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120余種語言和方言!一批語言文化工程獲標誌性成果

發佈時間:2023-08-18 09:25:41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吳月 王者 | 責任編輯:姜一平

河南安陽市,中國文字博物館內,“語貫古今字載中華——教育部、國家語委重大語言文化工程建設成果展”正在展出。記者從在此召開的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等語言文化工程産出系列標誌性成果,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語言文化之力。

教育部語言文字資訊管理司司長田立新介紹,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實施以來,全面系統開展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整合全國優勢力量搭建協同創新攻關平臺,首批共有17家高校和文博單位入選,42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工程建設,部署重點研究項目近200項。目前,已産出一系列重要成果,如推出《甲骨文摹本大系》,發佈《故宮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北京大學藏秦簡牘》等。

教育部、國家語委2015年啟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對我國語言資源進行多模態、全息化、標準化的記錄與保存。“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全國1700多個調查點的調查保護,覆蓋國內120余種語言和方言,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語言資源庫。”田立新説。

在數字化賦能方面,國家語言資源服務平臺匯聚近百項高品質語言資源,打造了漢字資訊服務、漢字簡繁文本智慧轉換系統等20余項數字化語言服務。中華精品字庫工程計劃精選100位中國歷代書法名家代表作品開發成電腦字庫,實現書法藝術和資訊技術、漢字應用的高度融合,目前已完成了顏真卿、柳公權等40餘款字庫産品。

在推動中華優秀語言文化推廣傳播方面,教育部、國家語委2014年啟動實施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程,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截至目前,已梳理1100余條思想文化術語,出版《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等170多種術語系列圖書,形成“圖書+數據庫”的立體化産品體系。

打開中國語言文字數字博物館網頁,經典傳承、語博書屋、語博學堂、語言智慧等板塊映入眼簾。在語言智慧板塊,用戶可以體驗發聲測評詞典、多語種同聲翻譯、人工智慧詩歌寫作等。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副司長王暉介紹,中國語言文字數字博物館是教育部、國家語委創新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的成果之一。近年來,在隊伍建設方面,該工程示範培育7萬餘名中小學骨幹教師,帶動地方培訓100余萬人次,有效提升教師中華文化素養和經典誦寫講教學水準。

與此同時,各地各校探索創新,傳承發展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在河南安陽,105座甲骨文書屋讓書香飄滿城,37所甲骨文教育特色學校讓孩子們親近古老的文字。當地每年組織培訓甲骨文骨幹教師100名,為甲骨文進校園、進課堂提供人才智力支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殷契文淵”大數據平臺在安陽完成三期建設,甲骨文研究取得新突破;中國文字博物館推出的“我愛甲骨文”主題課程,殷墟博物館開發的“字有樂園”等主題課程,每年吸引青少年遊客100萬餘人。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18日 10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