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企業健康項目好處不多? 什麼樣的心理健康服務對員工最有益?

發佈時間:2024-01-18 09:43:24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埃倫·巴裏

美國《紐約時報》1月15日文章,原題:研究發現,工作場所健康項目好處不多 員工心理健康服務已經成為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産業。在一些公司,新員工熟悉工作環境和加入企業退休金計劃後,就能享有一整套數字健康解決方案、正念討論班、按摩課程、復原力講習班、輔導課程和睡眠追蹤軟體等心理健康服務。對於人力資源部門來説,這些項目是他們的驕傲,是僱主關心員工的證明。但一名英國研究人員分析了46336名員工的調查反饋後發現,參加這些項目的人並不比沒參加的同事境遇更好。

這項本月發表在《工業關係雜誌》上的研究分析了90種不同干預措施的結果,只發現一個明顯的例外:有機會做慈善或志願工作的員工似乎確實改善了幸福感。除此之外,應用程式、輔導、放鬆課程、時間管理或財務健康課程等其他服務都沒有産生任何積極影響,關於復原力和壓力管理的培訓實際上甚至似乎有負面影響。

“這是一個相當有爭議的發現,這些非常受歡迎的項目並不有效,”該研究的作者、牛津大學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員威廉·弗萊明説。他的分析表明,關心員工心理健康的僱主最好把重點放在“核心組織實踐”上,比如改善時間表、薪酬和績效評估。他説,“如果員工確實想要使用正念教學軟體、睡眠追蹤軟體和健康管理軟體,這也沒什麼錯。但如果僱主真的想提高員工身心健康,就必須在工作實踐方面有所作為。”

這樣的調查結果質疑了在很多地方已經司空見慣的員工心理健康服務項目,但有分析認為,這個結果並不那麼令人意外。澳大利亞迪肯大學教授拉蒙塔尼説,“僱主希望被看到有所作為,但他們不想仔細觀察和改變工作的組織方式。”他表示,職場心理健康干預可能會傳遞這樣的資訊:“如果你參加了這些項目,但仍然感到壓力,那一定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一些員工可能因此更覺得‘我真的是個失敗者。’”

近年來,企業健康服務行業蓬勃發展,成千上萬的服務供應商爭奪市場,公司投資于各種干預措施,希望通過改善員工的健康來提高工作效率並省錢。此前一些研究結果確實支援了這一預期。

2022年的一項研究追蹤了1132名使用Spring Health(一個將員工與心理健康服務關聯的平臺)的美國員工,發現69.3%的參與者的抑鬱症有所改善。參與者缺勤的天數也減少,工作效率也提高了。Spring Health的聯合創始人亞當·切克魯德説,弗萊明的研究所考察的干預措施“可信度不高”,而且全盤否定職場干預有“把嬰兒連同洗澡水一起倒掉”之嫌。切克魯德説,“最近有高度可信的數據表明,像心理健康項目這樣的東西確實改善了他提到的那些指標。那是你不應該隨水一起倒掉的孩子。”

同時,此前也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像正念這樣的練習可以對心理健康産生積極影響。設計並教授正念課程的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研究員巴特利特表示,弗萊明發現的結果可能反映出不同的項目能帶來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她補充説,像應用程式這樣的“輕鬆”干預通常確實不如一對一或小組培訓有效,而且弗萊明的研究“忽略了其中多數細節,將干預類型簡化為寬泛的標簽,將參與程度簡化為‘是/否’,並忽略了干預參與者的自我報告。”(環球時報 作者埃倫·巴裏,陳欣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