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公開課

世界預防自殺日 | 自殺可以避免!預防自殺知多少

發佈時間:2023-09-10 00:11:59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辛聞

每年的9月10號是“世界預防自殺日”,自殺預防依然是全球性的挑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對人們的心理健康帶來了嚴重影響,有焦慮抑鬱情緒的人明顯增多,有些甚至出現極端的自殺行為。

如何預防自殺行為的發生呢?如果你發現身邊的人有這樣的言行:

——我的生活一點意義也沒有,還不如死了好……

——我的問題無法解決,沒人能幫我,沒有我大家會更好……

——分發財物、與人道別、和家人朋友疏遠、濫用藥物和酒精……

當發現這些情況時,建議你要十分重視,也許他(她)有自殺傾向,或正處於危險之中,需要我們的及時幫助!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科普“世界預防自殺日”。

"世界預防自殺日"的由來及現狀

"世界預防自殺日"由國際預防自殺協會和世界衛生組織于2003年創建設立,確定每年9月10日為"世界預防自殺日",每年確定一個宣傳主題,以幫助公眾了解誘發自殺行為的危險因素,增強人們對不良生活事件的應對能力,預防自殺行為。

根據世衛組織統計數字,2000年全球約100萬人自殺死亡,自殺未遂者則為此數字的10至20倍。這意味著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自殺身亡、每3秒就有一人企圖自殺。據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統計,中國每年有28.7萬人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自殺是我國人群第5位死因,是15-34歲的年輕人群的第一大死因。自殺,已從個人行為演變成威脅人類發展的一大隱患。

哪些人群是預防自殺的重要人群呢?

大多專家認為,至少3種人群是我國現階段自殺預防的重要人群。

一是老年人。老年人自殺在中國自殺人群中居前4位,步入老年後,往往貧困疾病、留守孤獨、喪偶空巢接踵而至,再加上老年人腦部的變化,易産生輕生念頭。

二是青少年。調查表明,自殺已經成為中國青少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在青春期後期和假成人期,心理素質不好,受情緒起伏下有可能誘發自殺。

三是經濟條件、社會角色急劇下降的階層,一些"白領"和高級"藍領"的自殺意向和自殺企圖在升高,很值得社會關注。

哪些精神心理疾病易引起自殺呢?

自殺是一種多因素導致的複雜現象,從有自殺念頭開始,到最終自殺死亡,這一過程受到包括心理、生物、環境和社會、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研究認為自殺的風險因素包括精神障礙患病史、生活應激事件以及嚴重軀體疾病等。易引起自殺的常見精神心理疾病有:

1、抑鬱症:抑鬱症是自殺的頭號殺手",在自殺人群中,有近8成的人患有抑鬱症或處於抑鬱狀態中。抑鬱症是精神科自殺率最高的疾病。它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低,悲觀,思維遲緩,缺乏主動性,自責自罪,飲食、睡眠差,擔心自己患有各種疾病,感到全身多處不適,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患者自殺動機千奇百怪,很多是受精神症狀幻覺、妄想等支配做出的行為,另外患分裂症後出現的抑鬱亦會導致自殺行為的發生。

3、酒依賴症:酗酒成癮者稱為酒依賴。酒依賴人群預期自殺幾率為15%。酒依賴是僅次於抑鬱症、且與自殺密切相關的心理障礙。除了心理障礙外,酒依賴者中也有些人是因和妻子(丈夫)分居或家庭破裂而自殺。

4、強迫症:不少強迫症患者不堪強迫症狀的精神折磨,或久治難愈而抑鬱情緒,出現自殺行為。

5、焦慮症:近年來,焦慮症患者自殺人數不斷上升,成為了易引起自殺的心理疾病中不可忽視的因素。

6、雙相障礙:該病發作時情緒就像過山車一樣,時高時低。躁狂期表現興奮話多,言行誇大,一般不會出現消極行為。但是,在抑鬱期時表現少語嘆氣,愁眉苦臉,嚴重時易出現自殺行為。

抑鬱症是自殺的“頭號殺手”,但常常被誤解

抑鬱症是精神科自殺率最高的疾病。要特別強調的是:對於抑鬱症,很多百姓常常誤以為是性格內向、脆弱矯情、一時壓力打擊引起,對抑鬱症嚴重時可能會出現身不由己、不能自控的自殘自殺行為的認識存在較大盲區。還有些百姓把抑鬱症簡單的理解為精神病,導致很多抑鬱症患者覺得承認自己患病是可恥的、會被人瞧不起,因此拒絕治療。這些錯誤觀念的後果無不都是貽誤了疾病的早發現和早治療,結果導致病情嚴重時自殺悲劇發生。

不容忽視的自殺"後遺症"

按世衛組織估計,1個人自殺平均會使6個家人和朋友的生活深受影響。據此測算,我國每年大約有150萬人承受著因家人或親友自殺死亡所帶來的嚴重心理創傷,其中大約有13.5萬名小于17歲的孩子經歷過父親或母親死於自殺的悲劇。專家認為,這種嚴重的心理創傷所帶來的影響會持續很長的時間。

人在自殺前會釋放哪些“求救”信號呢?

自殺誠然可怕,但幾乎所有自殺者在自殺前都會向人們發出各種“求救”信號,調查統計,在自殺死亡者中約80%的人向人表露過自殺念頭。那麼,發生自殺行為前,他(她)會發出哪些求救信號呢?

1、言語表達:如“活著太痛苦,是家人的累贅,不想再堅持了”;“我的問題無法解決,沒有人能幫我,沒有我大家會更好”等等。或談論與自殺有關的事,開自殺方面的玩笑,談論自殺計劃,包括自殺方法、日期和地點。

2、情緒流露:如絕望、焦慮、抑鬱、失控感等都是自殺的危險因素;憤怒、內疚、孤獨、悲傷、無助也是常見的情緒體驗。印象派畫家梵谷自殺前曾與好友高更賭氣,割掉自己的左耳。

3、行為表現:寫遺書、分財物、説道別、送貴重東西、和家人朋友疏遠、酒精藥物濫用、極端和不計後果的衝動、重度抑鬱病情突然“好轉”等。

4、生理改變:缺乏興趣、食欲、性慾、身體健康狀態不佳,嚴重失眠等。

我們該如何幫助有自殺徵兆的人呢?

精神心理科醫生提醒朋友做好如下:

1、要冷靜、耐心的傾聽,讓他們傾訴自己的感受。

2、要認可他們表露出的情感,不評判,也不要試圖説服他們改變感受。

3、要詢問他們是否想到過自殺:在你痛苦、絕望的時候想到要結束生命嗎?與某人談論自殺並不會誘發或觸發産生自殺的想法或行為,關注並傾聽他人能夠減少痛苦,預防自殺。

4、要讓他們相信可以獲得所需要的幫助,並鼓勵他們尋求幫助。

5、要找到其相關人員共同承擔幫助他們的責任。

6、對自殺危險性很高的人,一定要去除自殺危險物品,不要讓其獨處,要立即陪他們到精神心理專科醫院接受評估和治療。

7、剛剛出現自殺行為(服毒、割腕等)的人要立即送到最近的急診室進行搶救。

結束語

的確,自殺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談自殺足令人色變,但是我們不能因色變而回避,只有正視它,通過大力宣傳科普教育,認識自殺行為的本來面目,做好預防和治療,才能減少此類悲劇行為的發生。

當你身邊的人有上述這樣或那樣的“傾訴”時,或許就是他(她)發出的“求救”信號,請務必提醒其家人重視,建議要儘快到精神心理專科醫院尋求專業的幫助。(銅山區中醫院)