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心理訪談

校長圓桌派|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最優解在哪?

發佈時間:2024-06-06 08:46:25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辛理

教育,始終都為全社會層面所關注。為進一步引領家長解決教育過程中遇到的痛點問題,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淄博市教育局推出了對話欄目——《校長圓桌派》。

《校長圓桌派》將聚焦當下民眾最關心的教育問題,從校長的視角展開深度討論。欄目首期圍繞“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最優解”展開。

今年,教育部決定將每年的5月確定為“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月”,推動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提質增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由此,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事實上,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項具有長期性、複雜性、專業性特點的系統工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等各個層面的共同努力。而這也是《校長圓桌派》將“青少年心理健康最優解”作為欄目首期討論話題的一大初衷。

話題存在,一場對話就此展開。《校長圓桌派》首期邀請到淄博五中黨委委員、副校長成國萍,淄博市張店區潘南小學校長孫兆亮、淄博市張店區盛湖小學校長袁延奎作為討論嘉賓。

以下是《校長圓桌派》首期實錄(部分有刪節):

主持人:學生的心理健康已經成為全社會層面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臨近高考,高中生目前的心理狀況是怎樣的?

成國萍:本著一個外松內緊的總格局,我們不能把心理健康擴大化,因為從每學期的心理篩查和普測來看,有心理問題需要我們一對一關注的學生,畢竟是少之又少。

其實,我倒是覺得社會對這個話題的過分關注,本身就加大了家長和社會對這個問題的焦慮程度。我們首先要給大家吃個定心丸,那就是心理健康問題並不像大家所傳得那麼嚴重。

高三學子即將邁向高考考場,我們學校每年都會對高考學生做一些拓展性活動,比如“愛的刮刮樂”活動就給予孩子正向激勵。此外,我們也通過訂單式的方式,給真正需要心理疏解的孩子做好解壓放鬆。

淄博五中黨委委員、副校長成國萍  

主持人: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圍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請問孫校長,小學階段的孩子,心理健康呈現一種怎樣的表現趨勢?

孫兆亮:其實,就像剛才成校長所説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宜誇大化。

以潘南小學上學期測試結果來看,有不良情緒問題傾向的孩子很少,以臨時性和情境性為主。比如考試沒考好、壓力比較大等。這類心理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調試,自然而然也會隨時間消失。所以,家長不用過於焦慮,即便有極個別問題相對嚴重的孩子,也達不到需要轉介治療的程度。

小學階段來看,引起不良情緒的來源主要是學習壓力和家長心態給到的壓力。共性特點,與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有一定關係。

淄博市張店區潘南小學校長孫兆亮  

主持人:如果十個孩子有不良心理情緒,受到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態影響的比例大概有多少?

孫兆亮:大概佔比5%左右,潘南小學建立有“知心姐姐”團隊,通過同伴疏導的方式解決孩子類似的心理問題並已經有了一定效果。

主持人:作為新建學校,張店區盛湖小學有沒有可借鑒的經驗?

袁延奎:盛湖小學目前的最高年級是三年級,孩子的年齡比較小,涉及孩子的心理問題也相對比較單一一些,比如説學業成績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同學們之間相處出現小摩擦等。

孩子心理問題的出現是一個長時間問題積累的過程,這其中有家庭因素也有孩子個人因素。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我們對孩子的評價不能是單一評價,要尊重孩子的差異性,既要有橫向評價也要有縱向評價,通過這種評價方式讓孩子有積極的心態。

從學校層面來説,我們的課程設置、活動設置等等都是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讓所有孩子都成為活動的主角,通過大環境的營造給孩子傳遞一種積極的心態,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心理問題。

淄博市張店區盛湖小學校長袁延奎  

主持人:青少年從小學到高中的成長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離不開各方的陪伴,比如:原生家庭的陪伴、學校老師的陪伴還有社會各方的陪伴。那麼,這其中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心理影響究竟有多大?

成國萍:原生家庭這幾年是一個熱點話題,很多時候大家會把孩子的心理問題歸咎到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其實在我看來,這是在推卸責任或者説是在甩包袱,這種想法不可取。現在比較主流的觀點,是在找到原生家庭的原因之後,我們內心就和自己和解了,因為它很難改變。

我認為正確的解決思路應該是既然如此,我們更應該為這些問題做出新的調試和改變,這才是我們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思路,而不是停留在原生家庭怪圈不能自拔。

主持人:發現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時,學校會如何與家長溝通?

孫兆亮:我們會邀請家長一塊坐下來冷靜探討,尤其是現在二孩、三孩家庭逐漸增多,這也不免會對孩子心理造成一定影響。

成國萍:這個現象確實普遍存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也有很多。比如,家長在準備生二孩、三孩時,要提前與孩子溝通,得到孩子的認可。另外,在新生命出生後,要讓孩子知道他並沒有被忽視,要讓他感覺到被愛。

主持人:如果學校發現孩子心理問題的一些苗頭,但家長可能出於各方面原因有意識避開這些問題。那麼學校應該如何處理?

