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盛宴下 藝術家該如何自持

時間:2017-05-24 20:42:42 | 來源:美術報

資訊>藝市>

  清 光緒 大雅齋粉彩花鳥高足碗

最近遇到兩位名畫家反對處於攻讀學業階段的弟子賣畫,他們以自己為例,講述學生時代是如何的心無旁騖。我説,你的學生時代,那些比你現在更有名的老畫家都為賣畫鬥得不可開交,哪輪到你賣畫?另一種説法是學生賣畫容易被市場左右,不利於在藝術上向更高境界突破。

在藝術界的話語圈,始終對從藝者的自身角色缺乏客觀、貼切的認識。按照《大英百科全書》對藝術一詞的解釋,英文Art,源自於古希臘拉丁語ars,大意為技巧。有時被稱為精緻藝術或美術,指憑藉技巧、意願、想像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的表達模式,且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或有深意的情感與意識,是用以表達既有感知並將個人或群體體驗沉澱與展現的過程。

我們或許應該將藝術簡單地表述為,天賦加上後天的技術訓練,能夠分享給公眾的各種非實用性的精神産品。那麼藝術就不應該是一個特殊的神聖領域,甚至毫無疑問是一種職業,處於學業階段的從藝者,正在學習技術,如果他的作品能夠分享於人,是對他學業的檢驗,對他藝術勞動的鼓勵或肯定,並且可以得到市場的反饋,與學業並不矛盾,把握得好,會從經濟、專業兩方面達到激勵學業的作用。而我們慣常所説更高的藝術境界與能夠分享公眾的藝術卻不是一回事,一般情況是指那些挖空心思想出來的、自己或專家給予高深莫測定義的、公眾看不懂的東西。如果從藝者認定這樣的追求才是藝術的最高目標,那麼,我們只能由他去,因為他不認為藝術有分享功能,公眾就必須尊重他的選擇,沒有干預他自娛的權利。

倘若反對學生賣畫,是因為技藝尚不成熟,希望經過更紮實的基本功訓練,完成自己的學業後再接受市場的檢驗,那當然是無可非議的。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不可能依靠天賦一夜成名,他需要知識積累、技藝嫺熟、拓寬眼界。這樣的過程在農耕時代可能就是幾十年,一朝成名就已經跨越了漫長的成長歷程,並且已有大量的作品傳世。所以我們看過去時代的大家,總比眼前的大家紮實、靠譜。但是商品經濟條件下,逐利資本氾濫的現實環境裏,一個藝術家要想完成農耕時代的成長過程已經再無可能。所以擔心學生賣畫在市場裏迷失,肯定也不是杞人之憂。

問題出在哪呢?如果學生的畫是真正被人欣賞,親戚、朋友,網際網路上地球村天南地北的發燒友,他們把處於學生階段的從藝者作品買走,永遠都是最美好的事情。而實際情況卻是,買畫的人,大者是有著雄厚資本的藝術品運營商、拍賣公司、藝術品經紀人,小者是有著先知先覺靈敏度的藝術品藏家,他們的共同點大多不是出於對未來藝術家作品的欣賞,而是出於對他未來前景的判斷,認為有上升空間,成長以後可以獲利。資本的獲利離不開規模,所以資本參與藝術品的買賣、囤積,都離不開數量,人為地增加了採購量;刺激消費,人為地增加了供應量;為了獲利,人為地抬高價格,增加了成交額。這些都是資本的力量。一位從藝者,從學生時代其作品就被大量囤積,他在以後的成長歷程中如何發展?要麼停止不前,要麼發展得捅破天,兩者都不是一個好結果。

而現實中大家都希望藝術品市場不斷刷新天價成交紀錄,新畫家層出不窮地涌現,甚至有人不遺餘力地呼籲要有世界一流的藝術品産生。實際上就中國畫而言,消費人群僅限于受中國文化影響的人群,衡量一流的標準是什麼?無非是價格,價格是由經濟發展水準決定的,為什麼沒有人思考一下,相應合理的藝術品價格才有利於吸引更多的人消費藝術,才有利於藝術家完整地經歷緩慢的生長期。徒有一流價格,沒有廣泛分享功能的藝術品,不可能是真正的一流藝術品。資本以逐利為出發點,包裝、打造出來的藝術産品只是一個虛擬概念,都把著眼點放在未來增值,未來還有一茬一茬新的美術院校畢業生,市場根本沒有這麼大的需求量,失去實際使用價值,資本也不可能有持續的承載力。資本、專家單方面認定的藝術産品,缺乏公眾檢驗,基本可以認定,很難成為真正的藝術品分享給未來。所以資本市場以藝術的名義,實際開發出的只是號稱藝術品的準金融産品,這才是藝術品市場一切不正常現象的根源。在這樣的大潮下,所有的成名、未成名的藝術家,如何自持,是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