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熱點觀察

“後高考時光”,這份考生“心理錦囊”請查收

發佈時間:2024-06-11 10:20:3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王薇 戴凜

▲高考後,考生迎來了一段輕鬆的時光。 通訊員/劉藝琴供圖

高考落下帷幕,高考生從高度緊張到突然放鬆,情緒難免出現一些起伏。尤其是立即要面對估分、填報志願、師生告別等環節,“後高考時光”要面對的心理考驗可能並不亞於考前。

專家特別提醒,考生和家長們既要學會從緊張忙碌的高考中解脫出來,也不要瞬間陷入由考前緊張到擔憂考試成績的另一種焦慮狀態。客觀對待高考結果,有助於更好地準備下一步人生規劃。

情緒內耗不可取

數據顯示,2024年,湖南省高考報名人數共有72.7萬,比上年增加4.3萬,報名人數再創新高。在一定程度上,高考生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力。有的考生在考後表示,考試中有一些低級失誤,考後情緒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相比起那些願意説出心中焦慮的學生,更多考生是將這些不安藏在了心中。如果不能及時疏導,可能會産生一些更嚴重的心理問題,這需要我們投入更多關愛去關注他們的情緒體驗。

“最後一科考完回家後,孩子一直把自己鎖在房間裏,我們也跟著焦慮,但又不知道該説些什麼,做些什麼。”一位家長表示,孩子可能是和同學對過答案但並不滿意,所以情緒非常低落。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因為考生陷入了一種錯誤的認知,即認為通過高考,覺得自己差勁,所以自己的未來也毫無希望。”心理專家分析,其實作為局外人或者過來人都知道,這種想法很顯然是錯誤的,但是有的考生認知有限,如果不能及時給予心理疏導,思想很容易“鑽進死衚同”,不斷內耗。

放飛自我要有限度

除此之外,還有的考生因成績超出預期,或感覺高中生活結束完全“解脫”,而完全放飛自我。

出現這樣情緒的考生,在喜悅的背後也會面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人每天忙於聚餐、通宵上網、打遊戲等,出現作息紊亂、精神亢奮激動、失眠等現象,更有考生會因此産生自滿、驕傲放縱等不良心理狀態。

還有一些同學因為高考結束失去目標而不知所措,考後幾天,心態就會感覺做什麼都“無聊”“沒勁”,陷入單純的空虛、迷茫之中。

“走出去”放鬆心情

心理專家指出,高考成績是多種因素疊加的顯現,那麼分數在一定範圍內的波動是正常現象。意識到這一點,有助於遠離沉溺焦慮和過度遺憾。那麼對於考試成績不那麼理想的考生而言,可以先積極參加一些運動,尤其是室外運動有助於維生素D的攝入,有助於改善情緒。另外,團隊運動能增加人際互動,可以減輕焦慮。而針對一些考生空虛、無聊的心理狀態,此時最應該做的是樹立一個新目標轉移注意力,主動學習一項自己感興趣的新技能,多參加社會活動,這樣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找到自我價值感。

如果時間相對充裕,可以考慮來一次旅遊,走進大自然放鬆自己。

李同學説,已經和5名同學設定了出遊計劃,打算去江浙一帶遊玩一週,一方面是實現和同學多年前的約定,另一方面,去當地的高校看一下,為下一步填報志願做準備。

黃同學表示,家人在考前就悄悄為她制定了前往“河西走廊”的旅行計劃,這是自己多年來的願望,對此次全家共同出行充滿了期待。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出行在外務必注意安全。

家長要當好“後盾”

作為孩子最親近的家人,家長在此期間其實扮演著重要角色。

專家表示,由於情緒具有“傳染性”,家長必須首先做到自身情緒穩定。如果家長不停地追問、分析,會對孩子造成額外的壓力,要避免把情感溝通變成逼問或者情緒暴力。

此外,家長和考生也要共同做好心理兜底。因為抱有積極的心態是正常的,但家長仍要幫考生建立各種可能的心理保障。比如考得特別好,是一個什麼樣的選擇和道路;如果考得中等,應該怎樣;考得很差又該如何應對。多重的應對方案,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減少心理壓力,對於穩定心理狀態具有重要作用。