孫兆亮:這樣的案例也確實存在。

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的心理老師或班主任都會第一時間面對面和家長溝通,大部分家長在當面溝通時都會接納老師意見,但在關鍵的事後落實上很多家長又會疏忽,歸根結底還是有些家長重視程度不夠。

成國萍:也有一部分家長會選擇回避。有些孩子在初中階段已經確診了,在這個過程中,這些家長或者孩子有些會存在病恥感。所以,對這個問題學校應格外重視。

主持人:現在家庭普遍都太卷了,從小學階段就能看出來。壓力之下,一旦孩子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學校會如何去緩解和處置?

袁延奎:新建學校目前面臨的問題相對要少一些。主要就是存在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家長間也存在一些攀比的心理,這會給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壓力,雖然孩子可能表達不出來,但有可能會反映到他日常的行為上。

從心理篩查來看,很多低段年級學生的調查問卷都是由家長代勞,真實性有待考證。

所以,低年級的孩子心理問題還是需要老師和家長的細緻觀察。

主持人:除測評之外,我們有沒有運用一些智慧化的手段來幫助學校完成這方面的工作?

孫兆亮:學校的角度也考慮過,我也去看過今年的教學裝備展,但這種測試的軟體機制價格比較高,而且也不是説一件兩件就能滿足所有孩子,資金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成國萍:我們學校有兩套這種放鬆調試的設備,每年高三一些孩子很緊張的時候會去用。

但就像孫校長所説的,首先是價格非常昂貴,其次是即便買來了學生的享受面也非常窄。比如放鬆椅的使用過程大概需要20—30分鐘,也就是説一天下來這個椅子最多也就是一兩個孩子使用,因為只有下午三四節課後的自習時間孩子才可以去用,受眾面非常低。

主持人:硬性設備之外,能否通過美育課程、德育課程或者社會實踐課程,來綜合性判斷低年齡段孩子的心理成長曲線?

袁延奎:對,每位課程老師都肩負著這樣一份責任,在授課過程中通過對孩子的觀察來進行初步的心理特點判斷。

成國萍:教育部發佈的《關於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指導性意見》就提出,要構建全學科大心理格局,也叫“五育並舉”,如果孩子從小就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他的成長就會很有“內動力”。

主持人:構建大心理格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小學教育階段來看,有沒有一條相對清晰的路線?

孫兆亮:以我們學校來看,學校的校本課程就是心理課,通過課程給孩子正向引導。另外,我們倡導每位老師都要懂心理,學校總共80多名教師,其中有24名二級以上心理諮詢師。老師具備專業的心理知識非常重要,這方面的師資儲備也應該加強,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家校溝通方面,我們目前開設了200多期家長講堂,下一步將開設一些有針對性的小範圍講堂。

此外,應該暢通校際間交流渠道,發現心理問題傾向的孩子在畢業去另一所學校的時候,檔案應該隨之轉過去,建立“貫通式”心理檔案。

主持人:學校之間有沒有建立類似的溝通渠道?比如,潘南小學在市中心,盛湖小學在新區,兩家處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的學校如何建立校與校之間的溝通與借鑒?

孫兆亮:這個機制在張店區是有的。張店區建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這個中心的落地點就在我們學校,中心會定期開展面向老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主持人:高中生的自驅力相對比較成熟。用回望的眼光看,學生自驅力的培養,有什麼可以供我們參考的建議?

成國萍:自驅力也是目前很受關注的一個話題。目前學校對學生的評價模式還是普遍太單一,比方説現在支撐孩子成長的只有一根柱子,假設這根柱子倒了之後,他的整個人生就會晃動甚至坍塌。

而多元評價就是多根柱子支撐孩子的成長,比如他參加了學校的合唱團、參加了新時代好少年評選等,只要他在某一方面特別突出,這一點就會支撐他渡過難關,所以説多條支撐路徑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剛才袁校長談到了學校給學生提供大量展示自己的舞臺,就像成校長所説,我們盡可能要給孩子更多幫助他們成長的柱子。在搭建柱子的過程中,我們怎樣給孩子的心理健康形成正向引導?

袁延奎:雖然我們學校只有1100多名孩子,但卻有100多個社團。我們讓孩子自主選擇他感興趣的課程,從而構建他的自驅力。我們也堅信孩子只有鼓勵才會變優秀,不是因為優秀才去鼓勵。

主持人:我們要鼓勵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孩子的成長也需要教育工作者和社會的共同守護。請問孫校長,如果發現了一些苗頭,學校有沒有相應的應急處理機制?

