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生科普評價報告發佈:心理健康內容佔比低
發佈時間:2023-10-30 10:25:43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武星如據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10月27日消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孫少晶教授團隊和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王帆研究員團隊歷時半年多,通過對抖音、微網志、微信三大社交媒體平臺健康科普內容的抽樣分析,完成《數字時代中國醫生健康科普評價報告》。
報告顯示,在三個平台中,關於慢性疾病與生活方式的健康科普內容比較豐富,而心理健康等隱性健康話題的可見性與關注度明顯不足。在閱讀量較高的內容中,日常保健與疾病分析佔比較高,癌症、中醫藥知識內容佔較大比例,而心理疾病、疫苗等主題的內容相對較少。
《數字時代中國醫生健康科普評價報告》顯示,三個平台中精神心理科醫生賬號和心理健康方面內容佔比較少。復旦發展研究院圖
醫生應成為心理健康科普主力軍
“在長期的門診工作中,有很多時刻讓我感受到,心理健康科普的工作任重道遠。”10月29日,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譚淑平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心理健康問題有很多軀體上的表現,其實已經不是一個隱性健康問題,但人們對此的認知還是“隱性”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心理健康科普的工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學普及分會精神心理學組組長、北京胸科醫院黨委副書記龐宇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表示,精神心理科醫務人員相對較少,這是制約心理健康科普工作的一個重要因素。
但龐宇和譚淑平都同時指出,醫生應當成為心理健康科普工作的主力軍。譚淑平認為,醫生要做科普需要底氣,要對這一領域有充分的了解。“精神心理問題的複雜程度與高血壓、糖尿病等內科疾病不相上下。醫生基於大量的臨床研究和數據,能夠提供更科學、全面的科普知識體系。但要將這麼複雜的問題説明白,要把專業的知識轉變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通俗易懂的語言形式,這需要一定的能力和積累。”
心理健康科普工作要系統化、體系化
“目前做科普的醫生主要集中在三級醫院,但實際上我們觀察到,很多二級醫院、基層的醫生,心理健康科普也做得很好。未來我們希望能夠通過行業協會的力量,發動更多的醫務人員加入科普工作。與此同時,高校、研究所、企事業單位等一些人員也是心理科普的重要力量。我們應當與他們共同努力,形成科學、全面、可持續的健康科普人員和知識體系。”
另一方面,龐宇表示將以行業協會的力量推動心理健康科普精準化。“各地區地理、人文情況不一,醫療水準、人們的心理健康認知水準也不同,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研究各地區人群心理健康水準和問題的差異,結合醫務人員擅長的科普內容,形成行業內的共識,提升科普傳播技巧,使心理健康科普精準化,從而以精準化彌補量上的不足來提升科普效果,是我們未來要做的工作。”(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武星如)
網購上癮是病嗎?心理學專家:網購依賴與現實中人際關係品質相關2023-12-08
近八成受訪者感到沉溺網購 近半數為排解生活壓力2023-12-08
60余場學術報告多視角展現我國“學習心理學”最新研究成果2023-12-07
呵護心靈,“心理健康氣象員”上崗2023-12-07
心理中國論壇 | 加快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心理學建設2023-12-07
心理中國論壇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能大學生心理健康素養思考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