專家最後也叮囑考生,一定要有不回避的態度和勇氣,這種勇氣的來源是,即便沒有取得特別好的成績,老師和家長都不會因此而嫌棄你或者不喜歡你。人生道路千萬條,高考也只不過其中的一條罷了,精彩的未來,可以用多種方式去創造。

如果情緒始終難以調整,考生和家長也可以尋求一些專業的心理諮詢人員幫助。早期干預,有助於增強抗挫折能力,以便儘早調整好狀態,以更好的姿態迎接人生新的旅程。(株洲日報全媒體記者戴凜)

孩子的“後高考心理”別忽視!專家開出“心理調適方”

隨著高考落下帷幕,不少考生在成績放榜前的過渡期出現嚴重的焦慮、迷茫和煩躁等心理狀態,又稱“後高考心理”。如何及時調整這些心理問題?徐匯區精神衛生中心的醫學科普團隊為考生們開出“心理調適方”,一起來看看吧!

q1:高考結束後,考生有哪些心理問題需要注意?

高考結束後,許多考生從緊繃的狀態驟然放鬆,無論是生活作息、心理狀態,還是接下來的等待分數、報考以及等待錄取過程中,都很容易出現一些情緒的變化,比如放縱、焦慮、抑鬱、迷茫等不良情緒反應。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呢?徐匯區精神衛生中心醫務科長、副主任醫師鮑麗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規律生活:考試結束後適當地放鬆無可厚非,但是考生也要注意勞逸結合、規律作息、合理飲食。避免出現放飛自我、暴飲暴食、通宵遊戲刷劇,甚至抽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

接納結果:考試已經結束,考生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接納考試結果。考得好並不意味著人生就一馬平川了,考得不好也不代表今後無路可走。

充實生活:考試結束後,考生們可以將自己的興趣愛好重新撿拾起來,不僅可以避免迷茫、無所事事的狀態,也可以通過社交學習、文體活動來充實生活、放鬆身心。

q2:考試結束後,如何察覺到孩子的情緒變化?

考試結束後,家長如何及時識別孩子是否出現以上情緒呢?對此,徐匯區疾控精神衛生分中心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周卿建議,各位家長可以從孩子日常生活習慣的變化來發現。

“孩子平時感興趣的事情,突然不去做了,或者也不提及了,甚至他喜歡的一些同學也不太聯繫了。我們可以從這些點上作出識別。”周卿表示,如果孩子沒有考好,會傾向於回避人際交往,“因為他對自己會有些失望和自責,他也會擔心其他同學用別樣的眼光來看他。所以,當孩子出現人際關係減少或者感興趣的事情不做了這樣的情況,家長可以去關心一下。”

q3:孩子考試沒發揮好,家長該如何疏導孩子的心理?

高考已經結束,如果孩子在考試過程中沒有發揮好,作為家長該如何疏導孩子的心理呢?周卿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孩子考試沒考好,大多數家長會産生期待破滅、失望、傷心等情緒,這個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如果家長情緒不穩定,在孩子情緒識別、關心、處理方面,也會缺乏敏銳度。

不要讓孩子停下來:高考結束後,考生們迎來了悠長的假期,可以借著這段時間外出旅遊、參加運動或者同學聚會,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中陶冶情操,在運動中分泌多巴胺,在同學聚會中收穫溫暖,核心要義就是要讓孩子正常生活,不要停下來。

引導孩子直面挫折:對於孩子來説,考試沒考好也是一次挫折教育契機。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對孩子適當進行一些抗挫折的教育,讓孩子明白成長並非一帆風順,眼前正在經歷的挫折只是人生當中某一個曲線的波點。渡過挫折後,孩子今後的成長會更完整、更健康。

適當表達愛意:很多時候,家長們會覺得肉麻的話説不出口或者不會説,但在孩子面臨情緒問題的時候,不妨試試“爸爸媽媽愛你”“爸爸媽媽肯定會支援你”這些“肉麻”的話,適當表達愛意,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

同時,也提醒廣大考生及家長,假如考試結束後出現持續性的情緒低落、焦慮、睡眠不好,或者胃口差等不舒服症狀,要及時尋求精神心理專業人員的幫助。(記者:王薇 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