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重慶打造“心·希望工程” 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發佈時間:2024-04-28 11:32: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李川

在重慶市江津區先鋒鎮保坪村,“鄉見·青少年推介官”在為鄉村“代言”。重慶市青基會供圖

在重慶市奉節縣長安土家族鄉黃龍小學,師生組織開展“拒絕校園欺淩,共建平安校園”主題班會。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川/攝

在重慶市聚奎中學校,有一間80平方米的心理輔導室,其有一個去心理化的溫暖名字:心靈成長驛站。

2023年12月,時隔半年,林淩(化名)再度走進這熟悉的地方,輕鬆地與聚奎中學校心理教師石萍主動分享自己的大學生活,回憶高中生活的點點滴滴。

就在半年多前,林淩還是一名就讀于聚奎中學校、存在自殺傾向和自殘行為的高三學生。

在重慶,新時代希望工程將“新”聚焦於心,通過豐富多彩的項目和活動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幫助他們體悟鄉村振興的魅力、提升綜合素養。

“心·希望工程”:打造青少年健康成長避風港

在石萍的記憶裏,第一次見到林淩是2023年2月的最後一天。

第一次心理輔導,歷時一個小時,石萍選擇了傾聽和陪伴,讓林淩敞開心扉傾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一個多月後,林淩第二次主動走進心靈成長驛站。

諮詢過程中,石萍了解到林淩喜歡攝影,會分享平時拍攝到的美景圖片。“我引導他難受時不要強迫自己,適當放鬆休息,通過攝影找到生命的價值,給予其情感支援,逐步改善自我評價”。

在石萍的引導下,林淩的情緒漸漸有了變化。2023年5月26日,林淩第三次走進心靈成長驛站。

“林淩眼神不再躲閃,腳步輕盈,臉上笑容增多,聲音較之前清晰、洪亮。”石萍説,林淩跟她分享了近期遇到的美好事情——交到了好朋友,對未來不再憂慮……“更難能可貴的是,林淩表述已無自殺的想法及計劃”。

10天后,林淩順利參加了高考,並考入位於重慶市的一所高校。

入職重慶市聚奎中學校一年來,石萍每天都會面對存在或大或小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林淩只是其中一個。

在設計溫馨的心靈成長驛站,配備有心理沙盤、心理健康書籍、音樂放鬆椅、抱抱熊等硬體、軟體輔助設施。這間驛站及輔助教學教具由重慶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重慶市青基會”)統一援建及配備,以支援學校提高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和干預能力,使其具備心理健康教育、個體心理輔導、心理測評、心理健康檔案管理等功能。

近年來,全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多發並受到各界重視。為充分了解重慶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2020年至2022年,團重慶市委對全市38個區縣的 10.8萬名中小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狀況的測評調查。

調研數據顯示,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中小學生分別受到抑鬱症、敵對心理、情緒困擾等方面的影響和侵害。

為此,2021年,重慶市青基會開展青少年心靈成長項目,組織親子團輔、教師培訓活動,培養一大批心理健康教育種子教師,為中小學學生提供個性化心理健康服務,探索出一個可持續、可複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新模式。

2022年,重慶市共青團啟動實施“心·希望工程”,通過打造一片“實踐園”、組建一支“親友團”、建設一批“成長社”、繪製一張“心電圖”、構建一道“防火牆”、開通一班“直通車”、鋪設一條“回歸路”等“七個一”工作抓手,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重慶市青基會在原青少年心靈成長項目基礎上,積極開展“心·希望工程”項目。如今,包括聚奎中學校心靈成長驛站在內,重慶市青基會已在全市援建17個心靈成長驛站、培訓教師550名、心靈成長活動惠及人數2400余人次。

“鄉見·青少年推介官”:感悟鄉村振興,為鄉村“代言”

“一馬平川鶴嶺走,萬紫千紅滿山丘,片片橙紅挂山頭,香麻花椒譽神州……”2023年5月初,在重慶市江津區先鋒鎮保坪村,來自重慶市麻柳小學、星光學校、四牌坊小學等學校的 14名小學生唱起川劇,通過傳統聲腔結合新編唱詞表達著對保坪村新貌的感悟和收穫。

