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戴上手環答題,就可為心理“畫像”—— “心靈捕手”走進現實

發佈時間:2024-03-26 08:40: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李源

上世紀90年代末期,一部名為《心靈捕手》的勵志電影給許多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在心理學家桑恩的啟迪下,性格叛逆的數學天才威爾逐漸敞開心扉,不僅消除了人際隔閡,還成就了一番事業。

儘管《心靈捕手》的故事是虛構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如何更好理解人類心靈的複雜性值得深入研究。

3月19日,由脫胎于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中科心研,攜手武創院和長江科服共同成立的湖北中科人因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科人因”)在湖北完成首例市場化應用。

中科人因自主研發的“崗位勝任力測評系統”,成功協助某省直事業單位為百餘位應聘者完成“心理畫像”,助力精準招聘。

中科人因總經理宋楊説,借助武創院人因工程研究所平臺優勢打造的“心靈捕手”,不僅將為千行百業深度賦能,還將助力武漢崛起人因工程應用的産業高地。

“向用人單位展示更真實的我”

3月19日10時,某省直事業單位招聘候考室內,10余名應聘者正在準備面試。

與常規面試流程不同,在與考官面對面交流前,每位應聘者都要參加一場名為“崗位勝任力測評”的加試。

中科人因工作人員介紹,“崗位勝任力測評系統”通過對答題者答題成績、答題效率以及答題過程中健康數據的綜合評判,可從注意力、記憶力、創造力、抑制控制能力、抗壓能力等多個維度對答題者進行“心理畫像”,科學評價其各方面能力水準。

應聘者小雨(化名)完成測評後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答題時整體比較從容,但遇到一些“難題”“怪題”難免緊張,會有心跳加速的感覺。

這些可能引起答題者情緒波動的題目其實是有意為之。例如在多道簡單問題後設置一道難題,智慧手環就能精準記錄答題者可能發生的情緒變化,作為評價答題者應變能力的依據。

小雨認為,情緒不佳、狀態不好等客觀情況可能導致應聘者在面試時發揮失常,而通過人因工程這樣的科學評價手段,可以向用人單位展示更真實的自己。

該省直事業單位人事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與中科人因開展合作是對科學招聘、精準招聘的一次有益嘗試,“此次測試結果將作為招聘參考,未來將視情況逐步加大其評價權重,確保將最適合的人才匹配到最需要的崗位”。

“我們來武漢的決定是正確的”

3月22日,南非共和國駐華大使謝勝文一行參訪武創院。在武創院人因工程研究所,他體驗了一把人因工程“讀心術”。

“數據顯示,您現在的心情非常愉悅。”謝勝文戴上智慧手環,心率、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等數據實時顯示在螢幕上。不一會,工作人員就將數據分析結果告知謝勝文。

這款名為“心晴表”的智慧手環由中科心研開發,可為用戶提供實時身心健康數據展示、諮詢、指導等一體化服務。其內部搭載了9顆我國自主研發的晶片,100%自主可控。

中科心研落地武漢前,“心晴表”已在特種領域實現應用,但距離規模化、市場化還有一定距離。武創院啟動運營後不久,雙方在中國科學院的撮合下建立起聯繫。“武創院看好人因工程産業發展,併為中科心研科技成果在漢轉化規劃了清晰路徑,中科心研最終決定落地武漢。”宋楊説。

2022年底,武創院人因工程研究所通過專家諮詢論證,2023年10月,中科人因完成註冊入駐武創院本部大樓辦公。2023年底拿下首單業務,2024年3月在本地開展市場化應用。發展速度之快令人刮目相看。

依託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中科心研在7年發展歷程中積累了大量具備轉化前景的科研成果。武創院作為“組局者”,充分發揮了對創新主體和創新資源的聚合、引導和撬動作用,既為企業的科技成果找到了轉化和應用場景,也為武漢探索人因工程産業發展增添了動力。“事實證明,我們來武漢的決定是正確的。”宋楊説。

“武漢發展人因工程恰逢其時”

務實的合作關係一定相互吸引、雙向奔赴,武漢牽手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過程就是例證。

“武漢對中國心理學發展的推動,始於上世紀80年代,特別是在心理學人才培養和知識科普方面,武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航空心理中心主任宋華淼説,中科心研基礎研究實力雄厚,武創院作為新型研發機構,在科研成果轉化機制上具有較強優勢,二者可以相互賦能。

早在2005年,武漢就率先建立了全國第一所公立心理醫院,並探索形成開放式病房服務模式。近20年來,依託心理醫院,武漢已培養出一大批臨床心理治療師和心理醫生團隊,諸多國家級、國際級心理學培訓項目均落地武漢,持續助推武漢心理衛生資源、醫生數量、床位、機構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位居前列。

“武漢發展人因工程恰逢其時。”中科心研總經理、聯合創始人史德飛認為,從全國範圍內來看,武漢發展人因工程優勢明顯。依託武創院人因工程研究所,中科人因將在漢打造社會心理服務、典型作業任務模擬、人因實驗與數智化評估和特殊作業環境模擬等4大技術創新中心,以及多模態感知計算實驗室、人因工程研究中心、科技轉化研究中心等3大平臺,推動諸多應用場景實現産業化,引領帶動武漢乃至中部地區人因工程相關産業創新發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李源 實習生朱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