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叢斌:心理健康貫穿人的整個生命週期
發佈時間:2024-07-23 10:05:42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張夢凡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常常能聽到家長們對孩子學業壓力的抱怨,也能在網路上看到青少年因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而尋求幫助的求助資訊。這些現象不禁讓人思考,為何在這樣一個資訊爆炸、資源豐富的時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卻日益凸顯?是家庭環境的缺失,還是個體心理承受能力的不足?這些疑問如同迷霧中的燈塔,指引著我們去探索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深層原因。
“你知道嗎?現在的孩子,面臨著比我們那個年代多得多的壓力。”在第十六次全國心理衛生學術大會召開前夕,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北醫科大學教授叢斌接受記者採訪時感慨地説,“他們不僅要學好書本知識,還要參加各種興趣班、培訓班,小小的肩膀扛起了沉重的負擔。這種壓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釋放和疏導,很容易引發心理問題。”
叢斌表示,青少年健康是一個多維度的問題,需要從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智力健康三個方面進行全面關注。心理健康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佔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青少年的心理壓抑和焦慮不僅會影響他們的神經系統發育,還會對其認知能力、評價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和改造能力産生深遠的影響。他解釋,神經系統的發育從受精卵開始,一直持續到成年,而青少年時期正是這一系統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在這一階段出現心理問題,將會對青少年的未來産生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20%的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問題。而在我國,這一比例可能更高。心理壓抑和焦慮不僅會影響青少年的神經系統發育,還會顯著削弱其認知能力、評價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
為應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也強調,要促進青年全面發展,關注青年心理健康問題。
叢斌認為,要全面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準,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家庭作為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家長應時刻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和支援。學校則應成為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場所,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社會則應為青少年提供更多展示自我、實現價值的平臺,幫助他們建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數據顯示,家庭環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尤為顯著。在和睦、溫馨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其心理健康水準往往較高;而在緊張、冷漠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則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因此,家長們應更加重視家庭氛圍的營造,為孩子創造一個有利於心理健康成長的環境。
學校作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更應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務工作。學校可以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組織心理健康講座和活動等方式來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同時,學校還應該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來幫助學生應對心理問題和危機事件。
社會作為青少年成長的重要環境之一,也應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社會可以通過建立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和平臺、提供心理健康資源和資訊等方式來支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展;同時社會還應該加強心理健康宣傳和教育工作來提高公眾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我們要打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讓青少年在愉悅的氛圍中自由成長。”叢斌説,“全社會都應當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援和幫助。”
針對當前教育體系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叢斌認為,目前學校課程設置過於強調記憶和應試,忽視了對學生興趣、探索精神和自由發展的培養,這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帶來了心理壓力。教育部門應優化課程設置,減少不必要的考試壓力,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家庭和社會也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共同為青少年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心理健康問題的具體表現多種多樣,如抑鬱症、焦慮症等。長期的心理壓抑和焦慮不僅會導致心理疾病的增加,還會影響青少年的智力發育和社會適應能力。例如,一些學生可能因為心理壓力過大而出現學習困難、社交障礙等問題,甚至可能影響到他們的未來發展。
我國需構建系統性的心理衛生教育體系、防禦體系與干預體系,涵蓋硬體與軟體各方面。作為全國性、行業性的社會組織,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要繼續堅持“四個面向”,把心理健康和全面健康的關係説清楚,把心理健康的重要科學問題梳理出來,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持問題導向,堅持面向國際前沿。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複雜而艱巨的社會任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支援來解決它。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下,我們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共同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撐起一片藍天。
“其實,心理健康是一個需要持續關注和維護的重要方面。”叢斌再次強調,“它貫穿於人的整個生命週期,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應該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光明網張夢凡)
中國校園心理服務標準化示範工程湖北省試點工作正式啟動2024-07-23
親密關係 | 學會“三贏溝通”,穩住愛發火的伴侶2024-07-23
十省一市心理教師同場競技:脫口秀、創新心理課精彩紛呈2024-07-22
情緒與壓力管理 | 讀懂自己的“無聊” 用這些方法嘗試改變2024-07-22
心理療愈小錦囊丨如何正確地提供“情緒價值”?2024-07-22
中科院院士陸林:關於精神疾病的解決,我寄希望於人工智慧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