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兩會聲音|高天明委員:加強學校心理評估體系建設 提升心理干預能力

發佈時間:2024-03-06 09:21:18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薛仁政等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顯現,其中,抑鬱症更是備受關注的問題。

“兒童青少年是家庭裏最受關注的,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應當予以重視。”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醫科大學教授高天明建議,應當加強學校心理評估體系建設,提升學校心理干預能力,開展學生心理健康體檢工作規範制定工作,提升醫療機構心理健康服務能力。

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加強心理教師專業培訓

高天明介紹,教育管理部門已明確中小學校應當為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每年進行一次心理健康體檢。然而在目前階段,各級教育部門尚未對心理健康體檢內容、形式、使用方法進行規範,各地區、學校普遍存在各自選用不同的甚至是不合適的心理測量工具的問題。

此外,由於期望壓力、家庭壓力和學業壓力的增加,目前在校學生不僅出現一般心理問題的情況變多,還有不少學生還需要面對抑鬱症、焦慮症等常見精神障礙甚至雙相障礙、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疾病的困擾。而學校心理教師多為教育心理學、應用心理學背景,欠缺對常見精神心理問題識別和處置能力訓練,在面對學生更進一步的求助需求或心理危機事件時多有捉襟見肘的情況。

“建議加強學校心理評估體系建設,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心理健康資訊平臺。”高天明表示,希望由教育部門牽頭,衛生健康部門提供技術支援,開展學生心理健康體檢工作規範制定工作,確定該地區統一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篩查體系;為新入學學生進行有側重點的心理體檢,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心理健康資訊平臺,為兒童青少年建立心理健康成長檔案,及時提供幫助和干預。

學校和教師作為面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前線”,高天明認為應當提升學校心理干預能力。他建議,教育部門加強與衛生健康部門合作,在學校教職工中普及學生心理健康、精神疾病和心理危機干預知識,定期組織各級各類老師接受專業技能培訓,使教師具備對高風險學生實施危機干預的能力,教育部門牽頭聯合公立精神心理專業醫療機構定期組織心理教師開展專業培訓和督導。

改善抑鬱症“污名化”現狀

看抑鬱應該像看感冒

“長期以來,我們看待心理問題、精神疾病都存在‘污名化’的情況,總覺得這些疾病是‘不得了’的事情,面對這些患者應當避而遠之,這是不對的。”高天明介紹,社會大眾、家庭內部和學校對兒童青少年出現心理健康困擾不重視和誤解,認為心理健康困擾是“逃避學習”,是“個別事件”,不僅導致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接受診療的難度遠大於軀體疾病,還讓遇到心理問題的兒童青少年“羞于啟齒”,增加了發現、干預的難度。

“我們感冒了、頭痛了,可以大張旗鼓地去看病、去治療,心理健康問題不應該被忽視,精神疾病患者不應當被歧視。”高天明表示,遇到心理健康問題、患上精神疾病都是正常的情況,應當鼓勵人們像“看感冒”一樣去看心理醫生。“儘早介入治療,控制抑鬱症的手段就越多,效果就越好。”

高天明建議,應當建立並完善心理健康科普專家庫和資源庫,構建以心理健康工作者為主的心理健康科普知識發佈和傳播機制,提高學生、家長及大眾對心理健康核心知識的知曉情況和認可程度。

“建設科普實踐基地一方面有助於消除大眾對精神心理疾病的恐懼和誤解,另一方面能培育激發學生對腦科學研究的好奇心、想像力,為認知科學研究吸引和儲備未來人才。”高天明認為。

心理承壓能力或可“訓練”?

基礎科學研究有利於改善抑鬱症現狀

“每個人面對壓力的易感性是不同的。”高天明介紹,面對壓力,有些人可以波瀾不驚,有些人則會“吃不好、睡不好”。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可以通過鍛鍊加強,心理承壓能力或許也可以通過鍛鍊提高。

“如何提高心理承壓的能力是我們現在研究的重要課題。”高天明表示,隨著動物實驗的進行,已經證明了通過特殊的刺激,可以讓小白鼠擁有更強的承壓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項研究中還找到了部分對抗心理壓力的基因表達,找到了相關的生物學特徵。

高天明表示:“在未來,或許可以像眼保健操、廣播體操一樣,將提高心理承壓能力的訓練推廣到各個校園,降低兒童青少年産生心理問題、患上精神疾病的比例。”

“面對壓力,我從不把追求結果作為唯一的目標。”高天明分享:“不追求結果並非做事情不努力,而是面對挑戰全力以赴,面對結果坦然接受。沒有得到最好的結果,就及時總結經驗教訓,調整心態、儘快‘放下’。挫敗感長期刺激,對身心健康都沒有好處。”(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薛仁政 陳亮 通訊員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