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干預:公益連結多方力量,醫務社工和社區互助成為關鍵
發佈時間:2024-07-29 10:02:14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石文君韓紅基金會抑鬱症干預項目多元論證會現場 活動方供圖
“抑鬱症在高校中算是呈現高發態勢,包括中小學。大學生面臨的壓力跟中學生是一樣的。”北京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系教授劉繼同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説道。
近年來,抑鬱症發病群體呈年輕化趨勢。《2022年國民抑鬱症藍皮書》顯示,18-40歲人群抑鬱症佔比為65.14%,18歲以下抑鬱症患者佔比30.28%,抑鬱症給患者的生活、工作、學習等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關注抑鬱症群體,特別是青少年群體具有緊迫性,需要動員和集合各方社會力量共同參與。
為積極尋求干預抑鬱症的有效方式和方法,近日,北京市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下稱“韓紅基金會”)在北京召開抑鬱症干預項目多元論證會,邀請來自政府、醫療機構、高校專家、社會組織、企業、媒體等各方代表通過線上參與、線下討論的方式各抒己見,共同參與到對抑鬱症採取聯合干預行動的隊伍當中。
精神衛生醫務社工發揮重要作用
韓紅基金會副秘書長王毅介紹了韓紅基金會抑鬱症干預項目調研成果,以及建立抑鬱症社會支援體系的初步設想。“就像人在意外或疾病發生時需要採取急救措施一樣,當精神健康問題發生時也需要急救。但事實上,從臨床上看,遇到精神健康問題時,只有少數人會首先主動向專業人士求助。這個時候,身邊人及時、有效、專業的幫助更加關鍵。如果能在問題出現時獲得親友、朋輩的支援,對於當事人進一步尋求專業幫助將極為有利,這也是我們最初設計這一項目的初衷。”
據了解,2020年韓紅基金會在京鄂兩地啟動了“醫務社工體系建設”項目以來,截至2023年底,累計支援65家醫療機構開展駐崗醫務社工服務,直接服務超過10萬人次。“我們也特別發現,精神衛生醫務社工的介入,可以在精神障礙患者的就診、治療、康復以及社會回歸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這也是我們接下來想與各位重點探索的方向之一。”
據悉,自疫情以來,精神障礙患者需求居高不下,大部分綜合醫院精神疾病專科工作量急劇增加,北京醫院協會醫務社會工作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克霞表示,由專業醫務社工參與,完善患者診前、診中、診後的社會支援體系非常必要且迫切。
然而,醫務社工的專業性是服務患者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不少參與討論的社工機構代表一致認為,抑鬱症患者服務需求具有特異性,應當注重精神衛生專科方向醫務社工的能力培養,先“培”後“用”。
“醫務社工是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除了直接服務病人,更重要的是可以組織協調病友開展社區互助活動。病友之間可以相互幫助,醫務社工也可以幫忙連結更多資源給病友們,更好地實現抑鬱症干預效果。”劉繼同對《華夏時報》記者説道。
抑鬱症干預:科普先行,開展社區互助很重要
“科普先行,宣傳教育是現在很緊迫的一件事情。很多人對基本的精神健康知識不了解,現在迫切需要一本由專業醫生編寫的精神健康讀本,全方位普及精神健康知識,普通人一看就能明白,還可以馬上應用。”劉繼同向記者説道。
當前,抑鬱症在傳播過程中還存在污名化的情況,不僅容易讓大眾對其造成一定誤解,還會增加患者的病恥感,影響治療進程。因此,與會媒體及北京字節跳動公益平臺代表表示,應該形成良好的聯合倡導模式,擴大科普資訊的覆蓋面,防止對抑鬱症的污名化,並可積極擁抱數字化技術。
此外,劉繼同認為社區互助會形式是幫助抑鬱症患者治療,回歸社會生活的重要形式。“社區互助是抑鬱症干預重要形式,抑鬱症很多特點,症狀和細節,可能得過抑鬱症的人會比醫生更加清楚,病友在社區互助會可以通過講述自身經歷幫助到更多人。”劉繼同表示,社區互助會還可以幫助患者降低病恥感,緩解醫療資源緊張等情況。
據記者了解,抑鬱症等精神障礙患者在干預和治療過程中,獲得同伴的支援尤為重要,“抑鬱症干預最重要的就是獲得同伴支援,病友的患病經歷有相似性,他們可以快速理解相互交流的資訊,並獲得有效的解決辦法。抑鬱症康復過程中,還涉及患者自身成長問題,通過社區互助,分享自己的抑鬱症干預經歷,患者可以讓自身價值得到昇華,實現生命的意義。雖然得了抑鬱症會感到很痛苦,但是通過參加互助會,聆聽別人分享的故事,他們就可以感受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也能幫助自己快速重拾對生活的信心。”劉繼同説道。
韓紅基金會抑鬱症干預項目多元論證會嘉賓合影 活動方供圖
經過熱烈討論,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抑鬱症所帶來的諸多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醫療衛生的範疇,精神健康友好環境建設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參與,而有效干預也必將依靠政府、醫療機構、社會組織、高校、中小學、企業、社區、媒體的共同關注與多元參與。
據悉,“韓紅愛心·抑鬱症干預”項目旨在通過支援者賦能、駐崗社工服務以及精神健康環境友好承諾等方式,搭建跨部門合作的抑鬱症患者社會支援體系,循證探索醫務社會工作在抑鬱症患者就診、治療、康復、社會回歸當中的作用,並將秉承“讓人人享有健康公平”的願景,支援抑鬱症干預從城市進入縣域及農村,助力更多飽受抑鬱障礙折磨的人群獲得人人可及的精神健康服務和社會支援。(華夏時報記者石文君)
謹防“開學綜合徵”!家長應關注這些求助信號2024-08-28
心理中國論壇 | 兒童心理健康的挑戰與應對2024-08-28
代表建議加強公立綜合醫院精神衛生學科建設,國家衛健委答覆2024-08-26
心理中國論壇 | AI如何賦能心理健康教育2024-08-26
心理百科|冥想與放鬆:慢病患者的身心療愈之道2024-08-26
大咖會客廳 | 傅春勝:觀人觀己,從衝突走向幸福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