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徐恭義:中國何以成為世界橋梁建設強國?
中新社武漢1月11日電 題:中國何以成為世界橋梁建設強國?
——專訪中國中鐵特級專家徐恭義
作者 張芹 武一力 梁婷
橋梁,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標誌,也體現著國家科技水準和綜合國力。中國是橋梁大國——有超過100萬座公路和鐵路橋梁。從20世紀50年代建造武漢長江大橋開始,中國橋梁從“建成學會”到“努力追趕”再到“超越引領”。近年來,中國建橋人不斷刷新世界橋梁紀錄,創造著“第一”與“之最”。
從趙州橋到世界橋梁建設強國,中華文明復興有著怎樣的歷程與邏輯?中國中鐵特級專家、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徐恭義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暢談中國橋梁建設史演進和未來圖景。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中國是橋的故鄉,以趙州橋為代表的中國古代橋梁在世界橋梁史上佔據重要地位。在您看來,古代橋梁和古人的智慧對現代橋梁建造有何啟迪?
徐恭義:中國自古就有豐富的橋梁建設經驗。距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的趙州橋,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敞肩石拱橋,比歐洲同類型橋梁早700多年出現。現代橋梁幾種基本形態,在古代中國橋梁工程中也能找到雛形。
然而,近現代橋梁無論從功能、材料還是構造方法上,與古代橋梁都有著本質區別。近代工業革命推動了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火車、汽車的出現也促使歐美各國率先進入近現代橋梁技術時代。不同於古代橋梁多以土木、磚石材料建造而成,隨著鐵、鋼、水泥、鋼筋混凝土等相繼出現,橋梁擁有了更多可能的結構形式。同時,近現代橋梁不再局限于滿足人員通行,還需保證火車、汽車等重荷載和高速度條件下運作的安全性和平穩性,其結構構造、施工工藝等都發生了根本變化,計算理論和設計方法也大有提升。
趙州橋 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古羅馬碑文“建造留存永世的橋梁”和“千年趙州橋”所體現出的古人優良工程精神,值得我們認真領會和傳承。運用好當今的先進計算和設計手段、新材料、新設備和新工藝等建橋技術,建造出更多、更好、更經濟適用和美觀的特大跨度橋梁,是當下橋梁工程師們不斷面對的挑戰和努力追逐的目標。
中新社記者:有人説,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開啟了中國現代化橋梁建設的序幕,但這座橋梁是從“拜師學藝”開始的,您認為它對中國橋梁人意味著什麼?
徐恭義:武漢長江大橋主要目的是實現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聯通,即南北鐵路動脈暢通,這也是中國幾代人半個世紀的夢想。清朝曾三次提議,民國也有兩次策劃,均因財政實力、戰亂、技術能力等因素無法實施如此巨大的工程而被擱置。新中國成立後,工程才真正提到議程。
1950年勘測設計、研究過江橋位和橋型方案設計開始,三年後,勘測設計單位(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前身)向政務院提交了橋梁設計方案。鋻於此前中國缺乏特大型橋梁工程經驗,中央政府要求我們帶圖紙前往蘇聯請求幫助技術鑒定,蘇聯派出以西林先生為首的專家組來武漢,駐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和關鍵技術討論。其中,大橋全部設計出圖和施工方案的制定,還是依靠我們的團隊完成,所以才有“建成學會”之説。
武漢長江大橋 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1957年9月25日,中國長江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梁——武漢長江大橋正式建成,成為連接中國南北的大動脈,對促進南北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建立的中國橋梁設計和施工“國家隊”也落戶武漢。
這支團隊隨後擔負南京長江大橋的設計和建設。因南京的水文、地質以及河道條件更複雜,最初也想依靠蘇聯提供一些幫助,但開工後國際形勢發生變化,我們最終獨立完成南京長江大橋建設,由此開啟了中國建橋技術上真正的獨立自主,奠定了全國橋梁行業的技術基礎。南京長江大橋打破了外國專家“在南京江面上不能建橋”的斷言,開創了中國獨立建設超大型橋梁的新紀元。
南京長江大橋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中新社記者:世界橋梁界流行一句話:橋梁建設20世紀70年代以前看歐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紀看中國。目前,中國在橋梁建設上處於什麼水準?
