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原創

董奇:當前我國學生心理健康評估方法問題突出 導致結論多樣

發佈時間:2024-03-23 13:42:4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辛理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董奇

中國網心理中國3月23日訊 3月20日—3月22日,首屆“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經驗交流大會”在山東省濱州市召開。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董奇在大會上指出,當前我國在學生心理健康評估方法上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心理評價指標缺乏系統性,部分已有工具的規範化、標準化程度不高,導致很多數據結果不一、結論多樣;對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的判斷出現很多不同觀點,使得教育干預措施針對性不夠。

董奇説,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是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中,非常重要的板塊。建設高品質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是一個高度綜合性、系統性的工程。對此,董奇提出五點建議。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未來的關鍵成效取決於對問題的精準把握和原因的深刻分析。比如,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診療仍存在就診意願低、拒絕求助;不能及時快速轉介,病情被耽誤;診療資源和服務能力不足、精神衛生資源分佈不均衡,診療水準有待提高等突出問題。

二是堅持政策創新。現在社會心理服務的試點工作基本是在區、縣、地級市,但從全省角度,並沒有真正的統籌政策,沒有真正意義的省級層面試點單位,這個問題不解決,區、縣、地級市試點中的很多問題沒有能力解決。所以試點必須提高級別,加強省級層面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

三是堅持方法突破。當前我國在學生心理健康評估方法上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心理評價指標缺乏系統性,部分已有工具的規範化、標準化程度不高,信度和效度差異較大等,這些問題導致很多數據結果不一、結論多樣;數據之間是孤島,很難進行共用和比較;對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的判斷出現很多不同觀點,使得教育干預措施針對性不夠,因此相關工作者應堅持方法創新。

四是堅持基於證據。對政策和措施實施過程的跟蹤,以及有效性進行評估十分重要。一些方法有效,一些方法無效,一些有效但有副作用,有的成本太高不可推廣等,對此相關工作者應該以更嚴謹的態度進行科學評估。

五是堅持科學規律。腦是心理的物質基礎,心理出了問題,很重要的一個部位就是大腦出現問題、神經系統出現問題。在未來的工作中,專業地理解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其重要,要科學有效地干預大腦方面問題,包括兒童青少年腦智發育規律,學生腦認知規律,以及教育怎麼影響它的規律。相關工作者在未來工作中要強調科技賦能,依賴科技,依賴對孩子腦智發育規律的理解,去提高工作效率和品質。

董奇指出,腦智作為硬幣的兩面,一面是神經系統、一面是人的心理系統,二者相互影響,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業內對它的理解有限,但是根據最新的科學技術,工作人員正在打開它的神秘面紗。

為此,他進一步建議,為科學推進高品質服務體系建設,業內要共同探索腦智發育規律。為此,要努力構建四個體系,包括相關的知識體系、方法工具體系、人才培養體系、服務體系。他表示,心理健康問題、心理疾病問題是很強的專業領域,它的機理、流行規律、預防、檢測等,都需要遵循客觀規律。因此,提高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和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的專業化水準,是一個極其緊迫的任務。

最後,董奇呼籲:“我們要加強科學研究,提高專業性水準,共同推動我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高品質建設,促進億萬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

(中國網心理中國網址:http://psy.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