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孩子與父母親近更具同理心 調查:兒童心理健康與父母密切相關

發佈時間:2023-10-17 15:11:48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方留民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與父母親近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可能變得善良、體貼,這些孩子在兒童早期和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更少。

在這項研究中,英國康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2000年至2002年間出生的10700名兒童的數據。當孩子在5歲、7歲、11歲、14歲和17歲的時候,研究人員採訪了父母和孩子,使用標準化的問卷來衡量抑鬱、焦慮和攻擊性等心理健康症狀,以及社會期望行為等。調查結果顯示,孩子在3歲時與父母越親近,他們長大後表現出的善良、同情、樂於助人、慷慨和志願服務就越多。相反,早期父母關係緊張或受虐待的孩子不太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養成積極的社交習慣。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在理解父母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積極的社會行為方面開闢了新的領域”,並提供了一些有力證據,證明從長遠來看,養育對孩子的健康發展確實很重要,尤其是在預防行為問題方面。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兒童的心理健康與父母的心理健康、照顧行為和社會經濟地位有著很大聯繫。

研究人員指出,父母和照顧者必須記住,孩子們經常模倣他們的行為,那些經歷過父母吼叫、毆打或羞辱的孩子和青少年,更有可能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大喊、毆打和斥責他人。因此,父母可以採取同理心的、仁慈但堅定的管教方式,而不是嚴厲的管教,這已被證明能促進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積極的社會發展。(北京青年報 方留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