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成年人熱衷過“六一” 心理諮詢師:年齡有別快樂無異

發佈時間:2024-05-30 15:39:09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李濤

“六一”將至,孩子們充滿期盼的同時,不少“大齡兒童”也計劃用不同方式追憶童年。“70後”市民杜先生給自己網購了一台“俄羅斯方塊”掌上游戲機,回味兒時記憶;“80後”陳女士復刻童年照片並做成視頻,分享到社交平臺……心理諮詢師表示,成年人“蹭”節過,是為了釋放壓力、放鬆心情,這也是童心未泯的體現。

懷舊禮物熱賣

最近,在各個購物網站上,兒童節禮物熱賣。有的是家長買來送孩子,也有的是送給自己。

記者在某購物網站輸入“六一禮物”關鍵字,彈出的,除了孩子們的“專屬”商品,還有成年人才懂的懷舊物件。有兒時看過的書、動畫片,也有“小時候的味道”“童年的玩具”等,應有盡有。

生於1978年的劉鑫,網購了兩套圖書。一套《大象的旅程》送給5歲的女兒,另一套《七龍珠》漫畫送給自己。“我的同齡人中,很多人都看過這個系列的漫畫書。小時候,父母給的零花錢,我沒幹別的,都買了漫畫,其中最多的就是這套書。我記得,一卷五冊,每冊售價1.9元。”劉鑫説:“很可惜,多次搬家,書已不全。這次買來,算是追憶童年過往。”

回味童年時光

“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當熟悉的童謠響起,不少人會陷入一場“回憶殺”。眼下,不少“80後”“90後”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過兒童節的打算。

市民喬女士與好友約定,今年的兒童節恰逢週六,一起去吃一頓“兒童餐”。不少快餐店,設有兒童套餐,還有玩具等小禮品贈送。由此,成為一些年輕人感受童心快樂的簡單方式。

踢毽子、滾鐵環、跳皮筋……這些兒童時的遊戲你還記得嗎?不惑之年的陳先生,在太原經營一家公司,每年都會在兒童節當天,組織員工團建。與平時的野外拓展不同,是讓大家體驗童年遊戲,與兒時的自己“重逢”。歡聲笑語中,大家加深了解,也增強了公司的凝聚力。

去年的兒童節,23歲的趙女士約了好友出去“嗨皮”,一起聊童年趣事,逛零食店,去遊樂場,看動畫片,一天下來,大家“恍惚間有種回到了小時候的感覺”。今年,幾個人説好,依然共同回味純真的童年生活。

童心無關年齡

“我身邊過兒童節的人挺多。其實是平時太忙,就是想找個理由,給自己減減壓。”35歲的李女士告訴記者,體驗“做一天小朋友”的限定快樂,有利於輕裝上陣。

“童心美好而可貴,成年人同樣可以擁有。只要是童心未泯,一切皆甜。”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陳萌萌介紹,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熱衷過兒童節,是熱愛生活的一種表現。另一方面,單純、美好的兒童節氣氛,讓人解壓和放鬆。因此,有的人願意通過暫時的“年齡退行”,獲得一種積極的“情緒自由”。

不少市民表示,雖然時光無法倒流,但心若年輕,則歲月不老。做個熱愛生活的“大朋友”,也挺好的。(太原晚報記者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