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原創

憂鬱的背後—— 來自重組家庭小學生的心理輔導個案

發佈時間:2024-12-27 08:00: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肖逸

三年級男生小丁,最近臉上總透著憂鬱的神色,心理課上的討論環節,同學們都積極參與,他卻一言不發。小丁原本的課堂參與度也很高,但最近這幾節課,他都顯得無法融入其中,我鼓勵他一起參與討論,他要麼搖頭拒絕,要麼就是只傾聽,不言不語。

上完《面對父母的爭吵》這一課後,我剛走出教室,小丁就追上我,怯怯地説:“肖老師,聽完課我心裏很難受,想和您聊聊。”

來到心理輔導室,小丁對我説:“您上的這節課,讓我想起了我爸媽從前總是吵架,吵著吵著就把感情吵沒了。”

接著,他又向我訴説了後面的故事。

爸媽離婚後,小丁跟隨爸爸生活,媽媽去了很遠的地方打工,幾乎不與他聯繫。前不久爸爸再婚,家裏多了一位新媽媽,新媽媽還帶來一位新姐姐。

新媽媽在沒和爸爸結婚之前,跟小丁關係還不錯,小丁也逐漸開始依賴她,但是新媽媽和爸爸結婚之後,尤其是大家住在一起後,就發生了很多的問題。例如,有次小丁在姐姐的書架上看到一本課外書,他有些感興趣,就拿走去沙發上看,姐姐發現後,和他發生了口角。新媽媽聽到他們爭吵,不分青紅皂白,先把小丁罵了一頓。諸如此類的情況還有不少,只要是和姐姐發生矛盾,新媽媽都偏袒姐姐。

對於新媽媽的轉變,小丁情感上很受傷,感覺自己受到了欺騙,難道新媽媽以前對自己的好,都是裝的?小丁和爸爸傾訴這些事,爸爸夾在自己和新媽媽之間也左右為難,而且爸爸經常出差,總不在家。現在只要爸爸不在,他就會搬到爺爺奶奶家住,等爸爸出差回來再搬回去。

學校裏的幾個好朋友,看出來他最近悶悶不樂,問他怎麼了,但他覺得自己的家事很難説出口,又有點懷疑這些好朋友值不值得信賴,萬一他們表面上跟自己很好,背後卻笑話自己呢?所以最近跟他們的交流也變少了,煩惱都壓在心裏,覺得很憋悶。

家庭變故帶來了什麼影響?

聽完小丁的訴説,我的心情也略微沉重起來。離婚在當代社會中是一種普遍的現象,離婚的父母選擇再婚,也是一件生活中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校園裏每個班級中都可能會有幾個離異家庭或者重組家庭的學生。

父母離婚、家庭重組這類家庭變故,會在社交、學業、情緒、行為等方面對孩子産生影響。但是,並非所有經歷過離異和家庭重組的孩子都會出現上述的問題,一些孩子可能適應得很好,或是得到了充分的社會支援,所以問題較小。

具體到小丁身上,他首先有比較明顯的情緒低落,這源於原本家庭生活的穩定感和安全感被破壞。父母的衝突、爭吵,以及關係的最終破裂,都對他的情感和心理造成了衝擊,讓他感到恐懼、焦慮、不安。在新媽媽出現後,他表現出了對新媽媽的依賴,説明他內心渴望一個完整的家庭。然而家庭重組後,他對家庭生活的穩定感和安全感還是沒能重建,反而加重了失落感和被拋棄的感覺。

家庭重組,還影響了小丁對人際關係的看法。新媽媽的行為,讓小丁産生了被欺騙之感,小丁的爸爸理應在當中扮演調解者的角色,可他並沒有做好這件事,小丁的被拋棄感就變得更強烈,同時也對人際關係有些失去信任感,變得內向、孤僻,不願分享自己的感受,回避社交活動。

心理老師提供了哪些建議?

● 記情緒日記

在輔導室內傾訴了自己的遭遇後,小丁當即就感到松了一口氣,説明傾訴對於排解負面情緒有效果。但這種效果往往是即時的,僅在傾訴完的那一刻會感到很釋放,而且面對面傾訴這種方式本身也有局限性。我問小丁,如果心理老師不在你身邊,你該和誰傾訴?這個問題把他難住了。

我告訴他,傾訴的對象不一定是別人,也可以是自己,比如寫情緒日記,記錄自己的情緒變化,描述情緒的觸發點,分析情緒背後的原因,思考你可以採取哪些方式來應對這些情緒。這是一種向內的情緒管理方法,是一個自我療愈的過程,相當於是做了一次心靈的“大掃除”,而且容易操作,只要你有紙、有筆就可以進行。

隨後我送給他一個筆電,希望他持續記錄情緒日記,嘗試自己管理情緒,如果遇到了自己不能排解的情況,就帶著日記本來找老師。

 提供看問題的新視角

小丁不能夠理解新媽媽的轉變,認為她從前對自己的好都是裝出來的。他有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但這種想法一定符合事實嗎?

我問小丁:“你覺得新媽媽除了有點偏袒姐姐之外,有在其他地方對你不好嗎?”小丁回憶了一番,發現其實並沒有。我隨即又問:“那你覺得,把偏袒説成欺騙,對新媽媽公平嗎?”小丁陷入了沉思。

於是我對他説:“你不妨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她也經歷了婚姻破裂,她的孩子也經歷了家庭重組,她更偏袒自己的孩子,其實不難理解。當然,這並不代表她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你就是正確的,我只是建議你不要輕易就把問題上升到欺騙這麼嚴重的程度。也許你更全面地了解她們一些,或許就能逐漸掌握與她們和諧相處的方法。”

隨即我又補充道:“對於你們家庭內部的矛盾,我只能提供一個看問題的新視角,最應該也適合去解決問題的,是你的爸爸。若你不介意,稍後我可以通過你的班主任,與他進行聯絡。”小丁點頭同意了。

在輔導結束後,我通過小丁的班主任,和小丁爸爸進行了電話交流,一是告知小丁融入新家庭的困難,二是提供一些改善的建議供他參考。

● 引導重返同伴關係

發展心理學認為,青少年與同齡人的交往有著成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年齡段的孩子有著共同的發展任務,也會遇到共同的困惑與危機,彼此間的交流與溝通可以營造一種歸屬感與安全感。

我建議小丁,要把與家庭成員的矛盾和校園內的人際交往分開來看,這是兩件事,不要混淆成一個問題,而且你和周圍的同學已經相處很長時間了,他們是什麼樣的人,你其實很清楚。

你不妨還像從前一樣,主動向好朋友們表達自己的感受。他們不一定能百分百懂得你的感受,也不能幫你解決什麼實際問題,但他們真的關心你的難過和悲傷,他們對你的傾聽、安慰、陪伴,正是友誼的體現。所以,不要再把自己封鎖起來,也不要再排斥和忽略同伴投來的關切目光了。(肖逸/鎮江實驗學校 中國網心理中國特約《心理與健康》雜誌供稿 網址:http://psy.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