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心理百科

心理百科|四個方法,讓孩子被欺負不再沉默

發佈時間:2024-03-26 08:45: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辛理

近期,幾則校園欺淩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孩子在被欺負、被傷害的時候,往往選擇保持沉默,沒有向老師或家長傾訴。這不禁讓人深思:沉默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如何預防孩子在校被欺負?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王曉霆表示,在以往接待的校園欺淩類案例中,不少孩子因害怕被報復、有自卑羞恥感或是對家長、老師缺乏信任而最終選擇了沉默,與孩子建立安全高效的溝通橋梁、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等,或許是預防此類事件的關鍵。

(一)設置“家庭會議”制度。父母或其他養育者,可以在每週固定時間,召開一個“家庭會議”,家人們聚集在一起,分享彼此一週的經歷,這樣有助於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和學習動態,以及細微的情緒變化。當家長髮現孩子有異常時,應給予充分的情感支援、提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二)給孩子課間“鬆綁”,有助於在自然互動中提早發現端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的惡性欺淩事件都是從看似不起眼的“惡作劇”開始的。老師切莫一味做“和事佬”,對待孩子之間的衝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應及時、主動地進行干預。

(三)形成互幫互助、共同抵制校園欺淩的氛圍。校園欺淩除了身體傷害,還包括辱罵、譏諷、嘲弄、挖苦、歧視、傳播謠言、社會孤立等。學校應鼓勵孩子們建立健康的友誼關係,互相支援和保護,可以通過相關課程和活動,培養學生的正義感和同理心。

(四)利用心理諮詢機構等社會資源,每年定期為孩子提供專業的心理評估與心理輔導。大量國內外研究證明,校園欺淩事件的施暴方大多在成長過程中伴隨顯著的異常行為,如:故意破壞他人或公共財物,虐待動物,持久對抗,易激惹,充滿消極、憤怒、敵對等情緒,儘早幫助孩子處理內心的創傷,將校園欺淩的種子扼殺在搖籃裏,才能讓所有孩子在安全有愛的環境中成長。(上海黃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