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蓋琳:為何理解中國共産黨要從中華文明根性入手?

發佈時間:2022-01-11 16:54:38 | 來源:中新社 | 作者:蓋琳 | 責任編輯:蘇向東

(東西問)文明根性特別策劃之八:蓋琳:為何理解中國共産黨要從中華文明根性入手?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電 題:為何理解中國共産黨要從中華文明根性入手?

作者 蓋琳 歐盟中國友好協會秘書長

從2005年開始在歐洲議會工作至今,我接觸過不少歐洲的政黨。因為工作需要,我參加過一些議會中日常的黨團大會,如人民黨團會議、歐洲保守與改革黨團會議等。我也參加過幾次英國保守黨的年會、地區會議、選區會議,並在兩次歐洲大選中為英國保守黨拉選票。由於歐洲議會歐中友好小組是一個跨黨派的組織,議員們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黨派,作為秘書長,我在為議員們做好服務的同時,也常常會被問及關於中國共産黨的情況。出於東西方文化和政治體制的差異,我愈發認為,要想理解中國共産黨,需要從中華文明的根性入手。

  蓋琳在參加會議。作者供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總結其根性,是它能夠包容外來文化和哲學思想,“兼收並蓄、博採眾長”,吸取其精華,與固有的文化完美融合,與此同時,“推陳出新、與時俱進”,再創造出適應實際的、新的理論形態,這使中華文明能夠生生不息,源遠流長。馬克思主義就是這樣在中國經歷融合、創新,煥發新的生機。100年來,中國共産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由此産生“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一些歐洲議員和同事曾告訴我,他們並不認同馬克思主義,因其在許多歐洲國家的試驗都以失敗告終。他們還認為這只是眾多理論中的一種,具有諸多弊端。一位同事説,他認為馬克思主義過於理想化,“它的要害是忽略了人性的因素”。但無論議員和同事們提出怎樣的質疑,他們都無法否定,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的中國共産黨把一個曾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變成了一個獨立自主的新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把一個一窮二白的新中國變成了國內生産總值位居世界第二的強國。

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為什麼馬克思主義在西方不能被發揚光大?我想這是西方文化和歷史積澱中存在的絕對性和排他性,使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不能被融合、創新、善加利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下,成為一泉富有生機的活水,而在西方則僵化為一潭死水。

中國共産黨與西方政黨的本質不同

中華文明的根性同樣使“政黨”的概念在中國被中國化。“大一統”思想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統一、凝聚、團結、紀律等觀念傳承至今,則讓“政黨”的概念在中國發生了本質和屬性的變化。西方的政黨往往只代表某些利益集團、某些階層的利益。例如,英國保守黨,早期是代表土地貴族和上層階級的托利黨,經過幾百年轉變,仍然代表上層階級、資本家的利益。與之抗衡的英國工黨,有90%以上的黨員來自工會,因此他們也只代表部分人的利益。而與西方政黨相反,中國共産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因此可以説,中國共産黨與西方政黨在本質上是不同的。

中國共産黨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而“為人民服務”在歐洲則會衍生出為哪一部分人優先服務,怎麼服務,由此會衍生出不同黨派。比如大多數政治家認為歐洲一體化有益於歐洲人民,但怎樣一體化,使得一些右翼的歐洲政黨脫離歐洲議會中的人民黨團,建立歐洲保守與改革黨團。再比如,一些英國政治家在脫歐問題上的討論使保守黨出現內部分歧,兩位首相被迫辭職,英國提前舉行大選,甚至引發一些黨員脫離保守黨,組建了英國獨立黨。之後又因為脫歐進程導致獨立黨再次分裂出英國脫歐黨。

中國共産黨比西方政黨紀律更加嚴明。僅以中國共産黨與英國政黨相比較,英國下議院的一項報告指出,52%的英國獨立黨黨員、51%的蘇格蘭民族黨員、大約33%的保守黨員、自由民主黨黨員和23%的工黨黨員在2012年至2017年間,參加過一次黨派會議。僅有49%的保守黨員簽署過支援政黨政策的請願書。不到半數的自由民主黨員、約37%的保守黨員和28%的工黨黨員在選舉前發過黨派傳單。相比之下,每一位中國共産黨員,無論職務、行業,都必須編入黨的一個支部、小組或其他特定組織,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內外群眾的監督。大量事實可以證明,中國共産黨員比英國各黨派的黨員們更加嚴肅認真,紀律嚴明。

中國化的民主

民主傳到中國後,同樣因為中華文明的根性被中國化。中華文明一個傳承已久的觀點,是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無過不及的最為恰當的狀態,即“中庸之道”。民主往往是相對而言的。過度的民主也會導致社會混亂,行動效率低。比如,在抗擊疫情方面,西方的民主制度效率之低下暴露無疑。西方所謂的“民主”在全球疫情蔓延的特殊時期,反而妨礙了疫情被迅速有效地治理,導致疫情擴散更加嚴重。

類似問題出現的原因是當局在制定決策的過程中,缺乏與民眾溝通協商,導致決策集中與民主出現失衡。示威造成社會混亂甚至引發暴力,是自由過度濫用的後果。

在中國人的文化概念裏,民主和集中相對而言,自由和紀律相對而言,它們既矛盾又統一,需要相互制衡。民主傳到中國,最終演變成民主集中制,即重大決策投票産生,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選舉産生各級領導機關和決策代理人,下級服從上級,在做決策時上下溝通,上級聽取下級意見,上級解決下級提出的問題,互相監督。在中國共産黨內實行集體領導、個人分工相結合的制度,全體黨員服從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等等。

綜合而言,基於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明積澱,中國共産黨與歐洲政黨在本質和屬性上截然不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文化土壤上被孕育出新的生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依託中華五千年文明開闢出新的道路。時代正在證明中國民主制度鮮明的文化特色及其優越性。只要我們承前啟後,不斷創新,堅持深化改革,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將會越走越寬,前景更加美好。(完)

作者簡介:


蓋琳,2005年起在歐洲議會工作,是首位在歐洲議會工作的中國人。2009年得到特例,允許保留中國國籍的同時成為歐盟公務員。2006年協助德瓦等友華議員在歐洲議會成立歐中友好小組,任秘書長。2019年3月協助歐洲議會內響應支援“一帶一路”倡議的議員成立“一帶一路”政策溝通委員會,任委員會執行秘書。兼任歐盟中國友好協會秘書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兼職教授等職務。發表過多篇文章,著有《我在歐洲議會》一書。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