孫兆亮:如果出現問題,我們第一時間會通過“知心姐姐團隊”或者班主任進行一對一心理疏導,必要情況下由學校專業的心理老師進行干預,如果問題仍然得不到解決,就會採取轉介的方式。

目前來看,我們學校學生出現的問題在班級層面或者校級層面就可以得到解決。

主持人:高中層面有沒有出現轉介的案例?

成國萍:其實家長方面對孩子存在嚴重心理問題是不認可的,也很排斥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這個過程是一個極限拉扯的過程。但我想説的是,心理老師一定不要放棄,因為在這個拉扯的過程中,家長的心態就會由不認可、否定到接受、重視。

我多年前遇到過一個突發案例。我們學校每個班級都配有一名心理聯絡員,他們經過培訓都有非常敏銳的觀察能力。有一天,一名心理聯絡員帶著一名男同學找到我,並悄悄地告訴我“這名男生剛剛想跳樓,被我拽下來了”。當時我就想,無論如何要保證孩子的安全。

我們第一時間聯繫到了孩子的家長。通過交流,我們了解到孩子爸爸經常對孩子語言暴力甚至拳腳相加,導致孩子出現想結束自己生命的極端想法。後來經過勸解加上爸爸的承諾,孩子才逐漸平靜下來。

這件事也告訴我們,要始終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孩子身邊永遠不能離開人,先安撫住孩子的情緒是第一位的。

主持人:做好家校溝通,保證孩子安全是第一位的。安全之外,學校還應該考量什麼?

成國萍:對於需要轉介的學生,如果他已經處於就醫或者需要用藥的狀態,我們會勸導孩子和家人要謹遵醫囑。比如,孩子患有抑鬱症,如果他不堅持服藥就會導致病情嚴重,而一部分家庭就是因為沒有讓孩子堅持用藥而導致不堪設想的後果。所以,在這個階段能做的就是配合學生,如果學生需要心理輔導等幫助,學校應該及時給予幫助。

主持人: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屬於孩子的“自由時間”一直在被壓縮,對這種現象,學校對家長有沒有一些建議?

孫兆亮:我們學校一直在做家長大講堂,雖然有效果但更多地也是被社會環境所左右,家長們往往是聽的時候心頭一熱,落實起來又會有難度。如何在有限時間內給孩子創造釋放天性的空間並非易事,這就依賴於社會大環境因素的轉變,如果沒有社會大環境的轉變,僅僅依賴家庭和學校確實存在難度。

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時間,也需要整個社會認知的轉型。

主持人:在與社會大環境做對抗的過程中,學校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請問袁校長,盛湖小學對此有沒有探索?

袁延奎:這個問題的出現,主要原因還是家長的盲從性心理,他們並沒有真正關注到自己的孩子本身,沒有認真分析到底什麼才是真正適合自己孩子的特長。找到一條適合孩子的主要發展線,家長就能很好避免盲目跟隨。

主持人:隨著適齡兒童人口結構的變化、學齡人口的減少,這種情況能否得到緩解?

成國萍:我們盼著這個拐點的到來。

但實際上這個問題是很複雜的,其實在目前狀況下,我們也可以思索能做些什麼。比如,對高中而言,通過足量、優質的開設音體美課程等措施也可以幫助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心理成長空間。我也呼籲家長給孩子創建一個相對自由的成長空間,這一點至關重要。

主持人:在有限的空間內,應該如何給孩子創造更多的增長值?

孫兆亮:教育部提出應保證孩子“校內1小時、校外1小時”活動時間,大部分學校都能落實,但校外落實起來就存在難度。但實際上,這1個小時的體育時間,對孩子而言無論是體能還是心理,都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未來,我們三所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還有什麼規劃?

成國萍:我是一名心理老師,我更關注學校心理方面應該做些什麼。對學校而言,預防才是最關鍵的,如何構建五育融合的大環境、包括心理課程的開設是我們學校接下來的重點工作。

袁延奎:我們會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去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況,及時分析原因,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孫兆亮:目前潘南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已經初見雛形,下一步,學校還將進一步完善、創新工作,比如通過開設心理情景劇等喜聞樂見的形式,更符合孩子心理特點,也更容易工作的開展。

學校介紹

心理健康教育是淄博五中的一大特色。自2021年成為淄博市首批唯一高中心理學科基地以來,淄博五中始終致力於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優質特色化發展,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山東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

潘南小學1997年開始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多元·心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其中,心理輔導活動課成為學校校本特色課程,已結集出版了三代《心理輔導活動課設計》校本教材。

作為一所新建學校,盛湖小學憑藉多樣化的社團力量,以團帶校、全面育人,形成了課堂教學活動和社團藝術活動相輔相成的教學方式,從而打造了助力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四梁八柱”……(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