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網名為“@上上”的北大博士生用美聲唱法翻唱各種“洗腦神曲”的短視頻走紅網路,最高單曲播放量突破1.6億次,引起全網關注。
“@上上”用美聲演唱“洗腦神曲”,打通了高雅藝術與通俗藝術間的壁壘,讓美聲這一高雅藝術在娛樂內容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的短視頻平臺有了一席之地,並且成功讓很多人對高雅藝術“路轉粉”(從“路人”轉變為“粉絲”),這著實令人振奮。
通觀人類藝術發展史,雅俗藝術之間似有一道不可逾越的天然鴻溝。能載入藝術史冊的,幾乎全為雅藝術。但俗藝術並非不能轉化為雅藝術,比如宋詞剛剛問世時,因一些作品為歌女所吟唱,故被貶低為“詩余”。再如,對崑曲熱愛到“家裏收拾起”的清代文人,面對橫空出現的京劇,竟以“花部”蔑稱,意在對應崑曲的“雅部”。一言以蔽之,花者,俗也。
看如今,宋詞、京劇都是中國藝術殿堂中璀璨的明珠。這是歷經歷史磨煉的結果,當中既有機緣,也有巧合。可一些俗藝術轉化成雅藝術後,卻走向了曲高和寡的高冷。比如,京劇當前傳承弘揚之難,早已為各界公認。個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藝術一旦雅化,就會或被動或主動地曲高和寡。
就常理而言,陽春白雪似乎和下裏巴人“勢不兩立”,除非下裏巴人能夠在綿延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升級,最後躋身陽春白雪之列。可下裏巴人轉化為陽春白雪,往往又是以失去大量受眾為代價的,這仿佛已是藝術史上一條顛撲不破的定律。當然,藝術發展的規律並非一成不變,它無時無刻不受到時代、科技的多重影響。在如今這個短視頻時代,雅俗之間的隔離墻正在慢慢消解,取而代之的是“雅俗共屏”。以“@上上”為代表的一批有情懷、懂藝術更懂網際網路的“後浪”們,正努力推動高雅藝術放下“高冷”的身段,並讓其逐漸在大眾中“走熱”。
從藝術學理論的角度看,“雅俗之辨”無非是“叫好與叫座”這一對“老冤家”的矛盾使然。放眼當下,“俗”在很大程度上由網際網路上的流量所決定,雖然“叫座”,但品質難免參差不齊。當來自民間的“俗”從“通俗”淪為“庸俗”甚至“低俗”“醜俗”時,當然會激起輿論場上的反對之聲。這樣的“俗”,會一下子掉落到審美“鄙視鏈”的最底端,這是我們應努力提防並極力反對的。因此,“雅”藝術如果能在短視頻時代介入通俗藝術的傳播,阻止其滑向“低俗”“醜俗”,當然是一件功德無量之事。
田漢先生曾寄望于青年藝術家“要提升觀眾的趣味,而非遷就觀眾的趣味”。就當下而言,一方面應當注意到,我國擁有龐大的短視頻受眾,可群眾總體受教育水準不是特別高,審美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所以一部分庸俗的作品有了可乘之機,它們往往假借通俗之名大行其道,部分短視頻從業者也見縫插針,靠“審醜流量”博眼球;另一方面也應注意到,目前仍有許多如“@上上”一樣的青年,他們願意以通俗的形式,弘揚先進文化、傳承傳統文化、傳播高雅文化,成為網際網路上的一股清流,有力地抵制了各種“低俗”“醜俗”,成就了“通俗共高雅一色”的新局面。
從技術上看,“@上上”用美聲演唱大家耳熟能詳的“洗腦神曲”,這符合藝術傳播的一般規律。“洗腦神曲”曲風雖難免有些浮誇聒噪,但因其旋律早已深入人心,有著較為紮實的群眾基礎,所以用美聲唱出來,既愉悅了大眾,又讓高雅藝術離人們近了一步,何樂而不為?
這讓我想到我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件往事。好幾年前,我曾欣賞過歐洲某著名樂團在上海的一場交響音樂會。音樂會開場後的幾首曲目都是大家並不太熟悉的西方古典樂作品,沒多久,台下許多觀眾已昏昏欲睡。但就在演出結束之前,《敢問路在何方》這一大家熟悉的旋律突然響起,樂團指揮甚至拿著指揮棒模倣起孫悟空的動作,頓時激起台下觀眾的興趣,全場觀眾一下子精神起來,一起打起了拍子,最終這場音樂會贏得了大家的掌聲。這個獨特的創意其實與“@上上”的美聲網紅短視頻有異曲同工之妙。
“@上上”也給網紅博主、流量明星指明瞭發展方向。靠“小鮮肉”“網紅臉”甚至各種“粉絲造勢”,絕非長久之計,網紅博主、流量明星應思考如何巧妙運用自身流量,以存量帶動增量,做先進文化、高雅藝術的傳播者。當前,大量國潮視頻、網劇受到追捧,各大博物館的文創産品供不應求,這説明承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藝産品和文藝作品越來越受青睞,也昭示著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迎來新的歷史機遇。面對時代賦予的機遇,有識之士應順勢而為,積極探索網際網路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創新網路文藝作品的形式,豐富網路文藝作品的內涵,更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多層次精神文化需求。
新時代,堅持人民性理應成為一切藝術的發展方向,成風化人應當是文藝行業從業者的共同責任。高雅藝術也應當主動告別“高冷”,努力打破“曲高和寡”的成論,從而形成“曲高眾隨”這一面向人民的藝術傳播新格局。在這個意義上,我對以“@上上”為代表的民間藝術博主們的開拓性努力,充滿敬意與期待。
(作者:韓晗,係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副教授)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6日13版)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