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要聞推薦

加入屬於“小個子”的協會:跟自卑説再見

發佈時間:2024-06-11 11:06:37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王培蓮

吉林大學小個協會的學生每週都會聚在一起開展兩次活動。 受訪者供圖

今年68歲的退休體育教師遲化沒敢想,32年前自己一個心血來潮的想法,如今已經落地生根、成長壯大,影響了1000多名學生的成長軌跡。

在吉林大學,小個協會是個特別的存在。有人覺得這個名字不好,是在給身高偏矮的人貼標簽;也有人覺得沒什麼大不了,“讓我們小個學生一下找到了歸屬感”。

從創立至今,這個以身高特徵命名的學生社團,一直是校園裏的標兵社團、精品社團、五星社團。

在別人眼中,小個協會是明星社團。在每一屆成員心裏,協會更像是個大家庭,裏面有很多兄弟姐妹。大家喜歡稱這個大家庭為“小協”。還有不少已經畢業的成員説,在“小協”的時光,是大學裏最美好的回憶。

一種特別的吸引力

“小個協會有一種特別的吸引力。”馬啟飛是小個協會第28屆會長,儘管已從吉大畢業,仍和協會密切聯繫著。

大一的一個晚上,馬啟飛在學校體育館打球。小個協會的學長們發現了他。對方熱情地上前打招呼,説他的身高符合小個協會要求,可以加入。

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熱情邀請,馬啟飛感到“很尷尬”。看著學長們真誠的眼神和自信的笑容,礙于情面,他勉強加入了小個協會的QQ群。他想回到宿舍後再悄悄退群。

還沒等馬啟飛退群,群裏成員看到有新人加入,紛紛發言歡迎。馬啟飛有點猶豫,或許可以先留下來再作打算。

剛上大學時,馬啟飛自認為性格開朗,但是自信心不足。有人談論身高時,他有一種自卑感。

現在,已經工作的馬啟飛不再避諱談論身高,“個子矮沒什麼大不了,能力和頭腦更重要”。這是大學4年裏,小個協會帶給他的自信,直接改變了他的人生態度和生活習慣。

以前,馬啟飛身體瘦弱、很少運動。現在,不論每天工作多忙,他都會抽時間健身。在小個協會裏擔任管理者的經歷,更讓他增添了膽識,演講能力和管理能力迅速提高。

加入小個協會已經3年的趙彤,看中的是協會豐富的活動。因為性格內向,社交圈小,他覺得大學生活缺點色彩。大一看到小個協會納新,他告訴舍友,自己找到了組織。

作為創始人,“小協”裏每個學生的成長,都讓遲化感到激動。雖然已經退休多年,他仍然是小個協會的靈魂人物,關注著協會的動向和發展。

小個協會原名小個學生體育協會。當年,還是青年教師的遲化在上公共體育課時發現一個讓他“不能不管”的現象。在籃球場、排球場上,很難見到小個子學生。跳高、跳遠等體育測試,他們成績很難達到優秀,甚至會不及格。

看到這些學生體質弱、不願參加體育鍛鍊,遲化想或許可以成立一個協會,把大家組織起來,鍛鍊身體、提高自信心。

協會成立時,招新的海報還是手寫的。貼上去沒多久,就被撕了下來。學校裏很少有撕海報的行為,遲化開始反思,他的想法和舉動是不是欠考慮。

後來,他徵求了一些小個子同學的意見。大多數人答覆他:應該承認現實,沒必要回避。

但,用海報納新的方式被取消了。遲化改成從身邊的學生著手,面對面邀請,減少誤解。這樣的納新方式一直持續到現在。

協會成立數年後,遲化發現,單一的體育活動,並不能完全解決小個子學生的心理需要。後來協會又加入了演講、分享、聚餐、週年慶等活動,讓大家有更多機會一起交流和成長。

現在,小個協會已改為體育活動為主的綜合性高校社團。不過,一直未改變的是“對會員的身高要求”。身高男生要在170釐米以內,女生在160釐米以內,才可以入會。

“小個協會隸屬於吉林大學體育學院學生社團聯合會。”現任小個協會指導老師、吉林大學體育教師倪維廣介紹,以文明、積極的活動豐富學生生活,提高小個子學生的表現力和自信心,促進他們身心全面發展,是協會的宗旨。

現在,協會每個星期會舉行一次線下體育活動和一次線下娛樂活動,例如打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玩三國殺、趣味紙牌。讓大家在有趣的活動中,鍛鍊身體,收穫好心情。

原來“社恐”可以變成“社牛”

倪維廣發現,剛加入小個協會的學生,十有八九都是社恐,不自信,甚至有些自卑。很多加入小個協會兩三年的學生,便不再為身高焦慮,從“社恐”變成“社牛”的學生也大有人在。

