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晉江梧林 紅磚古厝四時新

發佈時間:2022-04-07 16:50:21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王崟欣 | 責任編輯:蘇向東

圖①:挂燈籠的古厝天井。劉翼攝

圖②:畫板上的梧林古厝。呂俊英攝

圖③:南音表演。資料圖片

圖④:梧林俯瞰圖。張鳴攝

福建省晉江市新塘街道梧林社區,有一片保存完整的閩南古建築群,三面臨海,依山傍水。村子始建於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梧林集閩南文化、海洋文化與僑村等特色于一體,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

石鼓山下,梧桉溪畔,一片歷經600多年的傳統村落,就藏在山南水北之間。村名為梧林,位於福建省晉江市新塘街道。

步入梧林,第一眼被吸引的是色彩。藍天、白雲、綠樹打底,一片片“紅”高調闖入畫面,那是屬於閩南古厝的主色調。

遠與近的景致

在閩南,房子被稱為“厝”。古厝坐北朝南,三開間或五開間。白石壁腳之上,墻體由一塊塊紅磚砌成。由當地獨特土壤和技法燒制而成的紅磚,不僅極具觀賞價值,且吸水性良好,適應當地雨水充沛的氣候狀況。

沿著悠悠的石板路往村裏走,一棟接一棟的閩南古厝競相登場。將鏡頭拉近,屋角兩端飛揚的弧線分外搶眼。弧線于尾端分叉為二,形似燕子尾巴,故名“燕尾脊”,是閩南建築中獨有的裝飾元素。“紅磚白石雙坡曲,出磚入石燕尾脊”,燕尾脊高高揚起,為方方正正的古厝平添了幾分靈動。

觸摸一磚一瓦,想像著過去梧林人的生活。在一棟棟古厝的建築巧思中,不僅承載著梧林一戶戶尋常人家的生活滋味,更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

燕尾脊便是如此。除了傳統的富貴、吉祥之意,閩南人還將“燕子回巢”的情感傾注其中,寓意著無論走多遠,都不要忘記回家的路。

踏入古厝,四週房子圍起來的一塊四方形區域被稱為“天井”。天氣好時,陽光透過天井鑽進屋子,屋內暫態亮堂起來;雨天,雨水會順著天井屋檐的滴水獸流入地面的凹槽排走。

2016年,晉江市委、市政府本著“固態保護、活化傳承、業態引入”的理念,對傳統村落進行活化保護。如今,這一歷經600多年滄桑的閩南古建築群,秉承修舊如舊的理念已修繕完畢,開始對遊人開放。

古與今的交織

清晨,被第一縷陽光喚醒。睜開眼,便見陽光打在燕尾脊上,透過天井鑽進屋裏,閩南古厝釋放出獨有的暖意。屋外,沙沙的勞作聲已然響起。

如今,在閩南古厝中住上一晚,是不少遊客的選擇。曾經因空置而破敗的一棟棟閩南古厝,經過修復,完好保留了房屋的建築形態,多棟古厝內部還被改造成古色古香的民宿。古厝也因有了人氣,獲得新生。

走出開間,伸一個懶腰,循著村子的香氣和聲音,一路走,便來到村裏的集市了。

七八位老人早早擺好了菜攤子,攤前的空地上,扎著小辮的孩童嬉鬧著跳格子。孩子的笑聲、枝頭鳥鳴聲、老人聊天聲,共同構成了梧林人晨間生活場景。

集市對面的戲臺,自古就是村裏最熱鬧的地方。每到重大日子,一曲曲南音就在這裡奏響。南音又稱弦管、南管、南曲、南樂,主要流傳于泉州、廈門等地。演奏形式按樂器組合分為“上四管”和“下四管”。從所用曲牌、樂器以及術語來看,南音與唐宋以來的音樂傳統一脈相承。琵琶、洞簫、二弦、三弦響起,婉轉動人的唱腔應和而歌。

