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熱點觀察

熱點觀察:心理諮詢市場洶湧澎湃 人才培養體系亟待建立

發佈時間:2023-12-15 11:24:21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高原

原標題:“速成版”心理諮詢師能治“心病”?

心理諮詢亂象亟待規範

在心理諮詢需求越來越大的情況下,該行業亂象頻出:服務充斥坑錢套路,消費者隱私存在洩露隱患,被侵權後難以維權

為了挽回前男友,山東姑娘吳夢向一家心理諮詢服務有限公司購買情感挽回服務,總計花費3.5萬元,但直至服務結束,她也沒能挽回前男友,還被建議“與前男友斷聯,重新再找新的男朋友”。

“聽了諮詢老師的話後,我一次次購買服務,最終花費了這麼多錢也沒有一個好的結果。”吳夢開始質疑情感挽回的收費標準及相關服務。

和吳夢有相同困擾的人不止一個。隨著心理健康意識的提高,心理諮詢行業越來越受關注,不過,在心理諮詢需求越來越大的情況下,該行業亂象頻出:服務充斥坑錢套路,消費者隱私存在洩露隱患,被侵權後難以維權。

一些心理諮詢師的“套路”

吳夢是在一個微信公眾號上找到這家心理諮詢公司的,該公司賬號簡介稱:專業情感導師幫您感情修復、戀愛挽回、走出失戀、婚姻修復、小三勸退、追求脫單、愛人出軌、離婚危機。

和男朋友分手兩個月後,吳夢開始失眠、焦慮、健忘,朋友建議她找一個心理諮詢師,於是吳夢找到了上述心理諮詢公司。

該公司的客服告訴吳夢,像她這種情況,建議由專業的情感導師做一次一對一的指導溝通,導師會全面地分析和評估兩人之間存在的問題,以及給到用戶如何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提升感情濃度的方向性建議,而這種情感導師多為“心理諮詢師”,套餐價格為5000元。

“我們這邊導師的挽回成功率在95.97%,只要你根據導師指導,基本上都是沒什麼問題的。”這是客服給吳夢的承諾。

於是,情緒低落的吳夢在客服一套話術的誘導下,想都沒想就交了5000元。

情感導師分析了她與前任的感情問題,並向她推薦“情感挽回”服務,在與吳夢微信聊天中,情感導師曾表示“只要你配合好導師,別擅自操作,肯定有效果”。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一旦用戶支付這筆費用,便陷入了情感導師的套路之中。如果無法解決問題,諮詢師就推出價格更高的套餐。”吳夢告訴《法治週末》記者。

收費和隱私問題,是每一個想要邁入心理諮詢室的人的最大心理障礙。

據了解,目前市面上的心理諮詢價格,普遍依據心理諮詢師的資質和從業經歷等,實行階梯定價,低至幾百元每小時,高至幾千元每小時,在這樣的收費模式下出現了心理諮詢師惡意拖延時長、誘導過度消費的現象。

曾經有媒體報道,許先生和李女士在將近四年的心理諮詢中,一共被惡意收費40萬元。

其間,多次遭到心理諮詢師惡意拖延時長、誘導過度消費。最長的一次,李女士連續接受了5小時的心理諮詢,一直諮詢到晚上12時許,諮詢師還是不讓她走。

許先生和李女士向諮詢師提出退還剩餘257分鐘的費用,結果卻遭到對方威脅,甚至揚言道:“如果把這件事捅出去,我就把2017年以來所有的錄音全部公開。”

即使事先簽訂了保密合同,合同裏明確規定了錄音、錄影需要徵得患者同意,但諮詢師仍然在李女士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錄了音,並以此威脅她放棄退款。

而在網上搜索心理諮詢私人機構,保密條例一般不會在網站上公示,患者隱私和權益很容易受到侵害。

專業人才匱乏

頻頻出現心理諮詢糾紛,和我國專業人才缺乏不無關係。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喬志宏表示,我國通過學歷教育輸送的心理治療與諮詢人才一直不足。

喬志宏解釋,作為應用心理學(二級學科)之下的三級學科臨床與諮詢心理學,老師本身就很少,培養的也更多是學術型人才。目前,全國高校中有應用心理專業碩士培養點的單位大概100個,但開設心理諮詢方向的大概只有一半。

在有些國家,心理諮詢師的門檻很高。

例如,在美國想成為心理諮詢師,至少要經過兩到三年心理諮詢專業碩士教育培養,想成為更高級別的心理治療師,要讀完博士學位,全職工作一兩年後,再考執業執照。

在德國,想成為心理治療師,大學心理學專業學生畢業後,還要再進行總計4200小時、為期三年的全日制培訓。

“在我國,除了北師大,其他高校每年培養出的心理諮詢人才只有兩三百人,也就是説,全國學歷教育每年供給的心理諮詢人才不到500人,規模非常小。”喬志宏説。

儘管專業人員匱乏,市場規模卻洶湧澎湃。

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心理諮詢相關企業超11萬家。2021年至2022年分別新增心理諮詢相關企業1.86萬家、3.07萬家,分別同比增加9.52%、65.60%。

