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比老大更聰明嗎?專家解讀,真相扎心了……
發佈時間:2024-12-26 15:39:42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蘇靜我們常常會從二胎家長聽到這樣的描述:
“弟弟面對挑戰總是顯得更有策略,從不輕易氣餒,反倒是哥哥總是容易煩躁。”
“弟弟從來不輕易放棄,面對挑戰總是堅定去爭取,反倒是哥哥遇到問題就開始哭。”
“妹妹膽子總是比姐姐大,不管做什麼都敢嘗試,完全沒有怯場的樣子。”
“我家妹妹從小就特別會説話,懂得怎麼逗大人開心,真的是個小情商高手。”
大部分有二胎的家長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慨:同一個爸媽,不一樣的娃。表面上看,兄弟姐妹在外貌上可能有些相似,但性格與行為方式卻迥然不同。
更有趣的是,當家長們聚在一起分享育兒經驗時,總能發現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共鳴”:
老大往往更溫順、體貼,像個小天使般讓人省心;而老二則更活潑、調皮,甚至偶爾會讓家長頭疼不已。
老大顯得憨厚、實在,有時還帶點“楞”;而老二則機靈、敏捷,更善於察言觀色,懂得利用環境討好父母。
老大直率、坦誠,説話有時“口無遮攔”;而老二卻更懂分寸,知道如何用語言讓人開心,善於拉近關係。
這些特點常讓家長們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老二似乎都比老大要聰明!”
然而,老二真的比老大聰明嗎?為什麼這種現象似乎如此普遍?或許答案並不在於“聰明”本身,而是隱藏在家庭角色、教育方式和成長環境的細微差異中。
研究發現
老大的“智商表現”更高
事實上,長子在“智商表現”上的優勢,已被一些心理學研究所驗證。
心理學家彼得·克裏斯滕森和托爾·比耶爾凱德爾對超過24萬名徵召入伍的兄弟樣本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長子的平均智商比第二個孩子高約3分,比第三個孩子高約4分。
這一研究結果,為“長子智力優勢”提供了科學依據,更進一步支援了心理學家羅伯特·扎榮茨提出的智力稀釋假説,即隨著家庭中孩子數量的增加,家庭資源、父母的關注以及孩子們所獲得的認知刺激會逐漸被稀釋,導致後出生的孩子在智力上可能略遜於長子或長女。
換句話説,家庭中的第一個孩子通常會得到更多的關注、教育資源和心理支援,而隨著第二、第三個孩子的出生,父母的精力和資源會分散,導致後出生的孩子在智力發展初期可能沒有得到與長子相等的資源和刺激。而且,長子長女由於承擔更多家庭責任,可能在語言表達、問題解決、社交互動等方面得到更多的鍛鍊,這些因素有助於提升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智力測試的表現。
智力稀釋假説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視角,解釋了出生順序可能對孩子的智力表現産生影響。然而,需要強調的是,智力稀釋假説所關注的“智力表現”,即在標準化智力測試、學業成績和其他認知能力測評中的得分,並不意味著出生順序決定了一個人的潛在智力或認知能力,也不意味著後出生的孩子就永遠處於劣勢。
彼得·克裏斯滕森在進一步研究後發現,如果長子長女去世,次子次女(第二個出生的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發生變化,成為新的“長子長女”,其智商表現也會略微提高。例如,原來次子次女的智商得分是105,而當長子長女去世後,次子次女變成了家裏的“老大”,他們的智商得分可能會略微上升到106、107,甚至更高。
這種智商的微小變化,並不僅僅源於孩子在家庭中承擔更多責任,還與他們在新家庭角色中被要求展現更強的獨立性和領導能力密切相關。事實上,儘管這種智商變化的幅度通常較小,但它在某些情況下可能足以影響孩子的認知能力和自我認知的形成。
為什麼會覺得老二更“聰明”?
