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市
莫奈筆下的色彩與風光
張大千《雲山古寺》領銜佳士得香港春拍
徐悲鴻名作 《哀鳴思戰鬥》的拍場變體
保利春拍精選:精神肖像——毛焰
藝術北京下一個12年怎麼走
國家大力支援 部分博物館文創發展為何仍難邁出第一步
中國嘉德春拍:周穎南藏劉海粟《秋江煙暝》
匡時春拍:中西調和之路——林風眠與關良
崔如琢《秋煙漠漠雨濛濛》賣出1.416億港元引關注
中國“莫迪利阿尼”:常玉藝術及作品市場行情
藝術投資需謹慎 市場依據風險大
用藝術品打造企業品牌形象行得通嗎
趙子龍:藝術區沒落只因拒絕市場經濟
藝術北京成為平價藝術平臺 中低價位成消費主流
由藝術品損毀事件思考“藝術保險”的重要性
中濠典藏首拍新聞發佈會 ——永樂禦製《三世佛六菩薩寶相》震撼亮相
中濠典藏首拍新聞發佈會——永樂禦製《三世佛六菩薩寶相》震撼亮相
匡時春拍:吳湖帆筆下的翠岫瓊林
9件巴斯奎特作品將閃耀紐約二十世紀藝術周
佳士得紐約二十世紀藝術周:莫奈筆下的色彩與風光
藝術北京到了分水嶺:老牌藝博會的大眾路線
追續權對法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影響
如何理解當代藝術中的天價拍賣現象?
名媛眼中的藝術品投資
藝術品估值的雙重標準
香港巴塞爾傳達了什麼信號
藝術産業園區:轉型升級談何容易
藝術市場逐漸由單純賣作品賺差價向産業進化
缺乏品牌建設 藝術衍生品陷小眾圍城
“宅有書畫家不窮”企業擁有藏品堪稱“軟黃金”
春拍預展手記|吳冠中的價差與羅中立的迷思
一個德國人收藏鏡頭下的晚清中國
乾隆禦制墨驚現倫敦拍賣季
手稿拍賣容易惹到的法律糾紛
非洲當代藝術品市場升溫:藏家推動市場
網際網路時代的街頭藝術,從次文化到掘金産業
藝術消費行業痛點如何破?
藝術電商“慢”進化:深度服務是方向
藝術經濟:從融合式消費到融創式消費
安迪·沃荷成爭搶對象 西方藝術收藏熱背後的資本博弈
北京故宮月底將推出清代四僧書畫佳作
劉雙舟:官員財産申報“新政”對高端藝術品市場的影響
席勒首幅巨作《達娜厄》上拍蘇富比 估價1.2億港元
企業收藏間接導致市場洗牌加劇?
1
2
3
4
5
6
7
8
9
10
陳捷:一場數字化的狂歡?藝術品數字化浪潮席捲全球博物館
國際化背景下的中國拍賣
買畫花了60億 卡達公主的藝術大國夢
收藏陷阱?名人信札手稿不“單純”
從唐代開始説起,看歷代畫家靠什麼謀生?
是什麼原因讓市場中掀起了一股民國書法熱
前澤友作:我為何砸7.6億買“塗鴉”?
大師自畫像:精品精價宜收藏
梵谷《收割者》拍出2.12億他真的應該再活五百年
畢加索《寫信的女人》以3.04億元成交
那些近年來被尤倫斯拋售的高價藏品
嘉德大觀之夜狂掃近17億的背後
日本藝術藏家怎麼打造話語權?
潘天壽指墨畫為什麼能拍出天價
2017香港春拍:東西融合 成績斐然
尤倫斯夫婦再拋售旗下中國藝術藏品
趙無極《29.09.64》上億港元成交東西方市場差異在縮小
匡時2017年春拍 | 全球視野中的當代藝術
北京匡時2017年春拍大幕將啟
中國藝術品海外回流進入“2.0時代”
資本盛宴下 藝術家該如何自持
康定斯基早期作品首次上拍估價1.8億元
尤倫斯之後,藝術從消費泡沫走向消費品質
佳士得蘇富比半年銷售報告出爐 我們能看出什麼?
藝術品線上拍賣:走向增長的市場
榮寶齋(桂林)春季藝術品拍賣會落槌 成交額6600萬元
班克斯新作預計將拍得267萬元高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