加入協會後,趙梅花經常聽到師哥師姐們分享大家的成長趣聞。去年末,大二的趙梅花當選為小個協會的新任會長。

入會兩年,從“社恐”變成了“社牛”,這個聽上去有點不可思議的變化,也發生在了趙梅花身上。

大一上體育課時,倪維廣主動走上前,邀請趙梅花和另外兩個小個子女生加入協會。

與很多人一樣,第一次面對這樣的邀約,很難感到愉快。雖然給倪老師留了自己的電話號碼,但趙梅花並不打算加入。沒過幾天,倪維廣和遲化同時給她打電話。

老師們勸趙梅花,應該勇敢加入協會,鍛鍊膽識、提高自信。

兩位老師的良苦用心,讓趙梅花下決心入會。同時被邀約的另兩名女生,還是選擇拒絕。她們告訴趙梅花,這是在給身高矮小的學生貼標簽。

高中時期,趙梅花看見陌生人會躲著走。跟鄰居打招呼,也覺得張不開嘴。

第一次去參加協會活動前,趙梅花還在微信群裏試探著問,去找大家是否方便。大家則第一時間在群裏歡迎她。

趕到現場後,大家的熱情變得更加具體,噓寒問暖、拉她入隊、手把手教她打乒乓球。趙梅花感受到了生活中一直稀缺的“被關注”和“被重視”。

現在看見剛認識不久的朋友,趙梅花會不自覺地揮手打招呼。遇到需要幫助的陌生人,她也會伸出援手。

新加入的成員,對趙梅花的評價是:笑容很有感染力,性格怎麼能這麼開朗!

如果“社恐”有級別,福文定義曾經的自己是“超級社恐”。去年,已經在北京讀研究生的福文,被邀請回母校,在小個協會的新生見面會上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故事。

福文一直認為自己很無趣,沒有愛好和特長,也不喜歡社交。他説自己太過普通,社交活動中屬於邊緣人,不如自己獨處。

在小個協會裏,福文發現原來社交門檻沒那麼高,也不用做太多心理建設。如果不擅長聊天,會有人主動跟你聊天;不擅長運動,會有人不厭其煩地把你教會。

在每週小個協會的活動現場,有一種鬆弛感互相傳染。

每次集體運動完,大家會圍成一圈分享近況、趣事、困惑或者不開心的事。經常一邊聊,一邊吃學長們自掏腰包買的零食。

“這是一個大家庭,兄弟姐妹之間可以坦誠相待。”福文説,彼此幫助,為對方著想。

除了每週兩次活動外,協會內彼此要好的朋友也會約著一起學習、出遊。協會裏還有個一直堅持的習慣,就是活動結束太晚時,學長要先送學弟學妹回宿舍。

“世界和我愛著你”

在小個協會裏,有接納、包容、鼓勵、持續愛和共同成長。新成員從接受愛到有能力愛別人,這樣的文化一直在協會裏傳承。

“世界和我愛著你”,是每次協會活動結束拍合影時,大家都要喊的口號。很多會員試著解釋這個口號。每個人的理解不盡相同,但大家願意大聲喊出來,傳遞愛。

“傳承的起點從遲化老師開始。”倪維廣説,從協會成立之初,這樣的文化就開始形成。作為第一位指導老師,遲化是大家長,和學生們一起參加各種活動。

退休前幾年,遲化就開始尋找可以繼續愛這些學生的老師。直到發現倪維廣和他一樣,願意為小個子學生做點事。

小個協會成立20週年時,出了一本名為《跨越》的書,以日記體記錄了小個協會的發展過程,以及會員們的成長點滴,還有大家畢業後的現狀。

當時,有很多已經畢業的會員給小個協會寫來懷念的文字。

“總要寫一篇像樣的文字,紀念我在小個協會的日子,那像家一樣溫暖的地方,還有想起來總是讓人嘴角上揚的兄弟姐妹們。”

“‘小協’是我在大學裏挖到的第一桶金。現在我能不卑不亢地跟陌生人聊天交談,結交很多好朋友,不得不説是‘小協’送我的一份豐厚禮物。”

“我愛‘小協’。這4個字以前難以啟齒,但現在我已經可以隨口説出來了。我不再覺得矯情,這是從內心發出的真實感受。”

……

每年小個協會週年慶,是協會的重大活動。會員們被鼓勵都要上臺表演,共同參與,允許大家緊張、忘詞、重新上場。

擁有32年曆史的小個協會,也有個別高個子加入。這些高個子大多竭力要求入會,或者想為小個協會作些貢獻。

現在在深圳攻讀博士後的盧家銳就是其中一位。盧家銳身高183釐米,加入協會前,他與很多外人一樣,好奇小個協會在做什麼,為什麼大家會有主動利他的意識。管理專業的盧家銳一度想從企業文化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小個協會。

大四加入,到從吉大博士畢業,盧家銳一直沒離開小個協會,成了大家眼中的“老學長”。作為資深會員,他經常為協會活動出謀劃策。

這兩年,小個協會的畢業校友還發起成立基金會,大家自願出資支援校內小個協會和校友會的運轉。

在小個協會的QQ群裏,有1300多人,都是往屆會員,大家一直保持著聯繫。

去年,馬啟飛和幾位校友一起發起成立了小個協會校友會。北京、上海、深圳等10多個城市都有了小個協會校友會。校園裏的那份真誠與溫暖,在校外繼續傳遞著。(中國青年報記者王培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