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瞿曇寺與河湟文化:傳承保護研討會聚焦華夏文明根源

發佈時間:2023-08-22 08:45:0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姜一平

8月16日至18日,由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和青海省政協共同主辦,九三學社青海省委員會和海東市政府協辦的瞿曇寺與河湟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研討會在海東市樂都區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副主席邵鴻出席並講話,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劉政奎,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原副主席賴明應邀出席,青海省政協主席公保扎西主持並講話,青海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班果致辭。

九三學社中央機關、國家文化和旅遊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相關領導同志,省內外相關知名專家學者,青海省政協相關副主席,青海省政協辦公廳、省政府有關部門、各民主黨派省委,海東市委、市政府、市政協和樂都區委、區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共同圍繞瞿曇寺與河湟文化遺産保護傳承交流研討。

會議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産的系統保護,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河湟文化作為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華夏文明形成的源流之一,是我國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代表。進入新時代,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國家戰略進程中,保護傳承河湟文化對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文化自信,促進融合發展意義更加重大。

會議強調,要高度重視河湟文化的理論研究。以河湟文化的實證研究為基礎,加強對河湟文化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河湟文化的地理區域分佈、時代價值,各民族在河湟文化形成中的重要貢獻,河湟文化在華夏文明演進中的獨特作用等的系統深入研究,進一步探尋華夏文明多元一體特徵的形成機理和演進歷程,逐步構建河湟文化理論研究體系,有力支撐河湟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實踐。要以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契機,推進河湟文化的整體性保護。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為引領,以黃河文化資源和特色地域文化為依託,堅持保護優先,強化傳承,彰顯特色。統籌推進河湟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進一步加強瞿曇寺的保護與修復工作,努力把瞿曇寺等重點文化遺産打造成河湟文化的標桿、文旅融合的典範、民族團結的樣板。要構建綜合性學科瞿曇學,整合併提升河湟文化研究。以瞿曇寺的研究為基礎和支點,強化研究,進而以跨學科、多視野的方法將歷史融入現實,開展以多元一體民族融合為特色的文化記憶研究,以河湟文化為背景的邊疆治理研究,以文化絲綢之路樞紐為重點的和合文化研究,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歷史經驗和範式。

會議通過了《瞿曇寺與河湟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研討會共識》。期間,與會人員在海東市縣區開展了實地調研。青海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噶爾哇•阿旺桑波在會議上發言並就自己的論文《論青海小故宮瞿曇寺歷史文化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意義》做簡單闡釋。

噶爾哇•阿旺桑波簡要回顧瞿曇寺的“前世今生”和歷史沿革後,依照時間順序,在一些重要歷史節點上介紹了瞿曇寺所起到的獨特作用:

瞿曇寺位於青海,是青藏高原上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獨特意義的藏傳佛教名寺。它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故事和文化,還對民族團結産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該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由曾獲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封號“國師”和“西天佛子”的三剌喇嘛創建。永樂帝和宣宗宣德帝曾多次對瞿曇寺進行擴建和修建,使其成為一座皇宮式的寺廟。寺內收藏著永樂、洪熙、宣德皇帝賜予的五座石碑和眾多珍貴文物,凸顯了其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在此,我按時間順序,和大家一起回顧瞿曇寺的歷史沿革。

第一,明初對吐蕃實行的招撫歸順策略

明初,統治者在治理以烏思藏為主的藏族地區過程中,吸取了元代扶植藏傳佛教、尊崇禮遇藏族高僧的經驗,傳承了優寵藏傳佛教高僧的政策。洪武二年,明太祖遣西征軍攻克臨洮,始與吐蕃接觸。陜西行省員外郎許允德兩次隻身進入朵思麻、朵甘思、烏思藏,“令各族酋長舉故官至京授職”。

第二,許允德入藏招撫歸順的歷史功績

許允德招撫了元薩迦吐蕃宣慰使何瑣南普等大批元朝委任的吐蕃首領,為明王朝在河、湟、洮、岷一線建立“西番”諸衛所鋪平了和平的道路,為西藏等地區藏族諸部歸順明朝以及明代烏思藏、朵甘思、朵思麻諸衛的設置奠定了基礎。許允德在促進明初大一統局面形成和藏漢民族團結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第三,作為明朝“西域使者”的智光禪師

智光禪師是明朝佛教史上一位重要的禪宗禪師和“文化使者”。曾三次出使西域,是明初溝通中西文化的重要使者,為明王室與西域、吐蕃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派三剌喇嘛赴明宮廷的攝帝師

明朝建立次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人前往西藏,詔諭各地僧俗首領歸順新朝。洪武五年,西藏最後一位元朝薩迦攝帝師喃迦巴藏卜歸順,被封“熾盛佛寶國師”。其後向明朝舉薦了元朝在西藏的舊官員百餘位,明朝都分別授予各級官職。可見三剌喇嘛是攝帝師派遣明宮廷的主要人物。

第五,瞿曇寺創建者國師三剌喇嘛的歷史貢獻

甘青地區是明代最早籌建僧綱司機構的地方,瞿曇寺創建者三剌喇嘛是首位西寧衛宏覺寺僧綱司都綱。我們可看出明宮廷對瞿曇寺的重視以及宏覺寺在明代邊疆治理和青唐地區藏傳佛教寺院體系中的影響力。

第六,瞿曇寺

三剌喇嘛、許允德、智光禪師、攝帝師四位歷史人物都與明皇室關係密切,可以説,他們是明宮廷與藏傳佛教之間的紐帶。建文帝危難之際至瞿曇寺投靠三剌喇嘛出家逃命,三剌喇嘛救建文帝性命,懇請永樂帝賜恩免災,但永樂帝要求保密身份,並對外宣稱建文帝西下南洋,下落不明。永樂帝則派四名太監,大臣和百餘軍官領兵到瞿曇寺保護和監視建文帝。智光禪師對建文帝保命和隱居修行、修建宮廷式寺廟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噶爾哇•阿旺桑波説,瞿曇寺雖然擁有恢弘的建築和豐富的寺藏文物,但是説起瞿壇寺的歷史,學術界往往語焉不詳,近年來,雖然有一些研究者對瞿曇寺的壁畫、文物、碑刻等分別進行了研究,甚至寫出了博士、碩士論文,但由於研究者對瞿曇寺總的歷史缺乏明確理解,因此這些研究還難以形成有説服力結論,需要我們進一步嚴謹細緻的探索。總之,瞿曇寺是一座富有歷史、故事、文化和民族團結意義的“小故宮”。深入挖掘、整理並研究瞿曇寺的歷史,將進一步弘揚藏傳佛教的愛國愛教傳統,推進漢藏文化的交流,夯實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並促進文化復興,這一努力具有獨特的啟示和傳承價值。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