老大因為出生較早,往往會在一段時間內佔據一些“天然”的優勢,比如體格上的強壯、能力上的領先以及家庭中的地位等。老二要想彎道超車,必然需要另辟蹊徑,尋找屬於自己的競爭優勢。值得慶倖的是,儘管老大擁有更多的資源優勢,老二卻獲得了獨特的環境優勢。
1.跟在後面撿經驗值的優勢
老二從一齣生就生活在一個有老大的環境中,具備了“觀察學習”的天然條件。老大負責在前面衝鋒陷陣,老二則可以在後面撿“經驗值”。
例如,老大第一次學騎自行車時,可能會摔倒很多次,父母可能會感到焦慮、不斷鼓勵,甚至批評。而老二則可以在旁邊看到老大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學習到騎車的技巧以及父母的期望。這樣,老二在自己學騎車時,往往會更加有信心,能夠避免一些老大曾經經歷的挫折。
這種通過觀察和學習來“撿經驗值”的過程,讓老二在很多方面都能夠以更加成熟和高效的方式應對問題。他們不需要像老大那樣經歷很多“第一次”的摸索,而是能通過觀察和學習,提前做好準備。
也正因如此,老二往往在某些領域表現得更為靈活和聰明,甚至能夠突破老大的經驗局限,形成自己的獨特優勢。這種優勢不僅體現在技能上,還體現在情感管理、問題解決和社交能力等方面,讓老二在不同環境中能夠遊刃有餘。
2.父母更靈活養育的優勢
老大常常是家庭內第一個接受社會規則的“先鋒”角色。因為缺乏經驗,不知道即將會面對什麼,所以在養育老大時,父母會更謹慎、更焦慮;到老二時,一回生二回熟,雖然兩個孩子的性格和需求都不太一樣,但父母已經在老大的身上積累了經驗,知道如何應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因此,養育老二時,父母的心態已經更加成熟,也更懂得放鬆,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更加得心應手,對老二採取的教育方式也會相應地更靈活。
這一點體現在多個方面。例如,老大第一次生病時,父母可能會非常緊張,反覆確認是否要去看醫生,是否採取正確的治療方法。而當老二生病時,父母可能就能更加冷靜,知道哪些症狀需要關注,哪些是可以等待的。
這种經驗的積累,讓老二在家庭環境中感受到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感。這種父母的“熟練度”無形中為老二提供了一個更為優化的成長環境,讓老二能夠在更高的自主性下培養出獨立思考、情緒調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小老師手把手教學的優勢
老大常常會承擔起“教”弟弟妹妹的角色。雖然很多時候,這種“教學”並不是特別正式,比如“教唆”弟弟妹妹去和父母討要零食,或者一起搗亂,但這種互動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實際上,老大在教導弟弟妹妹的過程中,往往會發展出領導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彼得·克裏斯滕森認為,正是這種“教與學”解釋了為什麼長子長女在智商表現測試更好。
與此同時,次子次女在這種“教學”過程中也能從中受益。雖然年紀較小,但他們早早地接觸到了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應對家庭挑戰的方式,從而迅速“跳出了”年紀小、經驗少的限制。
通過觀察和模倣老大的行為,老二能夠在早期學習到很多生活技能和思維方式,逐漸培養出更靈活的思維和應變能力。甚至在某些方面,次子次女可能會展現出比長子更強的創新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能夠在家庭中和生活中“青出於藍”。
結語
“智力表現”並不是衡量一個人“聰明”的唯一標準,也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關鍵。很多時候,成功更多地依賴於一個人如何應對挑戰、如何創新解決問題以及如何與他人合作與溝通。聰明也並沒有絕對標準,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擁有不同的天賦和潛力。無論是老大還是老二,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路徑和優勢。
不同的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造就了每個孩子在生活中不同的“聰明”表現。因此,成功並不僅僅依賴於智力上的高低,而是更多地體現在個人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克服挑戰和實現自我價值。
(科普中國,作者:蘇靜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審核:張昕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
老二比老大更聰明嗎?專家解讀,真相扎心了……2024-12-26
如何緩解心理健康問題?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專家支招2024-12-26
“心理學在社會治理現代化中的使命”研討會舉行2024-12-26
對已出現心理問題的兒童青少年如何進行干預? 專家解讀2024-12-26
“心理健康青春行”專項活動:照亮青少年“心”世界2024-12-26
國家衛健委:四項措施保障大眾心理健康 專項行動重點推進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