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中國研究團隊在廣西首次發現約2.5億年前大型魚龍化石

發佈時間:2022-04-14 07:53:49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孫自法 | 責任編輯:姜一平

粗壯百色魚龍(上,石順義繪)和巢湖魚龍(下,Nobu Tamura繪)生態復原圖。 研究團隊供圖

中國研究團隊對産自廣西百色市隆林縣者保鄉一件化石的最新研究表明,這是廣西首次發現的早三疊世(距今約2.52億-2.47億年)大型魚龍化石,並將其命名為“粗壯百色魚龍”。

這項魚龍化石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韓鳳祿副教授研究團隊聯合貴州地質調查院、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的科研人員共同完成,成果論文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PeerJ》線上發表。

粗壯百色魚龍骨骼及彩色線圖:前部背椎(紅色)、肋骨(黃色)、腹膜肋(藍色)和一塊肢骨(綠色)。 任紀澄供圖

論文通訊作者韓鳳祿13日通過網路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表示,近幾十年來,中國的早三疊世魚龍類化石此前只在安徽和湖北發現過,最新在廣西首次發現粗壯百色魚龍,既拓寬了國內早三疊世魚龍類的地理分佈,也增加了早三疊世魚龍類的形態多樣性。

相比其他早期魚龍類,粗壯百色魚龍有著更長、更強壯的前肢骨,這暗示它可能具有更強的游泳能力,或許可以在古特提斯洋中進行較長距離的遠洋活動和遷徙。同時,粗壯百色魚龍也是中國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大的早三疊世魚龍,可能在當時的海洋中扮演了一種高級掠食者的角色。

野外考察人員在利用電鋸等工具對化石及其圍岩進行處理。 韓鳳祿供圖

他指出,中國此前發現的早三疊世魚龍類主要以巢湖龍為代表,也有諸如短吻龍這樣奇特的、可能是水陸兩棲的類型,但這些早期魚龍類都是小型的(多數身長都在1米以下)、分佈地域性較強的動物,其游泳和遷徙能力被認為較弱。此次發現的粗壯百色魚龍化石標本體型較大,估測其全長可達3米。粗壯百色魚龍不僅體型遠大於中國此前發現的早三疊世魚龍,而且整體上有較大形態差異,不過,粗壯百色魚龍反而與日本發現的歌津魚龍在體型和橈骨形態上比較相似。

論文第一作者、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李四光學院本科生任紀澄介紹説,魚龍是一類繁盛于中生代(距今約2.5億-0.9億年)的海生爬行動物,它們高度特化,具有流線型、類似魚類的身體外形以及大的眼睛和強有力的尾鰭。魚龍可能是從陸生爬行動物演化而來,但是關於它們的起源和早期演化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謎。目前發現的魚龍最早出現在早三疊世,之前在日本、加拿大、北歐和中國湖北、安徽等地有過正式報道,多為長度不超過1.5米的小型個體,其化石材料和分佈範圍都較為有限。

廣西百色市隆林縣野外發現的脊椎動物骨骼露頭,白色箭頭指示肋骨斷面。 韓鳳祿供圖

這次研究的粗壯百色魚龍化石是貴州省地質調查院2017年在廣西隆林野外區域調查中發現于一處海相地層中,具有雙凹型椎體等海生爬行動物的典型特徵。該化石主要為軀幹前半部分,包括前部背椎(椎體和椎弓)、肋骨、腹膜肋和一塊肢骨,由於未保存頭骨和大部分肢骨等關鍵部位,給物種鑒定帶來困難。研究團隊通過仔細對比研究和統計分析,最終識別出該化石具有魚龍類所獨有的一些關鍵特徵。(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