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看!千里江山圖“動”起來

發佈時間:2022-01-13 08:53:31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秦金月

看!千里江山圖“動”起來(文化市場新觀察)

核心閱讀

沉浸式劇場、互動式觀展、定制專屬紀念品……重慶兩江新區禮嘉智慧公園展出的“畫遊千里江山——故宮沉浸藝術展”,用數字技術將北宋畫作《千里江山圖》重新呈現,讓人們以更生動的方式了解優秀傳統文化。

撩動珠簾,古琴聲聲入耳,一座虛實難辨的光影長廊映入眼簾。遊客仿佛步入萬花筒中,斑斕的千里江山畫卷迎面而來。

這是重慶兩江新區禮嘉智慧公園正在展出的“畫遊千里江山——故宮沉浸藝術展”,展覽用數字技術將北宋王希孟創作的絹本設色畫《千里江山圖》重新呈現。該展覽由故宮博物院、鳳凰衛視和重慶兩江新區聯合推出,是“畫遊系列國家寶藏數字藝術IP研發計劃”的一部分。

青綠山水與數字技術交融

廊腰縵回,吸引著遊客不斷前行,轉過幾道彎,眼前豁然開朗,進入藍色光影世界。這裡,講述著少年王希孟的學畫經歷。

從動筆到畫作完成,王希孟腦海中的山水是什麼樣子?設計者對王希孟研習的繪畫課程與文化課程內容進行了充分挖掘與元素提煉。

“我們將山、水元素提取出來,感受千里江山浩渺。”順著展館負責人張英手指方向看去,朦朧的山水意象,仿佛丹青涌動。數字藝術的演繹,在這裡還原出光影“宣和畫院”。

“來之前,還以為僅僅是畫面‘動’起來,沒想到,是這樣充滿文化韻味的展覽。”市民易先生感慨道。

文化長廊、畫境萬千、丹青劇場……1000余平方米的投影面積,營造了東方意境美學感官盛宴。一幅長卷中,青綠山水與數字技術交融,充滿了探索和新奇的味道。

一景一體驗,展覽中是隨處可見的文化表達。“琴弦幽深”處,隨著緩步走動,古琴韻律流淌耳邊。

“利用紅外技術,遊客每走一步,便如撥動一根琴弦,連續走過便可奏響古琴曲。”在張英看來,這樣的設計不僅僅是希望遊客能夠看到藝術展品,更希望能夠全方位傳遞藝術的瑰麗色彩。

具有同樣效果的,還有丹青劇場。這個“全景體驗沉浸式劇場”的四週佈滿星光,不少遊客席地而坐。“太棒了,有一種在畫中穿梭雲遊的體驗。”觀眾江瑩第一次看到這種展覽,舉著手機不停拍照。螢幕上,光影顆粒緩緩移動,重新展現畫作繪製的細節過程。

設計者賦予展品更多創新內涵。一幅長26米、高5米的長卷,是晝夜變換的《千里江山圖》。船隨江水而動,太陽噴薄而出,山河披上霞光,這是“日出—蝶舞翩躚”;不一會兒,空中下起了陣陣小雨,畫間著上黛色,一幅“晨雨—水墨龍翔”展示在觀眾面前。從晴日到靜夜,從花雨紛飛到流螢星光,昔日絹本墨筆幻化為溢彩流光,由目入心。

互動式體驗為展覽增添意趣

遊客在長卷前駐足,腳下早已悄悄匯聚起點點流螢。每每移動,流螢便追隨遊客腳步,匯聚成光影之花。

“快看!花瓣會跟著我走。”一旁的小朋友興奮起來。在長卷旁,每當有人靠近,便會出現片片花瓣,並隨著遊客前行。

人影掠過,水流跟隨涌動,拍拍成群的小魚,魚兒會四處散開。

數字投影、虛擬影像的運用,將傳世名畫立體展現在觀眾面前,而互動式的體驗,讓遊客沉浸其中,為展覽增添意趣。

巧思背後,是設計者的不斷鑽研。“展館中主要使用了實時渲染技術,比如觀眾走在長卷的畫面前,會有花瓣跟隨;根據時間的不同,長卷會有晝夜的畫面切換。”鳳凰數字科技項目總監程小龍説,“在傳統展示行業中運用較多的是離線渲染技術,這種技術每次渲染一幀畫面的時間很長,而實時渲染技術在應用中需要考慮實時性。”相比離線渲染,實時渲染能夠讓觀眾和作品進行實時交互,從而産生千變萬化的視覺效果和體驗。

不過,想達到這樣的技術效果並非易事。在製作過程,技術團隊遇到了難題。展館中有大面積的實時渲染應用,要達到良好的現場效果,電腦每秒都要渲染出30幀以上的畫面。“在較高精度的美術素材堆積下,大量的內容會使計算變得很慢。”程小龍説,克服的辦法就是不斷嘗試,“對素材進行優化,對內容進行取捨,對渲染方式做升級,直到內容和效率都達到能接受的平衡。”

掃一掃二維碼,就能在變幻長圖中放飛風箏。“手機就是風箏線,可以把風箏放到任何想放飛的地方。”這樣的互動式體驗吸引著不少家長和孩子。而這背後也是實時渲染技術的應用。

不僅如此,在實時交互渲染技術上,團隊也下了不少功夫。“場館內很多技術都運用了實時音頻和流體模擬。”程小龍説,基於這些技術,團隊能夠賦予山水更多內涵,“我們看到人觸摸墻面時,會有類似水墨的效果向上流動,就是用了這種技術。”

讓遊客把文化帶回家

交互是貫穿整個展覽的設計思路。想完成一幅自己的“千里江山圖”,只需要輕觸螢幕。觀眾可以拖拽、任意組合原作中的山水亭臺,再刻上一枚專屬的印章,在畫作上蓋個戳,一幅“定製版”《千里江山圖》就完成了。最終通過掃碼,就可以把這幅作品“帶走”。

“通過充滿科技感的畫作創作過程,觀眾能夠近距離感受《千里江山圖》的藝術風格。”張英告訴記者。

如何增強觀眾的沉浸式體驗?不僅在觀賞中有“畫中游”的觀感,在文創展區,不少小朋友也流連忘返。掃掃二維碼,就能看到各種不同的燈籠、扇子等充滿宋韻的産品。想要帶走,則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製作。

琦琦和媽媽正在不停忙活,沒多久,一個小兔子燈籠在琦琦手中成型。“有新知,有趣味,這樣的展覽我們希望能多來幾次。”琦琦的媽媽説。更多的年輕人通過一場展覽,重新認識了《千里江山圖》。“對於孩子來説,這種方式能夠吸引他走進藝術世界,以更生動的方式了解中國文化。”張英介紹,這個展覽將持續一年。接下來,團隊將對《清明上河圖》進行製作展覽。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