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暑假文博文創火熱什麼特點,如何因地制宜發展?

發佈時間:2023-08-22 09:22:25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李丹萍 | 責任編輯:姜一平

場內人潮涌動,場外一票難求……今年暑假,“博物館熱”持續升溫,與之同樣火熱的還有博物館文創。以院藏文物青玉人首蛇身玉佩為原型,河南博物院的玉佩棒棒糖每日銷量超1500份;故宮博物院推出的松鶴延年創意升降水果簽,累計銷售上千件;中國國家圖書館“甲骨文”系列文創産品銷量已達7萬餘件……

讓文物不再是束之高閣的古董,讓文化遺産不再是塵封于書本的記憶,各大博物館正進行文創開發,讓文物“活起來”,煥發絢爛光彩。

“文博文創是大眾與生活的超連結。”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副院長楊越明認為,文博文創將過去、今天和未來串聯在一起,讓大眾在當下的生活中感受到穿越時間的魅力。

當前博物館文創呈現出怎樣的特點?在新時代,博物館應如何因地制宜發展文創?

從打卡留念到品質品味

2020年4月,一頭須鯨在海南省澄邁縣橋頭鎮擱淺死亡。得知消息後,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將其運回館內,請專家進行標本製作後開設《南海鯨靈—館藏鯨類標本展》,並推出隨展文創“鯨喜系列”。

由“須鯨”這一元素延展,博物館將關於鯨的自然知識印製在筆電內,推出鯨喜系列科普筆電。同時,選取鳀鯨、抹香鯨、虎鯨、座頭鯨的形象,結合美濟礁燈塔、華光礁I號、南海館建築、玉壺春瓶等南海元素,推出“冰箱貼”“行李牌”以及系列首飾。

在“馬踏飛燕”毛絨玩偶火爆出圈後,甘肅省博物館再以鎮館之寶“銅奔馬”為原型,推出“銅奔馬”立體拼裝積木。研發團隊歷時半年,在保留文物原有特色“歪頭殺”的基礎上,推陳出新。館方出品的首款産品以859件顆粒積木拼配而成,讓玩家既能享受拼裝的娛樂,也能感受文物鮮活之美。

以首飾為載體,讓文化回歸生活。深圳博物館以館藏的金漆木雕文物為設計靈感,設計開發出了“喜上眉梢”“梅竹先春”兩個系列文創首飾。湖北省博物館則以館藏彩漆木雕鴛鴦形盒及文物上的擊鼓舞蹈圖案為靈感,推出樂臻圓滿系列,包括箱包、漁夫帽、絲巾等出行用品。

在楊越明看來,現在文博文創産品大致分為4類:第一類是打卡留念型,例如文具、書籤、冰箱貼;第二類為顏值趣味型,這類産品通過創意設計將原生態的文博資源卡通化、趣味化,引起大眾對文博資源的注意力,例如公仔、包袋;第三類是參與體驗型,例如考古盲盒、解謎書,讓使用者在體驗中加深對産品的理解;第四類則是品質品味型,即重在滿足高階美好生活的需求,體現個性化,例如基於館藏珍品的貴金屬飾品、高倣真擺設。

當博物館文創變身盲盒,是形式單一還是獨具特色

作為近年來在年輕群體中廣泛流行的潮流玩具,盲盒不僅在動漫領域備受歡迎,在文博文創方面也全面開花。

廣東省博物館推出的“南海I號”水下考古盲盒,是盲盒更是DIY産品。在盲盒中,不僅有水下考古發掘的瓷器、鐵器展示,還將沉船的整體打撈過程在打開盲盒時得到展現。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的“‘三星堆X號坑考古記’教育體驗盒”採用場景化的構造方式,將考古現場等比例微縮,並設置有線上考古報告,讓體驗者在體驗考古的同時了解相關知識。

不同於考古體驗箱的“挖呀挖”,鄂爾多斯市博物館的“發現之旅——盲盒香氛蠟燭”採用了“燒呀燒”的方式展現文創産品形態。盲盒以博物館建築外形為藍本,內置8款鄂爾多斯動物紋飾青銅件。當蠟燭徐徐燃燒,青銅飾件逐漸浮現,未知的答案緩緩展現。

除了考古現場體驗,很多博物館還將盲盒和文物製作過程有機結合。河南博物館推出的“雕刻的寶物·傳拓盲盒”,通過拓片將文物的紋飾呈現在紙張之上,讓大眾親身體驗傳拓這門傳統工藝。安徽博物院將手工皂作為介質,模倣青銅器冶鑄的整體流程,推出“鑄客來了——文物冶鑄盲盒”……

“盲盒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偶然性,能夠激發人的好奇心。”楊越明認為,盲盒不僅僅是碰運氣,它更大的價值在於挖掘的過程。很多考古體驗盒中配有指導手冊,寫明注意事項例如戴手套、注意“文物”與空氣的隔絕等。她表示,盲盒看似小小的,實際上它將考古挖掘的常識、中國尊重文化的精神都濃縮其中,這是文物挖掘面向公眾的一個良好嘗試。

然而,很多人對於博物館推盲盒存在質疑,認為形態單一。對此,楊越明並不贊同:“盲盒作為一種成熟的市場産品,確實具備一定的重復性,但我們也要看到盲盒內在文物資源的獨特性。”她認為,只要設計者“尊重文物”的初心不改,讓更多人能夠通過盲盒感受多元的文化和文物資源,“何樂而不為”?

如何因地制宜發展文創

當國潮漸趨流行,當文博不再小眾,博物館應如何在新時代因地制宜發展文創,成為行業從業者關注的話題。

楊越明認為,找到最能夠吸引大眾的文博資源是關鍵,“名氣大”不等於“合適”,“能夠和大眾形成溝通的藏品才是最好的”。同時在開發産品時要避免盲目性,“文博文創可以和館內的常設展結合起來,讓文創成為展覽的延伸,而不只是一個普通的産品”。此外,博物館要建立健全文博機構內部文創開發的機制,不論是內部挖潛還是外部增量,都有可能為博物館的文創賦能。

河南博物院文創辦助理館員劉維認為,博物館因地制宜發展文創首先要創新,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講故事。

天津自然博物館副館長、研究館員王鳳琴表示,除了文創産品,文創類研學科普活動、科普劇等方式也值得探索。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坐落于湖南省寧鄉市花明樓鎮,地處5A級景區之中。紀念館辦公室主任龍文陽介紹,紀念館的文博文創發展主要通過“文化+旅遊”的方式來實現:將文創和紅色文化相結合,推出主題黨課、紅色課堂進教室等活動;在展覽方面,紀念館多次推出主題展和特色展覽,並成立博物館文創協會。

“博物館因地制宜發展文創,可能不僅需要做好文創産品,陳列、研究等方面的工作都很重要。”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副館長、副研究館員朱磊説,文創的發展不是單打獨鬥,需要博物館不同部門之間相互配合和融合,各個博物館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不斷地創造新的認識,實現創新性的發展和轉化。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丹萍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08月22日 07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