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心靈檔案

家庭諮詢室丨心理“孤兒”,如何走出“至暗時刻”

發佈時間:2024-06-27 15:20: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劉菲

眼前憂鬱痛苦的她,數年來度過了無數不眠之夜。伸出手幫幫她,這個孩子會帶給人意想不到的驚喜!

一對“奇怪”的母女

開學一個多月了,一天晚上,諮詢室來了一對“奇怪”的母女。媽媽身高一米六多,穿著時尚,笑容滿面,很有精神。而孩子身高也有一米七,穿著一身黑,微微駝背,憂鬱沉默,看起來似乎比媽媽矮,甚至比媽媽蒼老。

母女落座後,媽媽便對我説,孩子今年高三,成績不理想,家裏很著急。但是具體情況她也不是很了解,讓孩子自己單獨和我説。聽罷,我覺得更加奇怪了。從業18年來,我給上千個家庭做過諮詢,大多數媽媽都很焦慮,見到諮詢師,會有一肚子關於孩子的問題。但這對母女錶現特殊,除了孩子厭學,其餘問題,當媽媽的都不了解。我心中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其中定有些緣由,也許正是孩子問題的癥結所在。

我和孩子面對面入座,發現她有些緊張,全身緊繃,低頭不語。我安靜地坐在她旁邊,觀察到她的情緒稍有緩解後,輕聲説:“咱們先互相認識一下,好嗎?”得到她的同意後,我先介紹了自己,大致給她講了一下我這18年一直都在做青少年的大朋友。我一邊講述,一邊觀察她的身體動作,發現她雖然低著頭,但僵硬的身體開始放鬆下來。於是,我詢問她是否願意分享自己的故事。孩子慢慢地抬起頭,看著我,開口的第一句話是:“我前幾天18歲生日,媽媽問我想要什麼生日禮物,我告訴她如果真要送我生日禮物,就給我找位心理諮詢師吧!我感覺我要崩潰了!”話音未落,她的眼淚就滑落下來。

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女孩

她叫小方,5歲前一直和父母、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平時父母回家晚,對她的關注很少,大多數時候是爺爺奶奶在照顧她。5歲時,父母離婚,她被判給了母親,並開始與姥姥一起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各自組建家庭,她和父親兩年都見不到一次,也很少和母親接觸。姥姥是位退休教師,性格很強勢,對小方的生活和學習都有嚴格要求,包括晚上睡覺。姥姥要求小方獨立,在自己的房間單獨睡覺,但她特別害怕,卻不敢和姥姥説。

這樣的生活持續到初二,小方開始出現失眠、嘔吐等症狀。當時去醫院檢查了身體,醫生並沒有發現器質性的問題。可是她每天都感到身體疲憊,無法集中精力學習,下午上課時更是力不從心。晚上到家後,她本想再看看書,但全身酸痛使她倒在床上就動不了。夜裏,她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有時小方會猶豫是否給父母發資訊,但又擔心他們會厭煩自己,常常折騰到兩三點才睡著。早上6點多,她就被姥姥叫起來上學,未得到充分休息,身體負擔沉重,於是到了學校,又是昏昏沉沉的一天。

從去年開始,小方的失眠更加嚴重,白天上課腦子一片混沌,完全聽不進去課程。可是,她心裏越著急越聽不進去。另外,她開始頻頻出現突發性驚恐、心慌、胸悶、手足發麻、手心出汗等症狀,每次都持續10分鐘左右,甚至經常喘不上氣。

我給小方做了測試,診斷結果為輕中度焦慮、中重度抑鬱。通過和小方的溝通與分析,其身體症狀都是由長期積累的抑鬱情緒所導致。由於撫養人的原因,她從小就缺乏安全、穩定的愛,導致她感到自己被忽視、不被愛、不被重視,極度缺乏安全感,屬於心理上的“孤兒”。

我給小方和她的母親詳細説明瞭診斷結果後,媽媽很懊悔自己常年忽視孩子而對她造成傷害。最終,我們制定諮詢目標:幫助小方的抑鬱和焦慮情緒降到輕度,讓失眠、驚恐、喘不上氣等身體症狀得到緩解,同時,考慮到小方目前正處於高三的關鍵階段,希望通過諮詢幫助她儘快適應緊張的學習節奏。因此,我計劃先通過家庭治療實現孩子和父母之間的和解,幫助孩子相信自己是被愛的和值得被愛的,從而增強安全感,緩解焦慮和抑鬱情緒。

和解與接納

家庭治療需要小方的父母都參與其中。經過溝通,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做法已深深傷害了小方,渴望彌補這些年孩子缺失的愛。但雙方因長期缺乏溝通,不知道如何表達愛。我建議父母各自給小方寫一封信。

在家庭治療過程中,父母分別念了自己給小方寫的信,將內心的愛和虧欠都傳遞給她,同時小方也勇敢地表達了自己對父母之愛的渴望。最終,一家三口擁抱在一起,小方在父母的懷中淚如雨下。這一刻,小方原諒了父母,她感受到了自己是被愛的。儘管這份愛來得有些遲,但終究還是來了。

在後續治療中,小方陸續講述了從小到大的經歷和感受,父母認真傾聽,並及時給予反饋。當小方害怕時,父母伸出手臂把她抱在懷裏;當小方憤怒時,父母表達對她感受的理解,並對自己給她造成的心理影響真誠地説“對不起”;當小方開心時,父母和她一起慶祝,和她一起開心……在整個家庭治療的過程中,父母重新見證和參與了對小方而言重要的一段段經歷,就好像和小方一起重新長大。小方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彌補了愛的缺憾,內心的創傷也開始逐漸癒合。

小方不斷得到療愈和成長,變得越來越自信、開朗。最終,她的病情從中重度抑鬱恢復到正常,身體症狀也基本得到緩解。尤其是睡眠得到很大改善,失眠、噩夢等現象基本消失,白天學習的精力也充足了很多。

其實以前有不少人問過我,抑鬱症康復之後會變得比之前更加強大嗎?這是很多人的疑問。這些年來,我接觸過許多抑鬱症患者,根據我的經驗,我可以很肯定地説:“大多數的抑鬱症患者康復後,會比之前的自己變得更加強大。這種強大體現在他們的覺悟和體驗上,比如他們會懂得如何愛自己和取悅自己,懂得做事情的方式方法,會更加熱愛生活和珍惜自己的身體,等等。”

之後的小方也給了我更多的驚喜。聰慧的她用了半年時間,跟上了學校的復習進度,最終以600多分的優秀成績考上了自己心儀的211大學。在小方身上,我看到了蓬勃的生命力。雖然她經歷過很多創傷和痛苦,但並沒有放棄“解救自己”。正是這種“不放棄”,讓她在18歲生日時推開了心理諮詢室的大門,在高三這個重要的節點上,選擇了情緒療愈和不斷成長。

小方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與我分享了她的喜悅。我對她説了這樣一段話,同時也送給所有在抑鬱情緒中艱難前行的朋友:“最崎嶇的路,你已度過;最苦的滋味,你已嘗過。願你未來之路皆是坦途,每分時光皆是甜美!”(文 | 劉菲  資深心理諮詢師  中國網心理中國特約《婚姻與家庭》雜誌供稿 網址:http://psy.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