漫步梧林,會有不少驚喜。閩南風情館裏,一場布袋戲正在上演,武松打虎、隋唐演義等經典橋段引發陣陣掌聲。如今,在梧林的一棟棟古建築裏,閩南文化元素根植其中,高甲戲、梨園戲等當地傳統非遺項目有了新的傳承舞臺。不僅如此,木偶頭雕刻、紅磚製作、閩南茶鑒賞等閩南文化課程也對遊客開放,閩南文化在閩南古建築中得到了活化傳承。

下雨了,片片紅磚被雨水沖刷後透出艷麗的鮮紅,與陽光下柔和的橘紅、陰天時深沉的暗紅截然不同。一磚一瓦間,變換著季節,守護梧林的四時之景。

在村裏走累了,有許多歇腳的選擇。走進榕宅,品一壺閩南工夫茶,也是種獨特體驗。榕宅如今被改造成休閒咖啡屋,取名“榕樹下”,名字得名于房子前廳和後院的兩棵老榕樹。

許多村莊都會存在一兩棵與村落共沐風雨的古樹。歷經多年,兩棵榕樹已與宅子長成一體,樹枝攀緣著房樑生長,形成了一道天然的樹門。樹根盤錯,如巨龍蜿蜒。在村落的修復中,這兩棵老榕樹也被完整保存了下來,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最好印證。

到了夜晚,梧林退去白日的喧鬧,回歸寧靜。走在燈火幽幽的古厝間,漫天星光與遍地燈火輝映,古村像個曆盡滄桑後回歸平靜的老者,訴説著自己的過去。

家與國的思念

梧林是典型的僑村。眼下,村子戶籍人口雖只有1800多,但在海外,卻分佈著1.5萬多名華僑。

梧林古建築上百棟,每一棟房子都有自己的故事。

德鑨樓建於1932年,原先的主人是愛國華僑蔡德鑨。入門的石柱上,有一副楹聯,上聯是“正其誼不謀其利”,下聯是“敏於事而慎於言”,分別出自《漢書》和《論語》,教導晚輩正直做人、艱苦奮鬥。

歷經90年,樓體木雕上的金箔依然清晰可見,古厝門面的磚雕、木雕、石雕栩栩如生,當時最流行的彩色玻璃、油畫圖案等應有盡有。然而,屋子後方一棟五層樓高的建築,主人同是蔡德鑨,卻是毛坯房的樣子,顯得格外突兀。

原來,宅子建造于日本侵華戰爭爆發之時。此樓主體結構完工後,蔡德鑨毅然捐出所有裝修資金,支援抗戰。

梧林的古建築多為抗戰年代華僑回鄉所建。他們毫無保留地把辛苦所得匯入家鄉,支撐著家人的生活,並建成一棟棟風格各異的大厝。

一棟名為“僑批館”的番仔樓內,一封封僑批記錄下了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僑批,是海外華僑與家鄉親人間的書信和匯款的統稱。可提起僑批館,很多村裏人都不知在哪,他們更習慣稱之為舊學堂。

梧林之行,是一次閩南傳統建築與文化的沉浸之旅。行走其中,觸摸一棟棟古建築,聽一段段過去的故事,感受別樣的家國之情與鄉愁別緒。

■遊覽貼士

吃特色:村子有小吃一條街,可品嘗拳頭母、土筍凍、炸浮粿、菜粿、醋肉、四果湯等閩南古早味小吃;特色僑村中還有地道的南洋美食可品嘗。

住行館:村落中央,12棟建築內部被裝飾為民宿供客人居住。行館外觀保留了閩南大厝原有樣貌,內部裝修與外觀風格一致,木質結構,古色古香。

品文化:在梧林,可欣賞布袋戲、高甲戲等閩南傳統文化表演,也可在木偶頭製作、工夫茶等具有閩南特色的體驗項目中,感受匠人匠心。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