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代開始説起,看歷代畫家靠什麼謀生?

時間:2017-07-24 10:32:46 | 來源:月雅書畫

資訊>藝市>

中國兩千年的藝術史當中,畫家的飯碗一直取決於掌控政治與資本的權力之手,而今天的部分大腕畫家開始成為權力之手的一部分,開始成為別人的飯碗的掌控者。這對於藝術來説,意味著什麼呢?

唐代:溫與飽的邊緣

唐代,是所有中國人的驕傲。許多當代人在現實中碰壁、在愛與痛的邊緣苦苦掙扎的時候,往往喜歡“夢回唐朝”,但事實上,唐朝人大多在溫與飽的邊緣苦苦掙扎。

  唐代 周昉《簪花仕女圖》

唐代所謂的繁榮強盛,只是相對於前朝或當時其他國家而言。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百姓,大多數在溫飽線上浮浮沉沉。

一個唐代民間畫工的工錢與泥瓦匠、木匠一樣,每日十五文。如果畫匠家中有老父母、妻兒,一家五口,按照開元年間的米價,五口之家每日買米就需十三文錢的開銷。除了買米之後,只剩兩文錢,還要買菜、衣裳、租、稅……吃肉對他們來説,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如果碰到當天沒有開工,那就連這十五文的收入都沒有。這就是所謂的唐代“開元盛世”的一個民間畫家的真實生活。

  唐代 閻立本《步輦圖》

唐朝不是一個自由、平等的社會,它極其講究等級制度。同樣是藝術創造者,民間畫家與宮廷畫家的差距非常大,能否吃上皇家飯,決定了一個藝術家是天上雲,還是腳底泥。相比起民間畫家的稀粥白飯,吳道子等有官銜的宮廷畫家時常有皇帝的“賜宴”,官員間的“公宴”,作為統治階層的一員,有著吃不完的宴席和領不完的紅包。

  唐代 張萱《搗練圖》

但是我們要知道,雖然唐代的宮廷畫家捧著金飯碗,他們絕不是只會溜須拍馬的飯桶;雖然唐代的民間畫家工錢低賤、衣食堪憂,但是他們也沒有繪畫上敷衍了事。

唐代涌現大批著名的畫家,見於史冊者就達200余人。捧著金飯碗的宮廷畫家和捧著泥飯碗的民間畫家,共同創作出瑰麗、宏大、明快、豪放的唐代繪畫藝術,成就了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高峰。

宋代:好飯碗,皇家造

宋代的幾位皇帝喜歡繪畫,是全天下畫家的運氣。酷愛藝術而著稱的宋徽宗設立了畫學(藝術學院)和翰林書畫院(宮廷畫院),把繪畫正式納入科舉考試之中,使民間畫家有機會捧上皇家飯碗。

  宋代 趙佶《聽琴圖》

宋代宮廷美術全盛,畫院規模齊備,名家輩出。考生進入“畫學”之後,按分數分等級,等級不同,所供的飯菜也不一樣。但是不管飯菜好不好,朝廷包吃包住,捧上皇家飯碗的畫家的“恩格爾系數”降為零。

宋代並不是一個對畫院畫家有著優厚待遇的朝代。宋代等級最高的畫家為“待詔”,年薪為:24貫。而當時百姓基本生活費為36貫/年。宰相基本年薪是6000貫,但另外還有數倍于年薪的各種收入。由此可見,如果沒有額外的賣畫等收入,宋代畫家的年薪並不高。

今天的公共場所,能挂上一張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印刷品,算是難得的“有品位”。在宋代,幾乎所有的娛樂場所、茶肆酒樓都挂有畫院名家的真跡畫。當然,如果你在《射雕英雄傳》的電視劇裏,沒有看到牛家村的酒家裏懸挂著畫作,那是因為那間酒家的檔次實在太低。

  宋代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據《夢梁錄》記載:“汴京熟食店張挂名畫,引觀者流連。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時花,挂名人畫,裝點店前。”——所謂的“名人畫”,就是宮廷畫院的畫家之作。

在皇家飯只能解決溫飽的情況下,民間售畫就是很好的副業。宋代生産力的提升,經濟市場的活躍,讓畫家的稻粱謀成為Easyjob對商家來説,花費少許,即可獲得宮廷畫家的作品,就能擁有接近皇家宗室、上層階級的品味格調。對畫家來説,打一份包吃包住的政府工,加上私下賣畫,實在是一個好飯碗。

但是我們也要明白,老闆一手遞給你一隻飯碗,另一隻手就會遞給你一本規章制度。畫院制度提高了畫家的社會地位,促進繪畫的進步和繁榮,催生了更多畫家的創作力,同時也對畫家創作的意識形態起了約束和規範。

吃上皇家飯的畫家形成了畫院內外一種共同的文化歸屬感,也形成了共同的美學標準。沒有進入畫院的畫家也逐漸被同化,個體畫家必須改變自己的風格以適應畫院風,這樣才會被社會所容納,才會被共同的審美認可。宋代的皇家飯決定了院體畫的主流地位,畫家要想捧上好飯碗,就必須認同院體畫的審美。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