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時春拍:中西調和之路——林風眠與關良

時間:2017-05-11 20:41:02 | 來源:北京匡時

資訊>藝市>

一位是融合中西的開拓者,被譽為“東方文藝復興的先驅”;一位是戲劇人物繪畫的開山鼻祖,食洋而化,風神獨韻。他們是林風眠和關良。

林風眠、關良兩位中國早期的藝術家,他們都曾以中國戲曲元素為題材進行了大量的藝術實踐。他們早年留學西歐、日本,對歐洲現代藝術進行刻苦鑽研與學習,同時他們都具備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修養,在各自的藝術實踐中自覺地走上了體現民族文化精神的藝術之路。在運用傳統文化資源進行創作的過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而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關良、龐薰琹、江豐、林風眠等下鄉體驗生活前的合影

林風眠(右二)與關良(右一)等在上海市郊寫生(約1950年代)

林風眠

林風眠的藝術風格一直貫穿著他調和中西的藝術追求,作品氣息深邃而幽遠,簡淡而豐厚,具有濃郁的裝飾意味和現代氣質,作品蘊含了著獨特的東方藝術意韻。

林風眠在上海南昌路寓所(約1950年代)

1952年,時年53歲的林風眠移居至上海南昌53號,開始閉門埋首作畫,以異常執著的精神探尋著繪畫藝術之道。他常欣賞京劇、越劇,期間創作了大量的戲劇人物畫,由此其表現和探索的主體轉為了戲劇、戲曲題材人物畫。

戲劇、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奇葩,京劇乃中國的國粹,對京劇人物的表現在繪畫史上也是數不勝數。關良是林風眠京劇人物畫的老師,但在此基礎上,林風眠還融入了西方立體主義成分,使得畫面獨具面貌。這一時期正值林風眠“中西融合”風格的初步發展時期,他筆下的人物開始有了西方立體主義的變形和切割的成分出現。《打漁殺家》中就體現出了他對新風格的探索,西方立體主義的構成方式在此開始顯現出來。

京劇《打漁殺家》劇照

匡時2015秋季拍賣會澄道:近現代繪畫夜場

林風眠打漁殺家  紙本鏡心65×65cm

成交價:RMB2,990,000

林風眠對於中國傳統民間美術有很好的吸收和借鑒,作品中也經常有皮影和剪紙效果的人物出現。在戲曲人物題材的作品中,林風眠常以西方繪畫方式來表現有顯著中國民俗特色的人物畫,形成了一種雅俗共賞的畫面效果,這是對其“中西融合”思想的補充和發展。

林風眠繪畫中的“連續感”就是其畫面所體現的主題。在林風眠作品中,戲劇人物在舞臺上的動態表現所體現出的連續感是極其鮮明的。一系列京劇人物作品的畫面上有豐富的動態表現,人物抬手的姿勢、歪頭的表情使整個畫面呈現出了一種鮮活的生命力。

林風眠的風格開始發生顯著變化是在70年代以後,從那個時期以後他繪畫作品中的構成方式就發生了完全的變化,畫面充斥著立體主義的色塊、人體的拼接等。林風眠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京劇人物以西方表現主義、立體主義的構成方式錶現在畫面上,充分體現出了林風眠“中西融合”的畫風。那種明顯的色塊組合,那種人體和背景相交融的畫面色調,都給中國藝術界注入了新鮮的活力,這種純粹西方式的構成方式和徐悲鴻的寫實主義人物畫所呈現給我們的畫面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匡時2017春季拍賣會體物/狀物:現當代紙上作品專場

林風眠打漁殺家 紙本彩墨68×67cm

RMB:1,800,000-2,200,000

林風眠的繪畫可謂是融匯中西、貫穿古今。他中西融合的畫風偏向於西方表現主義和立體主義。林風眠繪畫的成就以及在中國美術教育上的貢獻已經不容贅言。文化交流的大趨勢亙古不滅,藝術上中西融合的探索也必將會繼續進行下去。

關良

關良的藝術風格則是在傳神寫意的中國藝術思想指引下,體現著傳統藝術帶給他的那份獨特的東方美學的審美意趣。其作品率真稚拙,具有一種天然之趣。

關良作為早期留學國外藝術家的代表,在上世紀初期就探索如何在繪畫創作中表現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他的探索性思想和開拓性藝術實踐,為中國畫的革新提供了新的思維模式與範本。

1942年中秋,關良在四川成都舉辦個人畫展,這是他在內地的第一次展覽,也是戲劇人物畫首次大量地公開披露,引起美術界很大反響。郭沫若觀賞關良的戲曲人物畫後,認為是古今奇作,並撰文《關良藝術論》向社會介紹和讚揚他的繪畫藝術,茅盾等為之題詞稱讚。

匡時2014春季拍賣會革新:關良、林風眠、劉海粟作品專場

關良桃花河畔  

1943年代絹本鏡心

58×43.5cm

成交價:RMB1,725,000

同年,關良辭去成都技藝專科學校的教職,帶上畫具開始遊藝。他跋涉西北,週游中原,再登峨眉,遊樂山,又沿嘉陵江至大足,登劍閣,經廣元出劍門關北上。可惜時局動蕩,沿路不靖,行至天水即折回寶雞,後輾轉長安、洛陽,在貴陽舉辦畫展,旋即應聘國立藝專,回到重慶。這一次長途旅行,雖未達目的,卻留下了一些水彩寫生及速寫,這幅《終南山》就是其一。

 匡時2017春季拍賣會體物/狀物:現當代紙上作品專場

關良終南山

1940年代紙本水彩

29×38cm

RMB:250,000-350,000

關良並不是以水彩名世的畫家,但他的這幅《終南山》卻是頗堪玩味的作品。畫面選擇了傳統山水畫中常見的野逸景色,並且借鑒了高遠的構圖法,不過,其視野又是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符合實地觀察的效果和透視的法則。此外,在畫法上,帶有水墨色彩的用線與皴法,與水彩的不規律色塊和渲染同時統攝到灰綠調子的畫面裏。畫家很好地將矛盾的因素統一起來,使畫幅顯示出一種獨特的氣質,表現了畫家調和中西畫法的探索精神。

他們的遊學經歷,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修養,使得他們以高屋建瓴的心胸去擇取西方文化藝術的精髓,以獨到的認識與領悟對中國傳統的藝術形象和藝術元素加以整合轉換,吸收多元化的現代藝術觀念,創作出很多優秀的作品。他們的藝術創作為中國現當代藝術道路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藝術範本;他們的藝術主張與藝術實踐為中國的現代藝術做出了巨大貢獻。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