而因為學歷教育的缺位,使得本該是“配角”的心理諮詢培訓,在國內成了入行者接受教育的主要模式。

速成的證書

在投訴平臺上,很多維權者表示一些諮詢師聲稱具有相關專業證書,但始終不肯出示。經反覆追問後發現,他們的證書是通過培訓機構“速成”拿到的。

目前市場上很多培訓機構宣傳心理諮詢師證書,聲稱證書受“國家認可”“等同於從業資質”,並且“零門檻”“高收入”“拿證即就業”。

事實上,2017年人社部取消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認證後,已經沒有由政府主導的統一的心理諮詢師資格考試。而培訓機構宣傳的這些證書,發證機構包括各類心理協會、商會、教育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指導中心等。

多家培訓機構稱,報考條件一般只需滿足“專科以上學歷,年齡在18歲至65歲之間”,收費從幾千元至幾萬元不等。

《法治週末》記者在淘寶上輸入“心理諮詢培訓”關鍵詞後與一家機構客服溝通,為了打消記者表示“自己沒有學過心理學”的疑慮,一家淘寶客服告訴記者,很多學員都是零基礎,無心理學專業背景。

該客服介紹,培訓主要線上上進行,學員登錄後,系統自動計算學習時間,學滿課時數就能參加考試,“如果著急,就全天挂著,聽不聽課無所謂”。

“拿證一般需要兩到三個月,最長不超過半年,快的一個月就行。”這位客服説,“考前會押題,押中率在85%以上,考試是自己組織的,不用擔心,一般一次就能過,實在不行還可以找人代考。”

培養體系待規範

因為培養體系不規範完備,很多時候,心理諮詢師成長的代價就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法治週末》記者在某第三方投訴平臺上發現,和“心理諮詢”相關的投訴有2000多條,其中很多投訴是針對一些心理諮詢機構提供的“情感挽回”服務。

“這些機構先是誇大效果、作出虛假承諾,在具體操作階段再以各種方式誘導消費。”有不少投訴者在平臺上寫道。

北京市一家心理諮詢機構的心理諮詢師陳諾告訴《法治週末》記者,按照精神衛生法,心理諮詢人員不得從事心理治療或者精神障礙的診斷、治療。

據她介紹,心理諮詢是一種“不賣療程”的“談話治療”,依照規定,每諮詢一次收一次費。但陳諾遇到過一些來訪者,他們都有過被其他諮詢師一次預收10次或30次諮詢費的經歷。當來訪者認為諮詢無效退費時,諮詢師還會百般阻撓。

陳諾表示,對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來訪者,心理諮詢師應將其送至精神科醫生處診治,或者與精神科醫生開展合作治療。

但據她了解,一些諮詢師並不能識別症狀,有的甚至為了利益將來訪者留在身邊,耽誤了病人治療,甚至造成病人自殺等不可挽回的後果。

為了規範價格和次數,在歐美等國家,心理治療與諮詢會被納入保險支付。

“收費高了,保險公司不同意,收費低了,整個諮詢行業無法生存,因而會找到最合理的價格。”喬志宏説,因為有保險,在國外,心理諮詢個人付費的很少,“一次可能就一二十美元”。

例如,在德國,各流派的理論、實證研究證據、療效要先後經過德國心理治療科學委員會、社會保障委員會的評估,才會被納入國家健康保險支付的治療項目中,目前,精神分析和CBT被納入其中。

在我國部分地區,在醫院進行心理治療或諮詢也可享受醫保。

以上海為例,所有醫療機構都將心理治療與諮詢納入醫保支付範疇,一次治療收費100多元,醫保可以支付一部分。不過,目前還沒有對於哪一種流派可以納入醫保支付的評估,也沒有對來訪者使用醫保支付次數的限定。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師鐘傑表示,在一些發達國家,心理諮詢專業人員準入、職業培訓、執業資質、從業倫理規範等均有立法確認,專業服務機構的管理、行業管理也有具體的規定或標準。“我國在這幾個方面尚無國家層面的統一標準,也缺乏行業協會的管理。專業服務因缺乏統一的標準和監管,可能造成服務品質參差不齊。”

2021年3月,國家衛健委發佈通知,正式設立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其主要職責包括推動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專業人才培養,建立師資隊伍,組織開展相關業務培訓等。

有專家建議,在此基礎上還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全國心理服務專業機構與專業人員的管理機制,制定並執行心理諮詢師的職業準入、專業培養、職業倫理監管等標準,以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吳夢、陳諾為化名《法治週末》記者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