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只此青綠》“火”到消費圈 探索傳統文化IP的變現之道

發佈時間:2022-04-11 08:57:50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應妮 | 責任編輯:謝榮宇

中新社北京4月10日電 (記者應妮)春晚走紅的《只此青綠》,跨界進入消費品行業後,同樣顯示出了強大的品牌號召力。

9日,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與中國紹興黃酒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出古越龍山“只此青綠只此青玉”聯名款。紹興黃酒釀製技藝為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有著7000多年曆史,古越龍山為此項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基地。而此前,這部舞劇已經與長城葡萄酒、竹葉青綠茶、吉利汽車進行了聯名合作。

通過“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七個篇章,《只此青綠》講述了一位故宮青年研究員“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視角一“窺”畫家王希孟創作《千里江山圖》的故事。在登上春晚舞臺之前,《只此青綠》片段便在《國家寶藏》、B站跨年晚會中亮相,該舞劇所到之處掀起“一票難求”的“青綠熱”。

趁此熱潮,除授權消費品牌外,《只此青綠》出品方也進行了一系列文創商品的開發。

3月初,在今年二輪全國巡演的第一站海口,該舞劇在海南省歌舞劇院上演的同時,觀眾大廳也開闢了周邊産品櫃檯。觀眾蜂擁而至搶購保溫杯、香氛明信片、多層文件夾、筆電、絲巾發帶、絲絨包等文創衍生品。負責銷售的工作人員表示:“太火爆了!每樣産品都準備了500件左右,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此前,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攜手大麥、靈境文化推出了《只此青綠》數字藏品紀念票,精選了5張劇照和1幅書法題詞,設計了6款紀念票,共發售兩萬四千張。3月3日12時、14時分兩批次在支付寶、淘票票同步發售,超10萬人線上搶購,上線即秒罄。

國潮正當時,傳統文化IP的火爆也許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將這種破圈延續下去,在獲得豐富社會效益的同時,也能最大化實現經濟效益。而這,往往是橫亙在文藝和文博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故宮文創曾被曝一年能賣10億元(人民幣,下同),恭王府“福”文化創造了一年1.2億元的文創消費收入,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線上線下一再脫銷、一盒難求,這些案例皆脫胎于厚重的傳統文化,經創意設計,凝練成大眾喜聞樂見的IP形象,進而成功撬動市場需求,進入良性迴圈的發展階段。

有媒體發現,圍繞《只此青綠》,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已申請了涵蓋教育娛樂、健身器材、辦公用品、日化用品等一系列商標,相關周邊IP正在積極構建。

毫無疑問,《只此青綠》IP商業潛力巨大。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董事長景小勇向記者表示,《只此青綠》與品牌的合作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成熟,“這充分説明,我們的演出開始逐步從舞臺走向生活,開始由舞臺上的藝術走向生活中的藝術,實現了藝術與生活的有機融合。這種融合是前所未有的,是富有寶貴現實意義的。”(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