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中國科學院院士陸林: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完善精神衛生診療體系

發佈時間:2024-02-27 09:35:42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陸林

兒童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身心健康直接關係到國家的未來發展。然而,這個階段的孩子身心尚不成熟,容易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自我意識和升學等方面,遇到各種心理困惑和問題,引發心理行為問題。近年來,青少年精神心理問題的發生率逐年上升,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了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一項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全球12億10至19歲青少年群體中,約20%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全國性調查也顯示我國6至16歲在校中小學生精神疾病患病率高達17.5%。因此,必須要高度關注和重視兒童青少年的精神心理問題。

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診療中仍存在著許多突出問題,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一是心理健康知識儲備不足。很多家長、學生甚至學校老師對於心理健康知識了解不多、重視不夠,覺得孩子身體不生病就是健康的表現,當孩子出現了抑鬱、焦慮等情緒或其他心理問題的信號,他們不能及時識別和干預。另外,部分家長和學生對心理健康問題存有偏見,害怕被貼標簽、被歧視,影響未來升學、就業,因此拒絕向專業人員求助或不配合治療。這也導致了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就診率低,有報道稱不足五分之一。二是轉介和預警制度仍需完善。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的防治需要學校、家庭、醫療機構之間的多方協同,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溝通和轉介途徑。學校發現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無法有效快速地轉介到醫院,家長也常因認識不足或歧視偏見等問題不去就醫,導致學生病情的耽誤,造成嚴重後果。與軀體疾病不同,大部分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若不及早診治,則會影響其成年期的行為能力和社會功能。三是診療資源和服務能力不足。兒童精神科醫生和床位數量嚴重不足、兒科醫生的水準有待提高、精神衛生資源分佈不均衡等諸多困境,嚴重阻礙了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的診療。據先前報道,全國專職的兒童精神科醫生不足500人,近些年可能有提高,但仍然遠遠無法滿足廣大患兒的需要。目前,也只有部分大城市有專門的兒童精神科門診和病房,導致很多患兒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因此,我們需要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加強精神衛生診療服務體系建設。在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多方合作,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門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育教學體系,制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評估標準,將其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督導評價指標體系一部分,定期開展專項督查。進一步落實設立心理諮詢室、配備心理健康教育設施,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等工作,定期組織教師心理健康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和考核,實行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上崗資格認證制度,注重學生隱私資訊的保護。有條件的學校設立心理諮詢電話或心理諮詢信箱等,採用科學、專業的方法對症下藥。由專業醫生、心理輔導教師、任課教師共同組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加強與家庭、社會的合作,在各級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共同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質和自我調節能力。同時,建立順暢的學校——醫院轉介機制,使學生的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能夠得到及時矯治,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專業保障。

二是提高素養,加強家庭和社會支援。家庭和社會對青少年的成長具有重要影響。通過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提高家長、教師和社會各界對於兒童精神心理的重視程度,提升國民的心理健康素養,營造全社會關注兒童心理健康的氛圍。提倡以科學理智的態度對待心理問題,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給予他們關心、支援和陪伴。社會有關方面也要發揮積極作用,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通過公益項目等形式,為青少年提供心理援助和服務。媒體充分發揮輿論引導作用,宣傳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的重要性,提高公眾的認識和關注度。

三是加快診療服務體系建設。依託國家精神醫學中心、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三級兒童醫院等建立國家及省級、地區兒童精神心理疾病診療中心,輻射帶動地市、縣兒童精神心理專科建設,利用資訊技術,構建區域兒童精神心理問題篩查和診治網,形成共同參與、相互轉接的預防、診療、康復共同體。推動針對兒童青少年的常態化、規範化的精神心理分級診療模式,加強基層精神心理衛生機構的管理能力,提高精神衛生資源利用效率。完善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建設,建立針對青少年人群的常態化心理救援隊伍。更重要的是,加快兒童精神心理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擴大兒童精神科醫學生培養規模,健全醫生認證體系,遴選一批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診療示範基地和教培基地,提升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及其待遇和社會認可度,讓更多優秀醫學生願意從事這一領域。

總之,學生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診療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共同努力。讓我們攜手合作,為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