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兩會見“文”丨蘇伯民:組建絲綢之路文化遺産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

發佈時間:2022-03-07 15:54:4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秦金月

中國網北京3月7日訊 全國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深耕文物保護科技領域多年,深知科技在文物保護中的重要作用。為更好保護文化遺産,今年他提交了“組建絲綢之路文化遺産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議。

蘇伯民提出,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家組織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高水準學術交流、具備先進科研裝備的重要科技創新基地,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技部的支援下,我國的文化遺産保護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不同材質文物的保護技術研發有序推進,一大批瀕危珍貴文物得到有效保護。但面對大量亟待保護的文化遺産,基礎研究水準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與文化遺産保護大國的地位不匹配,科技供給能力明顯不足,價值挖掘、病害機理、保護材料與工藝研發、預控指標等基礎研究相對薄弱,保護理論體系尚未形成,缺少文化遺産領域國家級的基礎研究平臺支撐,嚴重制約著我國由文化遺産大國向文化遺産強國的轉變。

建設我國首個文化遺産保護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對於提升我國文化遺産保護水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蘇伯民建議科技部依託敦煌研究院、蘭州大學文博單位和高校,佈局建設絲綢之路文化遺産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

該實驗室將立足西北、面向全國、輻射絲綢之路,匯聚與吸納文化遺産領域頂尖人才,以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石窟寺、壁畫和土遺址等不可移動文物為主要研究對象,科學認知和逆向重構傳統材料與工藝,研究絲路多元文化融合匯聚軌跡與發展衍化過程,深入挖掘絲路文化和歷史遺存背後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範,科學揭示多因素作用下的文物全生命週期演化與損傷規律,構建基於傳統材料與工藝的保護技術體系,架構基於時空概念的文化遺産數據庫數字化資訊平臺,形成文化遺産價值展示的理論體系與展現模式,推動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文化遺産保護合作與交流,全方位展示絲路文化遺産精髓,從而最終建成“一帶一路”最有影響力的文化遺産基礎研究與技術創新基地,文化遺産保護人才培養和文化交流基地,文化遺産保護基礎理論和敦煌學研究基地。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