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從“對牛彈琴”説起(2)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0-21 11:10:13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這種心理變態現象無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文藝創作中都是習見的。人在悲哀、寂寞、孤獨中,在人世間得不到溫暖和同情之際,就必然寄情于自然,和小草對話,聽天籟之樂。“鄉無君子,則與雲山為友;裏無君子,則以松柏為友;坐無君子,則以琴酒為友。”元結:《丐論》載《全唐文》第三八二卷。尤其在忠貞賢士、怨悱君子眼中,則美人明月、芳草珍禽,無往而不可借之抒發我之懷抱,亦無往而不可自其窺見我之性情。荷蘭畫家谷訶(Gogh)曾經對一朵小花這樣説:“小小的花,你也能喚起我一種用眼淚都不可測知的深刻的思想!”轉引自豐子愷:《繪畫與文學》開明書店1934年版第23頁。在我國古典詩詞中這類詩句俯拾即是:

 

  溪水無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溫飛卿)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辛棄疾)

 

  綠水解人意,為余西北流。(李白)

 

  山光水色與人親。(李清照)

 

  帶酒邀青山,青山雖雲遠,亦似解公顏。(蘇軾)

 

  舊交只有青山在,壯志皆因白髮休。(陸游)

 

  正須閉口林間坐,莫道青山不解言。(王陽明)

 

  月亮也是親愛的伴侶和知音。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張泌)

 

  惆悵歸來有月知。(姜夔)

 

  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蘇軾)

 

  南窗兩橫卷,

 

  一讀一沾巾。

 

  只有三更月,

 

  知予萬古心。(楊萬里)

 

  李白對月最是一往情深,他説:“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他把月作為自己的知己,想像明月可伴他飲酒。後來蘇軾也這樣寫道:“已托西風傳絕唱,且邀明月伴孤斟。”明月又可送他遠行,“湖月照我影,送我到剡溪”;明月還可帶著他的心送朋友到遠方:“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竹子也特別受到人們的喜愛。晉王徽之把竹作為不可須臾離開的親密伴侶,他對朋友説:“何可一日無此君耶!”蘇軾有詩曰: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于潛僧綠筠軒》。

 

  清代畫家戴熙這樣寫道:

 

  微風報竹,修竹自語。

 

  下有幽人,與竹為侶。

 

  若聞竹語,屬我寫汝。

 

  寫竟問竹,竹笑而許。《歷代論畫名著彙編》第567頁。

 

  最使人動情的大概莫過於花了。古往今來咏花詩不知凡幾。杜荀鶴的《春閨怨》:

 

  朝喜花艷春,暮悲花委塵。

 

  不悲花早落,悲妾似花身。

 

  是其一例。這是以花自況,花亦我,我亦花,寄託了青春難再的感傷。《紅樓夢》裏黛玉的《葬花吟》更極沉痛之至: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黛玉為憐惜桃花落瓣,將它葬于花冢。後來來到花冢又哭吟此詩。她這種行為的確是夠“癡”的。但是不“癡”,她那紅顏薄命之嘆便沒著落了。

下一頁抒情是審美的,也是道德的(1)上一頁從“對牛彈琴”説起(1)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與癲狂》上
· 前言(1)
· 前言(2)
· 前言(3)
· 從“對牛彈琴”説起(1)
· 從“對牛彈琴”説起(2)
· 抒情是審美的,也是道德的(1)
· 抒情是審美的,也是道德的(2)
· 抒情是審美的,也是道德的(3)
· 抒情是自發的、自由的(1)
· 抒情是自發的、自由的(2)
· 人我不分即推己及人(1)
· 人我不分即推己及人(2)
· 人我不分即推己及人(3)
· 物我一體即推己及物(1)
· 物我一體即推己及物(2)
· 物我一體即推己及物(3)
· 物我一體即推己及物(4)
· 物我一體即推己及物(5)
· 非對象性思維談(1)
· 非對象性思維談(2)
· 非對象性思維談(3)
· “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而不傲倪于萬物”
·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
·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2)
·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3)
· 真善美都源於愛並趨於愛(1)
· 真善美都源於愛並趨於愛(2)
· “由仁義行,非行仁義”(1)
· “由仁義行,非行仁義”(2)
· “由仁義行,非行仁義”(3)
· “由仁義行,非行仁義”(4)
· “知的同情”與“高峰體驗”(1)
· “知的同情”與“高峰體驗”(2)
· “人由於不理解事物,就變為一切事物”
· 兒童生活在錯覺、幻覺的宇宙中(1)
· 兒童生活在錯覺、幻覺的宇宙中(2)
· 兒童的字典裏沒有“不可能”一詞
· “我就是那只死去了的鴨子”
· 對兒童“不能以理智的律令相繩”
· 兒童獨具慧眼(1)
· 兒童獨具慧眼(2)
· 童心是“絕假純真”之心(1)
· 童心是“絕假純真”之心(2)
· 童心是“絕假純真”之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