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代表委員聚焦兩會:文化自信,精神力量更昂揚

發佈時間:2022-03-09 16:44:39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 賴 睿 張鵬禹 | 責任編輯:蘇向東

傳統非遺借助短視頻“圈粉”年輕一代;《長津湖》《覺醒年代》等主旋律影視作品引發全民共情;博物館、大劇院裏過週末成為生活風尚……過去一年,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繁榮發展,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如何以文化激發內生動力、凝聚起奮進新征程的精神力量?本報記者採訪了多位代表委員。

文化事業繁榮興盛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閻晶明看來,近年來文藝創作繁榮發展,文學、電影、電視劇、舞臺藝術等都有重要收穫,令人欣喜。“中國作家為表現現實生活,講好中國故事,弘揚時代主旋律提供了大量優秀作品;優秀影視劇弘揚時代精神,充滿家國情懷,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尤其是青年觀眾中引起熱烈反響,充分體現了文化的力量。”

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等文化事業蓬勃發展,進一步豐富了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博物館、城市公園免費開放,公共文化服務持續升級,人們享受文化生活更加便捷。

據文化和旅遊部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212個、美術館618個、博物館5788個、文化館3327個、文化站4萬多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7.54萬個。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美術館和90%以上的博物館實行免費開放,實現了“無障礙、零門檻”。

對於人民群眾高漲的文化熱情,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深有體會。疫情防控常態化以來,中國美術館每日預約人數為1800人,門票常常提前幾天就被預約一空,週末門票更是搶手。“這體現了大眾對美、對文化的需求。”吳為山説,中國美術館也通過舉辦線上展覽等多種方式,來回應大眾呼聲。在他看來,要加強全民美育,用美的思想、美的精神、美的行為、美的創造,來充實和培育社會文化氛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全民審美和人文素養,提升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不斷增強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鍛造出堅持堅守的定力、奮起奮發的勇氣、創新創造的活力,讓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大廈巍然聳立。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普遍感受到,隨著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文化自信不斷增強。

“在中國戲曲走出去的過程中,我們收穫了世界觀眾的掌聲和認可,這極大增強了我們戲曲人的文化自信。我們愈發認識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李樹建説。近年來,他帶領河南豫劇院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包括美國百老彙和好萊塢杜比大劇院。“尤其是豫劇《程嬰救孤》在美國演出後,當地明星熱情地和我們合影,很多外國觀眾到後臺和我見面,説我們講了一個好故事。”李樹建説。為方便外國觀眾理解,《程嬰救孤》已有7個語種的字幕。

不單是傳統戲曲,原創歌劇出海更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文化的新氣象。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演藝集團總經理柯軍介紹説,《運之河》《鑒真東渡》《拉貝日記》等原創歌劇,運用融合創新理念,以國際化語言講述中國故事,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其中,《鑒真東渡》《拉貝日記》于2019年分別赴美國洛杉磯、紐約,德國柏林、漢堡和奧地利維也納巡演,被中外媒體評價為“高水準、高品質、深內涵、現象級、世界水準的中國原創歌劇”。

“這些成績讓我們看到了文化強國的新氣象,大大增強了我們的文化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大有可為。”柯軍説。

文化強國建設發力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第二年,如何更好推進文化強國建設,也是代表委員們關心的話題。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成功,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數字科技的實力和中國文化的魅力。借助5G、超高清視頻、自由視角等新技術,觀眾獲得了更好的沉浸感和在場感,這些都是文化産業與新技術深度融合的文化科技成果。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促進基層文化設施佈局優化和資源共用,擴大優質文化産品和服務供給。”對此,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認為,文化科技融合是文化強國與科技強國兩大戰略的交叉領域,應部署文化科技成果“跨界應用”專項,促進面向其他産業的價值外溢,進一步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同時部署文化科技成果“深度應用”專項,促進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圖書館理事會理事長韓永進認為,要加強文化強國理論研究,特別是文化強國指標體系研究;同時要重視發揮文獻典籍力量,讓典籍裏的文字活起來。“文獻典籍鐫刻著中國之精神、民族之靈魂,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思想智慧和知識體系,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與源泉。”韓永進説,讓典籍裏的文字活起來,最根本的是要引導大家讀書。今年,全民閱讀已經第九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

擁抱未來,也是文藝界代表的心聲。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籍薇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傳統曲藝的演出方式。“網際網路時代,傳統曲藝不能缺席。每個文藝院團,都要適應線上線下演出方式並存、傳播方式變革的新局面,發揮好文藝輕騎兵的作用。”籍薇説,“只要傳統曲藝的‘魂’還在,就一定能夠吸引年輕人的關注。”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