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從Kindle一家獨大到國産品牌百花齊放 數字閱讀市場未來仍可期

發佈時間:2022-01-17 09:06:48 |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袁璐 胡晨曦 | 責任編輯:秦金月

當“Kindle或將退出中國市場”衝上微網志熱搜時,許多人才想起自己抽屜裏也有一台閒置的Kindle。短短8年時間,亞馬遜旗下的這款電子書設備,就從中國市場的“閱讀神器”到如今風光不再。

是電子閱讀器的生意變得不好做了?記者注意到,就在Kindle不斷喪失中國市場優勢之時,掌閱、文石、科大訊飛等企業紛紛投身數字閱讀領域,競爭逐漸走向百花齊放。無論從需求端還是供給端,數字閱讀市場都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閱讀神器”Kindle增長乏力

“售價高達399美元,上架6小時卻全部售罄。”2007年,亞馬遜公司推出首款Kindle電子書閱讀器,便迅速掀起波瀾。亞馬遜也搖身一變成為全球最大的書籍零售商。

2013年6月,Kindle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低價甚至虧本甩賣的硬體策略,令其獨領風騷。僅用3年時間,中國就成為Kindle設備銷售全球第一大市場。到2018年,Kindle在中國已累計銷售數百萬台。相對應的,Kindle中國電子書店的書籍總量也接近70萬冊。

然而,“閱讀神器”的光環卻于近幾年開始消退。“我已經很久沒連上網了,無線傳輸文件和推文也經常失效,用數據線導入又太麻煩。”譚同學表示,自己的Kindle已“吃灰”大半年。

記者走訪發現,Kindle被用戶吐槽最多的問題,都可歸結為硬體和軟體創新上的緩慢:刷新率低,翻頁閃屏跳屏明顯;讀取速度太慢,容易卡頓閃退;墨水屏容易磕碰損壞,稍不留神就會留下無法修復的光斑;僅支援黑白屏呈色效果,無法呈現彩色配圖書籍。

針對此次“退出中國市場”傳聞,亞馬遜回應稱,仍致力於服務中國消費者,部分機型目前在中國市場售罄。

國産廠商後起直追百花齊放

讀Kindle的人都去哪了?在時間上,Kindle多了短視頻這一重量級競爭對手。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佈的《2020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顯示,2020年用戶平均單次使用電子設備閱讀時長為79.3分鐘,有聲閱讀時長為62.8分鐘。而2020年短視頻用戶的平均使用時長達到110分鐘,容易“上癮”的短視頻不斷蠶食人們的時間,也包括閱讀時長。

回到電子閱讀器賽道,Kindle也被國産品牌後起直追。漢王、翰林、掌閱、噹噹、京東、科大訊飛等廠商陸續投身其中,從幾百元的親民款到5000元上下的專業款,市場競爭逐漸走向百花齊放。

這些國産閱讀器在高清墨水屏、印刷級觀感、強續航、大記憶體、冷暖雙色等硬體條件上與Kindle無異,甚至還“花式創新”,小至5.84英寸可像手機一般閱讀,大至13.3英寸方便無紙化辦公。

擁有海量正版電子書資源的閱讀APP的存在,也讓Kindle被大量讀者拋棄。“微信讀書裏面書很多,想看的幾乎都有,而且基本上等於免費。”譚同學就説,“既然能夠免費看,我為什麼還要費勁買書再導入Kindle?”

據閱文集團2020內容合作夥伴大會公佈的數據,微信讀書註冊用戶已經達到2.1億,其中純出版類用戶的日活躍量超過200萬。

數字閱讀市場潛力巨大

無論從需求端還是供給端,數字閱讀市場都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中國數字閱讀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20年數字閱讀行業市場規模已達372.1億元,預計2022年數字閱讀行業市場規模將達453.9億元。數字閱讀潛力巨大,也讓移動閱讀賽道烽煙不斷。

“閱文、掌閱等紛紛推出自己的電子閱讀器,實際上瞄準的是整個網路文學市場。”艾媒諮詢CEO張毅表示,這些公司絕不是簡簡單單賣硬體,而是想以此為入口,背後是一條生態鏈。“數字閱讀本身可以延伸出一個巨大的産業,打造優質IP已成為行業盈利的關鍵一環,影視改編和有聲書製作市場等等都是優質IP變現的主要形式,甚至延伸到遊戲、IP樂園等。”

反觀背靠亞馬遜的Kindle,在內容生産方面卻不夠靈活。業內專家認為,Kindle的模式更多還是傳統的買書到賣書,沒有熱門的作者,沒有火爆的內容,沒有相關扶持手段帶動,光靠電子書硬體支撐,比較難實現生態優勢。

“中國的消費者對消費電子産品的要求其實是更加智慧和更加集合的,並不是更加分散。”在張毅看來,Kindle這種單一的閱讀終端很難與新型閱讀消費趨勢齊頭並進。

想要拓寬電子閱讀器的生存空間,還是要在産品創新和複合功能方面下功夫。記者注意到,目前已有國內廠商開始嘗試將電子書閱讀器書寫筆記、語音轉寫、收發郵件等功能相結合,甚至內置多款第三方應用,不但能聽歌、看新聞,還可以刷朋友圈、看視頻。

“我們不要因為Kindle在中國市場失利而否定整個數字閱讀行業。”張毅表示,這個産業仍充滿巨大可能。(記者 袁璐 實習生 胡晨曦)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