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潘魯生委員:以文藝賦能社會發展

發佈時間:2022-03-07 15:32:27 | 來源: 中國藝術報 | 作者:潘魯生 | 責任編輯:葛蕾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

以文藝賦能社會發展

潘魯生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文聯副主席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

黨的十八大以來,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傳統工藝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一系列戰略性的思想和舉措,對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産生了深入、持續、驅動性的作用,社會主義文藝、文化對於産業振興、區域發展、鄉村建設、教育民生等發揮了重要的賦能作用。在這樣的形勢和經驗基礎上,充分把握文藝發展與文化建設的規律,緊密結合現實發展需要,進一步激發文藝、文化的內生動能,高品質推進民族地區特色産業發展,加強鄉村道德高地建設,促進優秀民間文藝作品的教育普及,具有現實而長遠的意義。就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振興民族地區傳統工藝,發展特色産業

我國民族地區的傳統工藝特色鮮明、基礎深厚,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民風民情的物態紐帶,也是文化産業、創意經濟的重要資源。進一步做好傳承,推動振興,高品質發展特色文化産業,有助於充分發揮文化賦能作用,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切實增強文化凝聚作用,促進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19年4月16日,烏蘭牧騎文化惠民“三下鄉”演出

當前民族地區傳統工藝振興與特色産業發展不僅有優勢,還有躍升發展的巨大空間。把握髮展機遇、汲取成熟經驗、補足存在短板、避免潛在問題、切實推進民族地區傳統工藝振興,帶動特色産業發展,還需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完善和提升:一是加強傳承,建設“民族手藝檔案館”。固本培元,做好手藝文化本身的歷史脈絡、知識譜係、藝術特色、文化內涵的梳理、普及和傳播工作。結合“一村一品”“一地一藝”等發展基礎,設立地方或特色品類的“民族手藝檔案館”,以之為基地開展民族手藝文化的傳承、傳習和傳播,時刻守護文化的根脈。二是推動創新,發佈“民族手藝IP榜”。運用“文化IP”産業鏈的成熟機制,保護民間文化智慧財産權,以相關收益補給民族地區文化、教育、經濟、民生發展,放大文化創富效能。三是加強傳播,舉辦“民族手藝短視頻網路大賽”。把握新消費特點,適應新媒體環境,面向新需求人群,並切實保障民族手藝文化的傳播品質,以網路視頻、直播帶貨等新的傳播與接受方式助力民族手藝創出一片新天地。四是深耕産業,實施“民族手藝+産業聯動計劃”。包括“民族手藝+文創”“民族手藝+製造”的産品開發,“民族手藝+農産品”“民族手藝+農副産品”的産品包裝和文化行銷,“民族手藝+旅遊”的體驗遊和紀念品銷售等等。充分發揮手藝生産的分散性特點,星羅棋佈、遍地生根地融入相關産業,發揮相互促進帶動作用,增強發展活力。

二、建設鄉村道德高地,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鄉村文化與道德建設直接關係鄉村振興發展中“人”的建設與發展,關係鄉村的文明程度與內生動力,具有關鍵意義。從調研情況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

2019年2月,陜西榆林春節期間的秧歌表演

持續面對社會快速發展的深層次轉型與變革,應對鄉村文化在城市化、市場化發展中可能産生的斷層,還要切實關注並持續加強鄉村文化與道德高地建設,守護優秀鄉土文化,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和農民道德素質。一是建議進一步開設“鄉村法制課堂”,有針對性地開展普法教育。對於包括老人贍養、婚姻關係、市場經營等開設“鄉村法制課堂”,普法講法,引導農民學法用法,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集體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引領鄉村社會崇德向善,遵紀守法。二是建議進一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村文藝宣傳”,運用特色文藝樣式加強價值觀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運用地方戲曲、小品説唱等當地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樣式,以鄉村文化現象為切入點,生動活潑地開展宣傳教育。通過群眾喜聞樂見、樂於參與的形式,持之以恒開展活動,形成人人自覺參與的良好氛圍,強化以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特徵的農村道德共同體。三是進一步開展“村規民約修訂出臺活動”,促進鄉村思想道德建設各項舉措制度化、規範化,促進鄉村意識形態工作的日常化、生活化,促進鄉村民眾共同參與,發揮道德約束和道德法則的顯性功能,形成良好的村莊共同體凝聚力和道德影響力。四是進一步設立“鄉村道德檔案”,開展鄉村道德建設評比。汲取相關經驗,建設“鄉村道德檔案”,引導鄉村民眾愛國守法、誠實守信、勤勞致富、家庭和睦,使鄉村文化和道德建設有抓手、能落實、有實效。

三、普及民間文藝作品,促進文化傳承傳播

中小學教育是人生的啟蒙階段,不僅是知識教育、能力教育,也是素質教育、文化教育,關係一代代國民的知識構成、能力素養、文化認同和創造活力。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學校美育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中小學的育人理念、課程建構、教材建設等都形成了顯著發展和提升。

2019年,潘魯生赴山東博興調研民間工藝吉祥布老虎工藝

當前,進一步認識和把握中小學文化教育的內涵,不斷完善課程和教材體系,全面觀照教育的培育養成作用,重視生活的、實踐的、情感的、綜合性創意與創造的教育,培育健全人格,增強文化凝聚力與創造力,增強國家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就此,建議在現有教育體系和教材內容中增設民間文藝的優秀作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以民間文藝多元化、生活化、實踐性的形式,開展從歷史傳統、思想精神、藝術審美、實踐素養、創意設計等系統、全面的培養和教育,使青少年知曉文化源流,理解生活境界,懷有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勇於創意創新。具體要從民間文藝優秀作品的特點和中小學教育教學目標出發做出規劃、編寫和實施。包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多元化開展民間文學作品學習與欣賞,汲取民間文學養分;以“工匠精神”為核心,多樣化開展民間工藝項目體驗與實踐,傳承中華造物智慧;以“生活美育”為核心,全方位開展民間文藝學習與體驗;以及將“設計創意”作為切入點,從生態自然、文化生活、科技革新、生産應用等跨學科的視角出發設計課程與教材內容,從民間生活出發,加強學生對於創意設計的認知和感悟,為更高層次學習和實踐發展培育創意設計的種子。

2018年1月,潘魯生在廣西昭平調研竹編工藝産業

當前,傳統文化頻頻“出圈”、國貨國風走俏,形成熱潮,優秀傳統文化、美學精神、歷史記憶得到了更廣泛的接受、傳承和傳播,這是人民群眾堅定文化自信的體現,也是中國創意、中國設計發展的體現,同時印證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學校美育的作用,知曉文化源泉,熱愛生活創造,文藝文化發揮賦能社會發展,還將以文化振興助力民族的偉大復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