此行他們還有著一個特殊的身份:“鄉見·青少年推介官”。

2023年4月,為助力鄉村振興,重慶市青基會發起“鄉見·青少年推介官”鄉村振興助力行動,旨在通過豐富多元的活動,讓青少年走近鄉村振興、體驗鄉村振興、見證鄉村振興,真正地參與鄉村振興。

第一站,重慶市青基會選在了保坪村。

保坪村是江津區先鋒鎮基層治理的先行示範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也是全國鄉村旅遊示範村,被譽為稻米之鄉、柑橘之鄉、花椒之鄉。村中不僅有青山綠水、田園風光,也有米花糖製作技藝等非遺文化。

在保坪村的 3天時間裏,來自不同學校的“推介官”住到農戶家中,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在實地參觀走訪中,嘗試獨立思考、理性分析鄉村振興的方法和經驗。

在戴勤業、韓玉嬌等“鄉見·少年推介官”的筆記中,記錄著關於保坪村的點點滴滴,也是他們此行的見聞與收穫。

重慶市青基會負責人表示,“鄉見·青少年推介官”系列活動集鄉村振興、心靈成長、勞動教育于一體,旨在引導青少年通過真實場景下的項目制學習參與鄉村振興項目,通過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流程,探究新時代下的鄉村振興課題。

“在層層推進的調研、學習過程中,完成從知識到技能,從技能到品格的轉化,使青少年發現並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促進他們心理更全面、更健康發展。”該負責人表示。

迄今為止,“鄉見·青少年推介官”鄉村振興助力行動已開展3期,除第一站保坪村外,先後組織不同年齡段青少年走進酉陽縣花田鄉何家岩村、銅梁區少雲鎮高碑村開展“鄉見·青少年推介官”鄉村振興助力行動。

線上支教:讓大山深處的孩子不缺席素質教育

數字螢幕上,來自重慶師範大學的大學生支教志願者圍繞《真正的好朋友》《健康的人際關係》《對抄襲説不》《我的時間我做主》《會説話的情緒》等課程展開講述。重慶市奉節縣長安土家族鄉黃龍小學的學生們端坐在課桌前,認真聆聽。

這是由重慶市青基會聯合騰訊SSV數字支教實驗室開展的“線上支教建功鄉村振興”項目上的一幕。

該項目自2022年10月啟動實施以來,已開展3個學期,涵蓋重慶市城口縣、奉節縣、巫溪縣、酉陽縣、彭水縣等地區偏遠學校近200所,招募大學生志願者3520名,受益學生13650名。

重慶市青基會聯合騰訊公司在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援和指導下,依託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通過開發企鵝支教平臺,幫助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地區中小學校引入優質素質教育資源,助力鄉村學校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在項目開展過程中,地方學校教師配合支教志願者,形成“志願者線上授課+項目學校本地老師協助”雙師課堂模式,幫助孩子們通過線上課堂更好地學習普通話、健康與幸福、科技以及閱讀與表達等各方面知識。

課堂上,線上支教志願者遠端直播授課,線下老師在教室進行教具分發、課堂組織、輔助問答;課堂下,兩位老師發送點評作品,共用教學資源,追蹤教與學的效果。

位於七曜山脈深處的黃龍小學交通極為不便,全校 100多名學生以留守孩子為主。黃龍小學大隊輔導員郭天鳳表示,針對留守兒童為主的具體情況,學校會經常組織開展以健康、安全等內容為主題的班會。

據介紹,2022年“線上支教建功鄉村振興”項目啟動後,黃龍小學積極報名申請,希望為孩子們提供更為豐富、系統的課外知識學習。同年11月1日,雲支教課程以一則《阿拉丁神燈》的故事拉開序幕,大學生支教志願者以寓教于樂的方式與孩子們互動,針對孩子們平常遇到的困惑和難題進行講授。截至目前,雲支教課程以每星期一堂課的頻率開展,為孩子們答疑解惑、開拓視野。

在城口縣東安鎮中心小學,2023年春季學期,該校學生一起線上學習了10節“健康與幸福”課程。語文老師鄭學成表示,學校大部分孩子家長外出務工,孩子們由老人監護,部分孩子存在心理健康問題。通過學習自信與交際課程,一些原本性格內向的孩子逐漸敞開心扉,主動和同學交往,之前不願意上講臺的孩子逐漸變得勇敢,積極主動登上講臺。這些課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們,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

大山內外,點燃希望、奉獻愛心的故事,仍在繼續。(中國青年報 記者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