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國家文物局:泥河灣發現東亞最早人類加工顏料考古遺存

發佈時間:2022-03-03 14:17:2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秦金月 | 責任編輯:秦金月

中國網北京3月3日訊 (記者 秦金月)記者今日從國家文物局獲悉,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在京召開,通報了河北泥河灣考古發現與研究的最新進展。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出席會議。

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國家文物局供圖)


此次會議聚焦泥河灣考古發現與研究的最新進展。蔚縣下馬碑遺址位於河北蔚縣三關村,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該遺址第6層堆積距今4.1萬至3.9萬年,考古發現赤鐵礦石、火塘及其周邊散落的石器、骨器及動物化石碎片等。根據拉曼光譜、X射線熒光光譜等技術分析,確認一處富集赤鐵礦的染色區,部分赤鐵礦石表面發現摩擦痕跡,推測為顏料加工遺存。出土石器以砸擊而成的細長形小型石器為主,部分細小石器表面發現骨柄殘留和線性排布的植物纖維殘留,推測是古人類通過裝柄、鑲嵌製作的複合工具,被用來鑽孔、加工皮毛、切割植物及動物軟組織等。此次發現是我國乃至東亞地區目前已知最早的史前人類加工顏料、鑲嵌使用細小石器的考古遺存,對於解讀東亞及世界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發展進程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

下馬碑地點發掘區(國家文物局供圖)


下馬碑地點發掘區(國家文物局供圖)


初步判斷為古人類加工赤鐵礦染料的現場(國家文物局供圖)


出土的動物化石及骨器(國家文物局供圖)


泥河灣盆地泛指陽原盆地,廣義上包括蔚縣盆地、涿鹿盆地、懷來盆地及山西的大同盆地。泥河灣考古迄今已走過近百年曆程,經過幾代考古人的接續奮鬥,取得豐碩成果。考古發現早更新世中期至晚更新世之末500余處舊石器時代遺址,馬圈溝遺址群確認距今176萬至126萬年之間17個不同階段的古人類文化層,小長梁-東谷坨區域發現距今136萬至100萬年的7個文化層,馬梁-後溝遺址群保存了距今80多萬年至35萬年的9個文化層。侯家窯遺址的最新發掘揭示了完整地層剖面,確認許家窯人生存年代距今20萬至16萬年。板井子遺址出土距今10萬至8.6萬年經預製修理的石核剝片。西白馬營遺址發現距今4.5萬年的用火遺跡和肢解、處理動物資源的場所,推測為古人類的臨時營地。油房等遺址發現距今2.9萬至2.7萬年的石葉技術遺存,為探索華北地區石葉、細石葉技術的産生與擴散、東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價值。虎頭梁遺址群發現距今2萬至1萬年前後的火塘、細石葉技術石器、裝飾品以及陶片等,為探討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的過渡提供了科學可靠的地層和文化依據。這些重要發現基本構建起泥河灣盆地近200萬年舊石器文化發展演進的時空框架。

泥河灣的發現與地理範疇(國家文物局供圖)


此次通報的泥河灣考古項目,是舊石器考古研究的重要成果,更加生動地闡釋了我國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技術與環境、審美與精神世界,具有重要價值。國家文物局將在“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框架下,持續推進中國境內人類起源、現代人起源以及舊石器考古研究,推動多學科、跨學科合作,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對話,以更加豐富、翔實的資料實證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

與會專家對泥河灣考古成果進行點評。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負責人參加會議。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