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心理醫生的蛤蟆先生,教你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發佈時間:2024-12-02 09:31:48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蔣肖斌今年11月,《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已故作者羅伯特·戴博德的女兒路易絲·戴博德,首次來到中國,暢聊該書創作背後的故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英]羅伯特·戴博德著,陳贏譯,果麥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出品,2020年8月版
書中,羅伯特通過陷入抑鬱的蛤蟆先生和心理諮詢師蒼鷺的互動,探索蛤蟆先生愛炫耀、自卑性格和抑鬱情緒的來源,指出童年經歷會對人格産生深刻的影響,並闡釋如何在心理上實現真正的自我成長,成為獨立自信的人。
羅伯特·戴博德與自家院子裏“蛤蟆先生”雕像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路易絲説,父親對這本書非常自豪。生前他一直開玩笑:“我知道這本書會賣出百萬冊。”但當時只賣出了8萬冊,家裏人安慰他:“你冷靜一點,不要這麼自信。”如今,該書僅在中國的銷量就突破了500萬冊。
路易絲透露,她父親在書裏悄悄藏了很多個人的痕跡。比如,蛤蟆先生第一次打電話給諮詢師蒼鷺時,他所撥打的那個電話號碼就是父親本人的電話號碼。
路易絲給讀者簽名。出版方供圖
路易絲長大後也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這與父親的影響不無關係。最開始,她接受了護士培訓,但她發現,自己在做護士的時候,最喜歡的是跟病人交流、聆聽病人的心聲。於是,她轉而學習心理,在醫院裏給病人們提供心理支援服務。
路易絲(左一)在北京的一場對談活動中。出版方供圖
在這本書中,“心理上的長大成人”是一個重要主題。路易絲認為,第一步是要有意識地覺察自己的感受,然後,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任。比如,你覺得自己有一些掙扎、糾結,你就告訴自己“我應該找個人聊一聊”。那個人或許不是心理醫生,而是你的朋友或者是別人,但你需要邁出這一步,這是你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任的第一步。
在羅伯特·戴博德組織的領導力項目中,會有學員比較怯懦地提問題;他就會用一些話術故意激怒學員,讓他們感受到憤怒的情緒,從而更努力地説自己想説的、做自己想做的。
路易絲説,蛤蟆先生之所以能發生改變,首先是因為他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想走出困境。他自己走到諮詢室,和蒼鷺簽訂協議,一次次諮詢,最終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圈。
路易絲表示,做諮詢的過程並不總是讓你感覺到很舒服、很溫暖、很愉快,也有讓你很尷尬的情況。但是蛤蟆先生願意冒這個險——願意説出從未對別人説出的、傷心尷尬的人生經歷。這個過程也許會讓你感覺到不舒服,但這是你必須冒的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記者蔣肖斌)
四川省召開新時代教師心理健康專題研討 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2024-12-02
如何避免高中生滑向“四無”陷阱?心理專家從“快樂計算表”説起2024-12-02
心理問答|家長如何減少焦慮對孩子的傷害?2024-11-29
湖南擬立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父母不得阻攔孩子接受心理諮詢2024-11-29
睡個好覺很重要!華南師大舉行青少年睡眠與心理健康研討會2024-11-29
擔心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英國一社交平臺將限制青少年用美顏濾鏡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