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導:解決孩子心理問題家長是關鍵
發佈時間:2023-11-07 10:11:16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李華錫
家長在向祁麗珠請教家庭教育問題。
肖青春在進行家庭教育指導。
殷飛在為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受訪者供圖
每週四中午,殷飛都會雷打不動地出現在江蘇省網上家長學校的直播間裏,為家長們解答家庭教育疑惑,這一堅持就是3年。
作為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同時也是江蘇省網上家長學校常務副校長,他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家庭教育領域,利用業餘時間為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
20多年來,他見證了我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發展,看到學校、社區、社會機構等陸續加入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中,感到很欣慰,“但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家庭教育指導專業人員較為短缺,學校和社區開展的指導無法滿足家長們個性化諮詢的需要。同時,不同領域的家庭教育指導沒能形成系統性的銜接與貫通,導致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面臨困境。
今年9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網對《家庭教育指導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進行公示徵求意見。這是繼2022年9月將“家庭教育指導師”納入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之後,家庭教育職業化發展的又一重要進展。
“改變孩子往往先要改變自己”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家庭教育問題。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家長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為此,家庭教育指導應運而生。
“我們以為家長很迫切需要家庭教育指導,但事實並非這樣。”在多年的宣講、諮詢與指導過程中,殷飛發現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家長們在沒有遇到育兒困難時,主動學習家庭教育的意識並不強烈,一旦遇到育兒困惑又表現出急於求成的心態,容易“病急亂投醫”,不能根據規律進行系統的學習和成長。
他認為,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家庭關係的和諧,亟須對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指導,但大部分家長參與學習的迫切性並不強。“因為,家長的學習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悖論,即‘改善’和‘剛需’的矛盾。”
殷飛説,很多家長平時不渴望學習家庭教育,參與學習對自己而言只是“改善”,即學習了可能更好,不學習也過得去。“而當孩子遇到了成長困難,學習家庭教育對他們而言又成了‘剛需’,普適性的家庭教育指導就顯得低效乏力。”
山東淄博的杜女士就遇到了這個情況。作為新手媽媽,她和同齡的媽媽建立了微信群,經常在群裏聊育兒話題。時間一長,她發現,其實大多數媽媽都是在群裏販賣焦慮,拼娃內卷,聊天的內容多是抱怨,真正涉及科學育兒的內容少之又少,“一旦孩子出現問題就很抓狂。”
“一群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她這樣形容身邊的新手父母。她認為,現在的父母自己不讀書學習育兒知識,卻想要孩子多讀書,自己整天抱著手機不能自拔,不能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孩子遇到問題後都歸結到孩子身上,不從自身找原因,“甚至還有的花錢找‘大師’解決問題,但改變孩子往往先要改變自己。”
有的家長遇到家庭教育問題還會“病急亂投醫”
肖青春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同時也是湖南省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衡陽市家庭教育協會會長。1996年開始,她在中學做專職心理教師,2013年,她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源頭主要在家庭,“我就把工作從學生心理諮詢延伸到了家庭教育指導。”
肖青春的工作有兩方面,一是在教育局和婦聯組織下講課,為家長普及家庭教育知識,幫助家長了解孩子成長規律,並陪伴家長學習與孩子溝通的方法與技巧;二是家長在孩子出現問題後,主動找她進行心理諮詢。
在近30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中,她發現只要孩子不出現明顯的問題,家長通常不會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不會願意花時間來讀書和提升,很少尋求家庭教育指導。
她發現,有的家長遇到家庭教育問題,還會“病急亂投醫”,花重金去找一些所謂的“育兒專家”諮詢指導,甚至報班買課,最後錢花了不少,孩子問題沒緩解,更加重了自己的焦慮。
肖青春認為,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工作的重點是預防,最好的預防就是家長能夠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解孩子成長的規律,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能力、了解自己和他人,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能夠做出負責任的決定。
“孩子有了這些品格和能力,就能夠應對生活中各種變化,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肖青春説,現實情況是,等到孩子出現明顯的問題行為時,療愈往往會比較棘手。
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也應該“治未病”
家住河北秦皇島的陸女士曾經多次打開搜索引擎查詢心理諮詢或家庭教育指導,發現螢幕上出現的內容80%都是廣告資訊。而各地婦聯或家長學校的公眾號,基本上都是以宣傳推廣家庭教育理念為主,充其量增設了一個“家長課堂”,以短視頻課程等形式教育家長,缺乏必要的一對一溝通交流平臺。
江蘇南通通州區平潮小學教師金霞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同時也是一位家庭教育指導師。在她看來,教師從事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有多方面優勢,比如教師具有教育學專業知識,擁有教育經驗和教育資源。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受教學限制,教師在家庭教育指導中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因為不同家庭有差異,教師在指導中無法針對性地解決每個家庭的問題。還存在角色衝突,在家庭教育指導中,教師需要扮演諮詢者或指導者的角色,“這可能導致教師在角色轉換上面臨一定挑戰。”
金霞認為,家庭教育指導師職業化之後,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可以申請學習考試,取得相關職業等級證書後在學校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她期待,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工作,真正解決家長的家庭教育問題,緩解家長的育兒焦慮。
殷飛多次為教育系統培訓家庭教育指導師。對於如何通過家庭教育指導緩解家長的育兒焦慮這一問題,他建議,主要從賦能的角度參與,通過各領域的家庭教育指導,端正家長的育兒觀與成才觀,豐富家長的育兒知識,提升家長的育兒能力,通過育兒的效能感與把握感的提升緩解家長的育兒焦慮。
廣東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副秘書長、廣東省家庭教育講師團副團長祁麗珠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已經20多年,指導過千余個家庭,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她發現,一個共性問題是現在的家長都知道孩子的教育很重要,也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但就是不願意用心付出參與孩子的生命成長,自己也不太願意做出改變。
她認為家庭教育指導的工作應該像醫生“治未病”那樣,提前做,從夫妻雙方結婚領證那一刻就要開始,“等到孩子出現問題才想到學習家庭教育,再去尋求家庭教育指導,那時候已經比較晚了。”
肖青春認為,真正緩解家長的育兒焦慮,重要的是改變家長觀念,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家長們愛上學習和閱讀,成為合格的家長,具備了開展家庭教育的知識和能力,這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中國青年報 記者李華錫)
"倦怠感"成時代病 重置"心理效能"恢復活力2023-11-09
反對校園暴力和欺淩 教科文組織呼籲關注學生心理健康2023-11-09
心理中國論壇 | 新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路徑研究2023-11-09
專家解讀:專業服務多方協同 點亮困境兒童心燈2023-11-09
公立醫院心理諮詢門診"一號難求" 推出週末門診仍無法滿足2023-11-09
情感諮詢 | 6個特徵,識別極端“食草男”202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