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家參展機構、10萬人次的參觀量,96%的展商實現現場成交,2000件作品易手,當代藝術、經典藝術、公共藝術、設計藝術四大板塊互成掎角之勢,這一連串的成績讓藝術北京12年的堅守顯得更加具有意義,與此同時,向大眾路線調整的方向愈發明朗。
12年積澱
打造“完整亞洲”
4月29日,藝術北京博覽會迎來與這座城市的第12次相約。VIP開幕當日,34℃高溫,滿城飛絮,卻依然未能阻擋人們對藝術的熱情。經過十多年的深耕細作,藝術北京儼然已經成為一年一度的藝術嘉年華。
藝術北京現場
回顧博覽會12年的發展歷程,藝術北京總監董夢陽表示,“其實,跟國際藝博會相比,藝術北京還是有所差距,但通過我們十多年的努力,能夠真切地看到社會的進步、畫廊和藝術家的進步,這是值得欣慰和可喜的。但藝術北京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如果對藝術市場有所幫助或者推動,説明藝術北京做的事情是很有意義的”。
楊瀾向孩子們介紹自己的作品《愛的種子》
設計北京現場
“立足本土,完整亞洲”,是藝術北京多年來一直堅守的理念。從參展機構的甄選,到四大板塊的構建,都能夠明顯看到藝術北京從本土輻射亞洲的視野和策略。比如,這屆藝術北京推出的主題展《平行的亞洲世界》邀請了7位中日藝術家,包括2017年將參展威尼斯雙年展的菅木志雄、鄔建安、岩崎貴宏,以及曾經參加過威尼斯雙年展的季大純、劉小東、小谷元彥,呈現出近幾年亞洲當代藝術的發展面貌,這也是藝術北京所要尋求和涵蓋的方向和內容。
其實,這與不少參展畫廊的理念不謀而合,蜂巢當代藝術中心館長夏季風表示,“不只是從這一主題展,包括對參展畫廊機構的篩選以及展位的設置安排,都能看出藝術北京團隊的亞洲視野或者推廣計劃,這與蜂巢當代藝術中心的理念也是契合的”。同時,他對藝術北京給出了這樣的評價,“藝術北京是國內最早的藝術博覽會之一,將很多優秀的畫廊集中在這一個平臺之上,呈現的正是中國當代藝術的現場。藝術北京發展的12年,也見證了中國當代藝術的潮起潮落,藝博會和畫廊之間的這種合力關係,對於市場的推動力是很大的”。
董夢陽在藝術北京現場
創新求變
改走大眾化路線
12年是一個生肖輪迴,對於藝術北京博覽會來説,也是一個總結、回顧以及新生的節點。藝術博覽會是一個舶來品,但在業內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不斷實現本土化,呈現出新的生命力。作為老牌藝博會的藝術北京堅守理念的同時,也開始尋求新的變化和可能。
董夢陽表示,“藝術博覽會這一形式是舶來品,但我們在做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完善,滿足人們的需求,這是最樸素的問題。我們希望更加務實、專業地去服務他們,這也是我們想要做的”。
本屆藝術北京嘗試性地將當代藝術和經典藝術合為一個場館,並且將設計藝術的面積擴大了一倍,從客觀上説,對增加人流量,各藝術板塊之間相互借力起到了積極作用。據統計,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在VIP當天就有5幅作品售出,玉蘭堂推出的李津《龍的盛宴》以120萬元售出,藝·凱旋藝術空間、包括首次亮相藝術北京的森林中國·藝術之旅也有不錯的成績。然而,也有一些不太和諧的聲音傳出,藝術北京已經成為青年藝術家和消費型購買人群的主陣地。同時,論壇的參與嘉賓出現了很多年輕的面孔。
董夢陽表示,“論壇主題所討論的,都是中國市場正在發生或即將發生的問題,我們希望論壇更加接地氣,這與最初論壇的高大上是有所區別的,我們有公益教育項目,是圍繞服務社會來做的,希望收藏者和藝術愛好者一起參與到裏面。同時,很高興看到這麼多買票進來的觀眾,這就是中國藝術市場的希望。我認為,人們對於藝術的需求,跟種族、社會制度是沒有關係的,而是出於人性的一種精神追求。通過我們的努力,一年一年地去改變、去進步,我想這對於社會可能更有價值”。
競爭加劇
發展路徑再思考
從今年藝術北京的參展名單來看,能夠看到一些新的畫廊參展亮相,但同時也能看到一些比較重要的老牌畫廊缺席。首先這取決於市場環境的惡化。其次,藝博會的競爭日趨激烈,如果不能實現有效成交或者拓展新的藏家,從展位費、運輸費、人力等參展成本考量,可能就讓很多畫廊機構無奈離場。
“藝術北京從更關注畫廊,逐漸調整到關注畫廊藝術,不在乎畫廊的規模大小,是不是老牌畫廊,而是所呈現的東西是不是有水準的,是不是有豐富的品種、更為多元的內容和藝術形式來滿足不同喜好的人們的需求。我認為,讓人掃興或沒有收穫都不是一個好的商業活動。”董夢陽表示。
今年藝術北京延續了“設計北京”的品牌,以“藝術·設計·生活”為主題,加強對收藏人群的引導,使其能夠回歸到藝術與生活本身,聚集中國內地和香港設計師的展覽,詮釋20年來兩地設計界對生活方式變遷的理解。“藝術北京”公共藝術板塊ARTPARK以“藝術介入·城市升級”為主題,致力於通過展覽探討藝術與公共空間的關係,提升公眾對公共藝術的認識。
從藝博會的發展歷史來看,不少當年發展迅猛的博覽會已經折戟沉沙或改弦更張,像藝術北京能堅持十幾屆的鳳毛麟角。但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藝術博覽會的生存空間還在進一步被壓縮,藝術北京將會如何開啟下一個12年呢?
董夢陽提道,“當然,我們很清楚藝術北京還有多少需要完善和改變的東西,很多內容都沒有完全充分做起來,我們後續都會將其逐漸容納進來,呈現更為多元、豐富的藝術內容和形式,比如未來要恢復PhotoBeijing,但前提就是先把品質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