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3月2日訊 值中國與阿根廷建交50週年紀念之際,3月1日上午,《穿越中國的10134公里》(中、西文版)新書發佈暨研討會在中國外文局舉行。此次活動也是第五屆“中拉文明對話論壇”的系列活動之一。活動由朝華出版社社長汪濤主持。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陸彩榮、阿根廷駐華大使牛望道、中國政府拉美事務特別代表邱小琪出席並致辭。
陸彩榮在致辭中強調,中國與阿根廷友誼源遠流長,兩國具有高度的互補性,近年來在文化、科技、教育等領域的合作交流成果豐碩。中國外文局長期面向拉丁美洲開展文化交流,多年來形成集出版發行、媒體傳播、人文交流等於一體,圖書、期刊、網路全覆蓋的業務體系。2月6日,習近平主席與費爾南德斯總統舉行了會晤,一致同意將加強交流合作,開闢中阿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下一個輝煌50年。這給予中國外文局和所從事的國際傳播工作重要的激勵與指引。
牛望道在致辭中指出,《穿越中國的10134公里》一書極佳地詮釋了中阿兩國人民之間跨越距離阻隔、語言障礙和跨越文化差異的深情厚誼,也彰顯了中阿兩國繼續加深理解互信的巨大潛力。以古斯塔沃·伍為代表的前往阿根廷的中國移民後裔,體現了中阿文化之間的真正融合,雙方有著許多共同的價值觀。他同時呼籲相關機構不斷加深與阿根廷同業在文化等領域的合作,推出更多反映中阿合作交流的成果。
邱小琪在致辭中指出,中阿兩國既是相互信任的好朋友,又是合作共贏的好夥伴。兩國人民跨越萬水千山、相知相守、攜手共進,人文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中阿人文交流進一步深化,體現在語言、飲食、藝術、體育等方方面面。他呼籲古斯塔沃·伍和更多的作者,以真情實感創作著書,致力於增進中阿人民友誼。邱小琪對於牛望道出任駐華大使以來在中國廣泛行訪表示欽佩,對中國外文局的國際傳播工作表示讚賞,希望外文局進一步加強相關工作,開闢拉美事業新篇章。同時提議各方充分運用多媒體平臺與新媒體資源,以靈活新穎的交流方式,進一步拉近中阿民心距離。
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副院長王育寧、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長高程出席併發言。
王育寧表示,長期以來中阿兩國攜手合作、共同發展,文明互鑒和人文交流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深化中阿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應更好發揮智庫在對話合作、知識分享、青年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搭建中阿對話交流平臺,加強中阿智庫合作研究,推動中阿青年互學互鑒,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青春力量。
高程指出,本世紀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中拉關係迅速發展,呈現出拉美在中國外交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人文交流在中拉關係中的地位大大提高的“兩高”特點。阿根廷是中國對拉外交中最具標桿性意義的國家。加強中阿人文交流乃至構建中阿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不僅有利於夯實中阿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民意基礎、為中阿關係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更將産生巨大的輻射作用和示範效應,帶動中國同整個拉美地區的人文交流。
本書作者、阿根廷知名媒體人古斯塔沃·伍,阿根廷生産發展部中國事務協調員聖地亞哥·布斯泰洛,本書譯者、新華社記者朱婉君,拉丁美洲社會科學理事會出版中心主任費爾南達·潘平通過視頻進行發言。
古斯塔沃·伍結合個人在華的“尋根”之旅,介紹了《穿越中國的10134公里》一書的創作背景,分享了其在阿根廷創辦《當代》雜誌、長期從事中阿主題圖書創作與出版的豐富經歷與心路歷程,表達了希望借此長期助力推動中阿文化交流、促進民心相通的真摯意願。
聖地亞哥·布斯泰洛則表示,本書的出版堪稱中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事件。在中阿關係取得重大進展的同時,兩國民間交流仍有巨大進步空間。面對新冠疫情的不斷蔓延,中阿只有攜手合作才能應對全球性的危機。
朱婉君表示,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五通”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書不但是作者解答身份困惑、尋找人生密碼的記錄,也為中國讀者通過海外華人華裔、阿根廷讀者通過本國人視角去探索、了解中國打開了一扇窗。
費爾南達·潘平表示,本書的出版為阿根廷乃至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華人後裔思考身份認同問題,提供了更廣泛的思想資源和討論空間,很好地展示了拉丁美洲典型的移民家庭的強大韌性和對身份認同的傳承與堅守,強調了中阿之間存在著多元聯繫的可能性,以及在互助合作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挖掘、展示和強化這些聯繫的必要性。
阿根廷仟雨出版社社長吉列爾莫·布拉沃出席活動,並與朝華出版社社長汪濤簽署《穿越中國的10134公里》西班牙文版版權合作協議。
邱小琪、陸彩榮分別向高程、牛望道贈送《穿越中國的10134公里》(中、西文版)新書。
中國外文局國際合作部主任劉雙燕、阿根廷駐華大使館文化公使馬克西米利亞諾·阿拉尼斯、阿根廷駐華使館中秘歐佔明、外交部拉美司主管處副處長曹力等隨同出席此次活動。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