徐恭義:如前所説,近現代橋梁技術源於西方。中國近代橋梁技術發展滯後,與國外有很大差距。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著手建造武漢長江大橋時,美國已基本完成了特大型橋梁的建設,緊跟其後的是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當時中國落後這些國家近半個世紀。新中國成立以後,交通基礎建設提到議事議程,開啟跨越長江天塹的公路、鐵路橋梁工程。
雖起步晚,但中國橋梁建設卻一路“超車式”發展。20多年前,中國能否修建跨徑400米的橋梁還在廣受質疑,如今跨徑超千米的特大型橋梁工程已屢見不鮮。
通過“學習和追趕”“提高和創新”,中國橋梁建設在21世紀迎來“超越”,中國大跨度懸索橋、斜拉橋、拱橋、高速鐵路橋梁,在世界排名均超過半數。在橋梁規模最大、數量最多、跨度最長、載重最大、建設週期最短等指標上更是在世界領先。
2020年國際橋梁大會(IBC)上,中國橋梁斬獲6項大獎,一方面説明中國橋梁建設理念、技術、設備、材料以及養管理念、監測與檢測技術等都取得了長足發展,另一方面也説明中國橋梁建設成就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
楊泗港長江大橋 中新社發 中鐵大橋院供圖
中新社記者:您認為推動中國橋梁建設跨越式發展的內在動力是什麼?
徐恭義:現如今中國“橋梁家族”不斷壯大,這得益於最近30年中國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的空前速度和規模數量。這一方面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國家經濟實力的支援。這樣穩定和持續的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為橋梁工程師設計修建特大型橋梁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中國橋梁建設,通過大量的工程實踐和技術上的努力創新,從落後到追趕再實現超越,甚至有些方面已是行業領先和技術領跑。
2021年5月,北京豐臺特大橋施工現場。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中新社記者:中國與其他橋梁建設強國相比,還有哪些努力的空間?
徐恭義:從舉全國之力建設一座大橋,到現在具備在複雜建設條件下獨立設計和建造各類複雜特大型橋梁,中國的建橋能力和技術進步有目共睹。近年來,以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為代表的“國字號”建橋軍團將最先進的造橋技術延伸到全球各地,參與了多項超大工程的國際競標,讓更多國家和地區受惠。例如,被當地居民稱為“夢想之橋”的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令全球同業者認可了中國橋梁建設能力,甚至將中國標準採納到新的基礎設施建設國際標準中。
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效果圖 中新社發 中鐵大橋院供圖
但相對而言,橋梁建造先進國家更加注重低碳、環保、耐久、人本需求的結合,工程相對更注重品質。同時,歐美等西方國家的橋梁建設超前我們半個世紀,目前他們的橋梁已進入老齡化階段,近年來更加注重老舊橋的保養維修、加固以及運能拓展和拆除重建工作,這些技術和經驗又在率先實踐,將來,仍值得中國繼續汲取、學習和借鑒。
為了更好地走向世界,我們還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産業鏈,加強橋梁基礎科學的試驗研究,建立科學的工程項目管理體系,同時還要加快國際橋梁工程標準規範的資訊與市場網路建設,與國外機構建立固定的標準規範資訊交換制度,使我們在充分了解國際市場同時,也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認可。(完)
受訪者簡介:
工作中的徐恭義 中鐵大橋院 供圖
徐恭義,博士,教授級高工,中國中鐵特級專家,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國家註冊土木工程師和註冊諮詢工程師,英國特許工程師(CEng)和英國皇家土木工程學會Fellow(會士),鐵道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 徐恭義是中國大跨度現代懸索橋設計領域的技術開拓者和技術領軍人。曾主持設計了鎮江五峰山長江大橋、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武漢青山長江大橋、白鶴灘金沙江懸索橋、泰州長江大橋、澳門西灣大橋等超大型橋梁工程的設計工作;作為項目負責人設計了汕頭海灣大橋、西陵長江大橋等20座不同類型的橋梁。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