房第二的春節檔。類型多樣、品質上乘、口碑良好、話題爆棚,春節檔引發觀影熱潮,展現出我國電影市場的強勢復蘇。

“硬核科幻浪漫”展現中國人價值觀


《流浪地球2》延續了前作的熱度,聚焦地球開始“流浪”之前,人類攜起手來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經歷,繼續追求新的嘗試與突破,探索國産科幻電影發展的更多可能。影片通過逼真特效和深刻表達展現出中國語境下的“硬核科幻浪漫”,無論敘事能力還是視效水準都有了新的突破。

氣溫驟降、巨浪翻滾……伴隨故事推進,《流浪地球2》呈現太空電梯、月球殘骸墜落地表等諸多精彩的視覺特效。“通過3D列印、數字車床、鐳射雕刻等技術,影片道具生産更有效率、製作更為精細。”《流浪地球2》的導演郭帆説,“我們還嘗試用技術手段雕琢不同年齡階段人物面部狀態的變化,使人物形象更加逼真,故事講述更具感染力。”

“動作場面與特效更加抓人”“故事內核很動人,展現了中國人的價值觀”……連日來,不少觀眾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觀影體會。《流浪地球2》不僅是一部工業化水準很高的科幻片,還蘊含著深厚的中國文化理念。郭帆表示:“中國科幻片要植根于中國文化,如果説《流浪地球》表現的是中國人對家人、對故土的眷戀,《流浪地球2》傳遞出的則是中國人對‘團結’這個概念的深刻認知。”

“影片通過恢弘的畫面,呈現了宏闊而精密的未來科技設施,營造出令人震撼的視聽力量。”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張德祥説。

濃厚家國情懷凝聚向上精神力量

與高票房並行的是高口碑。春節期間,6部電影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多部影片展現出的濃厚家國情懷,引發了觀眾強烈的共情共鳴,凝聚起向上的精神力量。

電影《滿江紅》通過“懸疑+喜劇”手法講述一群小人物忠肝義膽的人生抉擇,進而引出岳飛名篇《滿江紅》。影片在快節奏、強反轉的懸疑故事中恰當融入喜劇元素,傳達舍生取義、鏟姦除惡的精神,較好地平衡了商業性和藝術表達,得到觀眾的高度認可。導演張藝謀表示,希望在這個故事裏寓教于樂,讓電影傳遞出人們對中華文化的一種感悟,以及中國人骨子裏流淌的家國情懷。

程耳導演的《無名》則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影片講述抗戰時期奮戰在隱蔽戰線的無名英雄的故事,展現他們不畏犧牲、甘於奉獻的精神。有觀眾點評:“《無名》使用了倒敘、插敘等多種敘事手法,情節發展絲絲入扣,後勁很足。”

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2023年春節檔調查結果顯示,春節檔觀眾滿意度得分87.1分,同比增長1.8分,為2015年開始調查以來春節檔期最高分,同時居歷史調查各檔期滿意度第三位。檔期調查的6部影片均進入“滿意”區間(點80分),其中滿意度超過85分的影片有《滿江紅》《流浪地球2》《深海》《熊出沒·伴我“熊芯”》等4部,數量為歷年春節檔之最。

惠民政策助推電影市場復蘇

春節檔上映的影片中,幾部喜劇和動畫電影收穫了不俗的票房成績。

其中,動畫電影《深海》通過創新的“粒子水墨”技術打造海底視效盛宴,以沉穩細膩的筆調描摹人物內心世界,凸顯出老少咸宜的特色。《交換人生》充滿奇幻色彩,既有令人捧腹的故事情節,又傳遞出家庭的溫馨與關愛。《熊出沒·伴我“熊芯”》延續“熊出沒”系列大電影的活潑向上主題,用科幻想像呼喚溫暖陪伴。

有專家指出,春節檔電影早已成為市場剛需。看電影,不僅可以為親友相聚帶來共同話題,更能讓人們在觀影中獲得歡樂與思考。對此,各地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幫助影市加速復蘇,讓更多觀眾走進影院。

北京市推出“新春觀影惠民活動”,發放1000萬元觀影補貼,推出特惠專場、聯合立減等形式多樣的惠民讓利觀影舉措;上海市秉持“政府補貼、企業配套、影院讓利”的原則,電影優惠票補貼活動共計投入2000萬元;江蘇省電影局會同建設銀行江蘇分行和中國電信江蘇分公司,採取數字人民幣支付優惠觀影、購票滿額立減、積分兌換觀影券等多種形式給予觀影補貼;福建省電影局投入1200萬元推動電影惠民,指導省內主流院線及影管公司配置影城專屬領券通道,贈送1萬張福建省電影消費券……各地的惠民配套措施,有力促進了春節電影市場的繁榮。

專家指出,在加強電影創作生産與推動消費惠民舉措的合力之下,今年的春節檔為電影市場的強勁復蘇吹響了號角。

導演張藝謀表示,從今年春節檔的影片可以看到中國電影新的“起飛”,“電影是我們的夢想,希望繼續把夢做下去,繼續把好電影帶給大家。”

(綜合本報記者劉陽和新華社報道)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