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探索“傳統文化+”心理育人模式 上海中醫藥大學升級心理必修課

發佈時間:2023-11-01 10:47:07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易蓉

圖説:上海中醫藥大學《傳統文化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開講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融入傳統文化為特色,基於醫學院校大學生特點凸顯生命主題;從現實生活困惑入手,貼近學生實際,有趣又實用。31日上海中醫藥大學《傳統文化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開講,這堂升級開發的心理必修課探索了“傳統文化+”的心理育人模式。

《黃帝內經》曰“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序》曰“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通過對中醫藥典籍的內容擷取、觀點引入和現實連接,由“人的生命是寶貴的”入手,倡導大學生珍視生命;由“醫學技術和人工智慧的發展不能替代學人文的關懷”談醫患溝通需要仁愛心和慈悲心;由“現實生活存在不和諧的人際關係”建議大學生在校期間需要構建人與自我、他人和社會的和諧關係。首講的課堂上,課程領銜者上海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朱惠蓉從“以人為貴”“醫乃仁心”“和其不和”三個角度向學生詮釋了“以德養心,中正平和”的育心育德智慧。

課程面向學校公共健康學院預防醫學專業的42名大一新生,第一課以翻轉課堂形式增加師生互動,學生們積極分享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材,熱烈討論傳統文化在自己生活中“日用而不自覺”的存在。“它不僅是一門通過心理學相關科學知識的普及和技能的訓練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的課程。更是一種回應生命困頓,提升生命價值,促進全人發展的生命教育,同時通過傳統文化的融入啟發引導學生更好地找尋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基因,”朱惠蓉説。

上海中醫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類選修課程自2008年開設以來,一直深受學生歡迎。必修課《傳統文化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立足前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團隊輔導》多年基礎,課前設計開展“課程教材主題調研”和“學生需求主題調研”,提高課程的科學性和針對性。課程邀請王慶其、李其忠等上海市名中醫和業界專家擔任顧問,由心理中心專職老師、學生工作隊伍成員負責授課,經過“跨界協同育人共同體——服務學生成長導師團”專家論證和課程團隊反覆磨課,確立了“校本化”和“科普性”兩大課程要點,針對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實際問題,發掘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心理學思想,融合經典現代心理學理論,結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實現“弘揚傳統文化,涵養人文情懷,塑造文化人格,提升生命境界”的育人效果。

上海中醫藥大學2012年成為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示範中心以來,積極發揮第一課堂課程教學主渠道作用,發揚第二課堂實踐活動“澄·橙”心文化特色,秉承中醫“治未病”理念,進行本土“澄文化”健心。同時構建可持續發展朋輩隊伍,開展學生“橙文化”育人,近兩年結合“和合”思想,打造“和衷共濟”朋輩心理系列活動。此外,學校還積極培育第三課堂網路教育心育人動力,聯合學生骨幹力量,運營微信公眾號育心;協同中醫心理專家,投身雲端科普,本土心理工作有聲有色。科研方面,學校陸續出版《談“心”——中醫名家十講》中英文版、《育“心”——中醫心理八法》等澄心息慮系列叢書,第三本書《健“心”——中醫智慧九探》亦即將付梓,此系列叢書立足傳統醫學,是多年來本土心理工作的成果。(新民晚報 記者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