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寒假“餘額不足”,開學前學生要做好這些心理準備

發佈時間:2024-02-22 09:35:04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雷妍

不知不覺間,寒假即將過去,不少孩子感嘆“餘額不足”,覺得自己沒有做好準備,有些焦慮擔憂……“餘額不足”有哪些表現?如何給自己的身心“充值”?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醫師于麗萍給出指導。

“餘額不足”有三大表現

1.焦慮和壓力:一些孩子可能因為假期計劃、家庭壓力、社交壓力或未來的不確定性而感到焦慮不安,包括緊張、恐懼、失眠、甚至頭暈、心慌等軀體化症狀表現,越臨近開學表現得越明顯。

2.情緒容易波動:假期活動可能讓孩子經歷了情緒上的波動,包括高興、失落、興奮、憤怒等。家庭問題或社交隔離可能導致孩子出現抑鬱症狀,如情緒低落、食欲下降、消極思維等。臨近開學時,面對未完成的家庭作業、新學期計劃等,會表現得煩躁易怒。

3.適應困難:假期裏生活比較自由,睡到自然醒,有時夜裏還玩個通宵。臨近開學,應逐步恢復規律的生活作息,但有些孩子卻感到比較困難。有的甚至整個假期沒有學習,重新學習時不能適應,導致後續的學業問題。部分孩子可能採用消極的應對策略,如逃避問題、沉迷于娛樂活動,不敢面對挑戰和解決問題。

出現類似症狀的孩子,要及時給身心“充值”。于麗萍建議嘗試以下方法:

1.適度體育鍛鍊:進行適度的體育鍛鍊,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飲食和運動習慣。身體和心理健康相互關聯,對學業有積極影響。

2.設定目標和積極期望:回顧經歷,了解自己在學業和生活中的成就和挑戰,有助於確定新學期的學業和個人目標。在開學前制定個人規劃,包括職業發展、興趣愛好和個人成長方面的目標,以便在新學期中有明確的方向。家長可以協助孩子先設定一些小而可行的目標,逐步實現後有助於提升個人成就感和積極性,讓孩子對新學期抱有樂觀態度。

3.規劃好時間:制定合理的時間表,包括學習、休息和娛樂時間,確保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定期復習、及時完成作業和積極的學習態度。逐漸建立早起的習慣,以便適應上課和學習的時間表。有助於避免因無序帶來的壓力和焦慮。

4.做好社交準備:如果在假期中放鬆了社交活動,要逐漸調整回歸積極的社交狀態,與他人建立聯繫,分享快樂和困擾。社交支援是促進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果是新生或轉校生,可以嘗試了解新校園和社交環境。

5.學會應對壓力:學習放鬆技巧,如呼吸調節、冥想或漸進性肌肉鬆弛等,可以幫孩子在面對壓力時冷靜下來;參與積極的娛樂活動,如運動、藝術、音樂等,有助於改善心情和緩解壓力。培養心理彈性,幫孩子學會處理挫折和困境,以更積極的態度看待問題;強調自己的優勢和過去的成功經驗,建立自信心。

6.整理學習空間:組織和清理學習空間,確保有一個安靜、整潔的環境,這樣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

7.了解新課程:如果有機會了解即將開始的課程,孩子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習要求和校園生活。

8.建立支援系統:與朋友、家人或同學分享自己的感受,建立一個良好的支援系統。與關係親近的人傾訴可以減輕心理壓力以及減少孤獨感。如有可能,與家人溝通學習計劃,了解雙方的期望。家人的支援可以給孩子在學業和生活中提供額外的幫助。

通過這些調整,可以幫助孩子做好準備,讓孩子更加從容地面對新學期,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央廣網 記者雷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